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伟 《林区教学》2011,(6):35-38
减刑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刑罚执行制度,对改造罪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刑罚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在改造罪犯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刑罚执行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方法,但目前,我国现阶段减刑制度所表现出的缺陷已经影响到刑罚目的实现,亟需改革与完善。试图在分析我国监狱减刑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监狱减刑制度的途径,以增强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于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2.
假释就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化措施和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假释具有调动罪犯积极改造的内在力量的激励功能和对于刑罚执行的调控功能,并为罪犯由完全剥夺自由的监禁生活逐渐适应完全恢复自由的正常社会生活架设过渡的桥梁.但是,我国假释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本文中将主要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中存在的执行机构的残缺和执行制度不完善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假释制度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刑法学理论认为,自首制度能够达到实现刑罚目的、保障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节约司法资源等价值,但在实践中,自首制度也有其需改进之处,因此,对自首制度进行改革,将自首制度与刑罚的执行制度中的减刑制度相结合,以达到在肯定和保留自首制度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消除自首制度刑法学意义上的价值自身与刑法规定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罪犯的减刑问题一直是监狱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处理监狱与人民法院、监狱与罪犯、监狱与人民检察院的关系,直接关系减刑制度的良好运作。目前监狱管理活动中出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即罚金刑不执行法院就不给予罪犯减刑,法院的这种做法挫伤了罪犯改造的积极性,给监狱管理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重刑主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它破坏了罪刑内在的比例关系,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不仅不利于罪犯的改造以及人心归顺,浪费了不必要的司法资源,而且还不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我国刑法的国际化进程,不符合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刑罚轻缓化的必要性表现在它是刑法谦抑性、刑法人道性、刑罚功能有效性和有限性、刑罚效益性以及刑法国际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尤为迫切和重要。刑法裁量上的非刑罚化、非监禁刑、缓刑的扩大适用和死刑的减少适用,刑罚执行上的减刑、假释的扩大适用和社区矫正的大力推进,刑事程序上的无羁押诉讼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推行,都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以教育改造罪犯,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有助于促进和平司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罪犯是可以改造和康复的,这已为中国改造罪犯的历史所证明,但罪犯可以改造和康复,仅是一种可能,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通过艰辛的劳动和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对罪犯的康复模式是在执行刑罚的前提下,通过对罪犯严格准确执行刑罚,进行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包括罪犯亲属,广泛参与罪犯的改造工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复权是对罪犯被剥夺的某种权利或者资格的恢复。针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所带来的限制减刑犯的改造以及监狱监管难题,是可以通过引入复权制度来加以解决的。复权并非否定限制减刑,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恢复罪犯可继续减刑的资格恢复制度。复权的适用应受到严格约束,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实体上要严格限定复权的适用对象及复权的适用条件;程序上要建立从罪犯申请起经监狱审核最终到法院判决的完整的复权程序。复权的适用应与限制减刑的立法初衷相适应,从根本上讲,要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有利于惩罚罪犯、预防犯罪,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对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行为怎样认定为自首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减刑、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特殊的犯罪预防功能,犯罪分子符合法定条件后就有可能获得减刑、假释机会,提前回归社会。在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应用范围较广,在减刑、假释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备、监督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减刑、假释适用的权威性,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强烈质疑。针对减刑、假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减刑、假释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假释程序是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意见书,法院组成合议庭作出裁定。现有制度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引入的终身监禁制度,由于对其概念、分类和性质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在刑法理论学界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同时根据域外经验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终身监禁在适用中还面临着量刑适用标准不明确、不利于罪犯改造、执行经济成本过重等问题。现阶段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对完善终身监禁制度有所助益,同时也能推动我国刑罚体系朝着轻缓化的方向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罪犯“确有悔改表现”可获得减刑。目前,法院在“确有悔改表现”的审查认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证据的证明标准缺失、证据的审查认定流于形式、审查认定的时段存在局限性。为保证“确有悔改表现”审查认定的妥当性,促进减刑制度积极效能之发挥,应对“确有悔改表现”审查认定制度予以完善,可采取的完善进路包括:确立证据的证明标准,法院对减刑证据进行实质性审查,设置减刑奖励的事后撤销情形。  相似文献   

14.
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在我国,刑罚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由国家司法机关施行的,用于处罚犯罪的严厉强制方法.它在本质上属于社会防范不法侵害的自卫手段.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不仅对罪犯予以惩治和改造,同时对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具有预防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刑罚易科制度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刑罚执行制度,而我国刑事立法并未吸收该制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执行制度的单一。对刑法易科制度探讨,以求其在我国建构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梳理建国以来刑罚执行制度研究概况及发展脉络,并对刑罚执行制度的研究现状,即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得失进行比较客观的整体评论。可以总结出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的整体成就扣不足。  相似文献   

17.
减刑制度规范化初探崔萍减刑制度在我国实施已40多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与我国刑罚的目的相一致的,是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给出路政策的又一体现。减刑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犯...  相似文献   

18.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相似文献   

19.
何俊玲 《考试周刊》2012,(4):192-193
本文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着手,主要从如何理解“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角度。厘清了“何为不当减刑裁定”这个问题,进而建议相关司法机关对“何为不当减刑裁定”进行司法解释,建立不当减刑裁定撤销机制,发挥减刑的应有作用,促进罪犯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上继续为非作歹:自首从轻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从而得到线索和证据,有效地深挖罪犯,有助于及时侦破案件,正确而迅速的审判,有力地惩治罪犯,最终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