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是教学行为的指引和坐标。”品德教学蕴涵着多种价值,传统德育教学中知识、智能、单调的评价等具有功利性取向的显性价值,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反而可能造成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缺乏综合理性的判断。笔者认为,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正确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需要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感和实践活动去领悟、建构。  相似文献   

2.
王秀梅 《文教资料》2014,(33):142-143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价值理性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价值多元化必将引发学生传统价值观的变迁。故此,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价值多元化背景,培养学生价值理性,正视学生价值理性形成主体的差异性,适当调整学生价值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多元化价值选择空间中能够具备价值理性。本文探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理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并提出有效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价值引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受传统"行为目标"取向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更侧重外显的行为目标的制定、贯彻和评价,把学习简单地认知为知识的积累,弱化了对价值观的引领,从而不能完整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1.要研究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明确的价值观,他们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可以随意地由教师挥毫泼墨;教师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观念都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去挽救。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一个人对待荣誉和耻辱的基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包含主、客观两方面意义。客观方面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予的公认和奖励或者否定和谴责;主观方面是指个人对社会客观评价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具有是非感的一种表现,其实质上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感受。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咨询与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学校心理咨询对价值观有教育作用吗 ?倘若有 ,它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及意义 ,对于探索学校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价值观与心理问题(一 )价值观与心理问题的产生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的综合体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价值系统 ,人就是依据这一套价值系统去评价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物 ,并且以此去规范、引导自己的认识及行为 ,引导自己追求所需要的东西。例如 ,在人生的选择中 ,物质与精神 ,事业与爱情 ,国家…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指通过客观分析、理性评估而表现出的一种理性公正客观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公正性,具有分析、评估和创造性三个特点,需要通过训练思考者的思维勇气、自主性、换位思考、对推理的信心及坚毅性等来养成。阅读教学要设置涉及行为判断、内容评估、价值判断和思考追问等指向批判性思维的高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价值交往中的理性和道德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价值理性教育应落脚在经济计量的认知、分析和判断上,既不是传授虚的哲学观念或学术思想,也不能将价值理解为“价格收益”。理性的价值观教育当以德为基础,本文从社会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阐明价值的内涵、事物价值量及行为负值等的判断原理。其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理性的价值追求与创造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因价值认知上的偏差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5,(4):88-93
"自媒体主体意识"是指自媒体传播者对自身的媒体主体角色、行为后果与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生价值观是在内外因素反复作用下,群体与个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它的形成包括价值心理、价值观念凝聚、价值观外化三个环节。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包括心理内驱—理性引导、价值观念内化和各类价值观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怀荣 《教师》2011,(22):40-40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开展行动的内部动力。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开展行动的内部动力。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  相似文献   

13.
价值交往中的理性和道德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价值理性教育应落脚在经济计量的认知、分析和判断上,既不是传授虚的哲学观念或学术思想,也不能将价值理解为"价格收益".理性的价值观教育当以德为基础,本文从社会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阐明价值的内涵、事物价值量及行为负值等的判断原理.其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理性的价值追求与创造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因价值认知上的偏差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都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价值和效率。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校德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巩固与提高的关系中小学德育的实质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行的养成规范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的重点是基本的做人规范和是非观念 ,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的表率作用产生示范效应 ,诱导学生反复模仿形成行为范式和思维定势。教育的结果是使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善恶和荣辱判断 ;大学德育实质是一种德育理性的熏陶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产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大学德育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弄清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理性化进程中,大学自身的价值观发生裂变,产生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者的对立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追求。二者中的任意一方走向了极端,又会导致学生的非理性参与。因此,有必要探寻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逻辑主线,即两种理性保持统一——行为目的渗透着终极价值、终极价值体现着行为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特征与构建廖桂芳,石加友重庆交通学院1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评价理性成果的集中表现。在形式上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在内容上则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反映,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晶。由于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并纳入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之中.但实现这一目标,受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成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抓住教育契机,通过评价、注意价值引导和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  相似文献   

20.
个性亦称作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倾向性集中表现在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个人思想言论和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人文思想教育和科学理性的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更没有理由只注重专业技术的理性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的引导和个性的培养。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和个性特点,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多方面地引导并逐步地促使高职学生调整和完善各自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保证其毕业生能普遍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所认可的职业技能。一、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