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现代审美领域中,先锋性是一种深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历代文人伴随着世界文明的进程,在文学理论上和文学作品中都赋于了女性先锋意识其独特的内涵,尤其是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它从女性视角出发充分诠释了中国古代女性强烈反叛封建礼教的先锋意识,闪烁着女性追求思想解放和经济独立的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给古老的故事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借以表达作者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在这一幻想世界里,他明确的肯定了青年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反对封建家长制。强调以“知已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反对以貌取人,金钱为重的爱情。宣扬男女平等,要求尊重妇女。总之,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在当时的社会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3.
《婴宁》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最为精彩的篇目之一.文中精心塑造了婴宁这一典型形象.婴宁爱花爱笑、亦憨亦黠、纯真善良、有孝心,是蒲松龄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钟爱的一个,蒲松龄亲切地称她为“我婴宁”.代表了蒲松龄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4.
追求自由,是人们在人性被束缚以后的一种必然要求。在封建社会里,受束缚最严重的是广大女性,因而,她们的反抗也就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反映生活的文学,女性解放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千百年来,在浩瀚的世界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难以数计的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然而,却没有一个国度的文学,象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那样,一下子涌现出那样多、那么优秀的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从普希金笔下的达吉雅娜,屠格涅夫笔下的娜达丽亚、叶琳娜乃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薇拉,高尔基笔下的尼洛夫娜等等,她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物画廊。这些出自不同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些追求人格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新型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蒲松龄关注、同情女性命运,并为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觉醒吹响了号角。《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独立,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的新思想是在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影响下产生的,是处在当时社会中女性谋求发展的表现。蒲松龄塑造这些女商人形象,在肯定她们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后世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震醒了沉睡千百年的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新女性将婚恋自由作为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她们大胆反抗封建婚姻、追求婚恋自由,去获得做人的尊严.但由于现实环境的种种羁绊和女性自身精神世界的封建性,女性意识的觉醒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我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作者蒲松龄在科举失意后倾心创作的一部作品集.其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对蒲松龄婚恋意识的描写.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大胆地突破封建礼教的约束,歌颂甚至主张男女爱情婚姻的自由、独立,对作品中敢于反抗、突破封建传统婚恋意识观的女性加以赞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婚恋意识.因此,蒲松龄的婚恋意识相对传统的婚恋意识就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作者描写进步婚恋意识的同时,却步步离不开封建男权意识,这也说明,蒲松龄在突破封建礼教的进步婚恋意识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追求自由,是人们在人性被束缚以后的一种必然要求。在封建社会里,受束缚最严重的是广大女性,因而,她们的反抗也就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反映生活的文学,女性解放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千百年来,在浩瀚的世界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难以数计的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然而,却没有一个国度的文学,象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那样,一下子涌现出那样多,那么优秀的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从普希金笔下的达吉雅娜,屠格涅夫笔下的娜达丽亚、叶琳娜乃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薇拉,高尔基笔下的尼洛夫娜等等,她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物画廊。这些出自不同作家,地位、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的形象结为一群,她们没有巴黎女郎的轻浮、英国女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失意痛苦中的“孤愤”之作,其作品除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外,还以如下情节反映了蒲松龄消除内心痛苦、维持心理平衡的努力:即反复出现鬼狐花妖所化女性青睐于落魄男性,并大大改变了男性处境。蒲松龄主要选择了女性作为虚幻世界的拯救力量,这与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存在本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八木章好先生是日本聊斋学界的后起之秀。他除了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尤其专注于聊斋诗歌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有新见。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辞赋从赋的高堂华屋走向世俗民间。蒲松龄以其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叙写民间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对底层深入骨髓的体认和关怀,并将役使鬼神、抒发孤愤的聊斋笔法与香草美人以寓忠贞的屈骚传统完美结合,在香花幽草的灵异世界里雕刻出人间社会的微缩景观。其语言收放自如、雅俗共赏,生动热闹的俗世场景在相对凝固的赋体中自由跳动,由此表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中的金和尚与金举人是两个饶有意味的小说形象,本文考证人物原型,并分析其与小说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展示的男性立场,既是自由意志与诗性灵魂的张扬外显;又是男性中心主义及强权意识的执着内敛。花妖狐魅的招摇过市固然艳惊俗世,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父系纲常的委顺与归依。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是《聊斋志异》中始终无法完全消弭的一对矛盾,但这却使小说所塑造的“丑女”、“愚男”等一系列两性形象,独具一种深刻隽永的文化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5.
东亚文化圈里的母狐一直被视为反面形象,"狐狸精"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刻画的狐女用智慧大胆追求爱情,展示出新女性的生存状态;用智慧挑战封建礼教,颠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传统;用智慧挽救爱人,令"狐狸精"成为美丽与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目揭示了中外交往的状况,关涉到的历史信息主要有中国与属国的交往、"天朝上国"观念下中国人对异域的想象和认知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恐惧等。这些具有史学价值,可将其与正史资料相对照,以资相互补充印证,需要对其中的史学性问题严加考证推论。《聊斋志异》相关中外交往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真实性,还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这也导致了其史学的价值和局限并存。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中对一群十分可敬可爱的花妖孤魁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她们与人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思想,同时也2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作者给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封建礼教,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枝奇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文化语境下,借用"精神分析学说"能更好的审视蒲松龄用幻想所构筑的这个奇幻世界。本文主要通过对《聊斋志异》作品的分析,来揭露下层文人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抑、各种欲望纠缠所体现出来的"欲望真实"与"物质现实"之间难以缝合的裂痕。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痴迷科举考试,一生共参加了十次乡试,但皆以失败告终,至死没能跨过秀才的门槛。科举不遇带给蒲松龄最直接的后果是终生不易的生活窘迫困苦,因此,他把摆脱这种经济状况的愿望融入《聊斋志异》的创作,为自己这样的读书人设计了种种求财致富的方式,借助这些作品传达自己内心深处潜隐的脱贫意识,从中“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