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印度裔英语小说创伤叙事缘起于美国印度裔作家试图表现印度本土或印度移民群体遭受的创伤性事件的欲望,欧美自由、民主和进步意识形态掩盖下美国印度裔种族认同的抑郁创伤,及其种族移民政策对印度裔族群所造成的种族创伤主题是其表现的重点,但也不乏有对印度特殊历史时期遭受的民族创伤的叙述。本文尝试对美国印度裔英语小说中的创伤叙事进行综合梳理,旨在概览这些小说所关注的创伤问题,创伤的表征方式,以及作家进行文学性创伤叙事的动因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夏晶 《海外英语》2012,(17):199-201
美国印第安人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却在欧洲外来移民的强势冲击下渐渐迷失自己。在白人世界主流文化下的生存困境促使印第安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因此踏上了一条找寻本土身份的"归家路"。该文通过解读美国本土裔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奇的代表作《爱药》阐述了土地,过去,社区代表的"家"对于印第安人的意义,并分析了《爱药》中三代印第安人艰难的"归家路"。  相似文献   

3.
"天使诗人"里尔克的精神自传体小说《马尔特手记》营造了一个充满幽灵、生者与死者共居的童年世界,揭示出马尔特恐惧与兴奋并存的心理经验。在这复杂的情感背后,蕴含着他试图将无法言说的幽灵经历转化为语言的努力,以及他在语言和现实间寻找家园而不得的挣扎痛苦。从"幽灵"与《杜伊诺哀歌》中"天使"形象的相似性,可以探寻里尔克诗学思想的发展的重要脉络。  相似文献   

4.
幽灵火车     
在欧洲大陆尤其是俄罗斯境内,一直流传着有关"幽灵火车"的传说。历史上有关那些突然失踪又倏忽出现的"幽灵火车"的报道与记载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在本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长期探索中,我们回归教育本原研究,着眼生命关怀的教育视野,以促进幼儿人格发展为目标。"育情"感动幼儿生命的成长,"育健"润泽幼儿生命的活力,"育智"激发幼儿生命的灵感,"育美"点化幼儿生命的创造,顺应幼儿的天性,激活幼儿的天赋潜能,拓宽人格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6.
聚焦维兹诺《死寂之声》的非自然叙事,本文从变形能力、心理阅读能力以及非自然叙事形式三个层面来分析小说中叙述者的非自然性,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揭示小说中本土裔试图将本民族传统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探寻崭新生活方式的生存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并非只发生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里,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与社会化离不开养育习俗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儿童养育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儿童保育和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深入研究存在于本土的、民间的儿童养育习俗对于促进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本土生长"、回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异化现象、实现对本土儿童及其教育知识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格兰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本土裔女作家,其创作的《舞伴》展现了白人殖民霸权行为以及印第安人对此的文化反抗策略。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分析该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和文化摧毁,以及印第安人的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中大量的"新闻串联"让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而小说中采取的幽灵叙事又让人看到了作者早期创作的先锋性因素。本文试图从《第七天》的幽灵叙事模式入手,分析《第七天》中的先锋性的再现与突破,探讨余华小说中对先锋性的探索与其创作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正4成功获得首批探测数据已在太空围绕地球飞行了100多圈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升空后的第7天,12月24日睁开了它的"火眼金睛"(图11),正式开始它寻觅宇宙"幽灵"暗物质以及宇宙射线的科学探测工作。这一寻觅一旦开始便不会停歇,直至它生命的最后一刻。科学家希望那些在宇宙中纷飞了亿万光年时空,又恰好落入"悟空""眼"中  相似文献   

11.
《妈妈和我,我和妈妈》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玛雅·安吉罗自传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自传通过对第一部自传《我知道笼中的鸟儿为何歌唱》的故事重述,实现了母亲归来与母亲形象重塑,从而成为"安吉罗自传书写的独特的补充"。而通过故事重述,安吉罗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了与母亲的精神共生。  相似文献   

12.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论思想,可称之为"生命·实践"教学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本质观、课堂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观、课堂教学评价观和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生命·实践"教学论是当代中国教学论探索的第三个阶段,它呈现出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生成性与理论体系的归纳性。从方法论上为中国的教育研究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叶澜之路":探究学术源流、创建理论学派、行走天地人间、独爱冬春夏草。  相似文献   

13.
古小说"人化异类"模式与本土变形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互化、无生命物与有生命物间互化、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化.这类信奉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将某一特定异类同特定的人对应起来.而佛教轮回观念会同到本土变化观念中,逐渐占据变化传闻中的主要位置,后起的所谓神仙"谪世"母题,与此变化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不为无关.母题与"妖化真相"相通,还影响到古人对于域外传闻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近日,古巴裔美国演员安迪·加西亚宣布,将把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生命的最后10年搬上银幕。安迪·加西亚是在好莱坞发展演艺生涯的拉丁演员中为数不多的影坛巨星。他成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期间,在美国政府的高压驱逐政策和同化过程中,北美本土族裔部落节节西迁,被迫接受隔离教育,逐渐的退向了社会、政治、文化的边缘。然而,最早的本土裔的英文小说却在这一时期艰难的萌芽,顽强的用英语,这一白人的语言捍卫了本族裔的尊严,深层揭露着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所谓西方文明的暴行。作者试将运用文化创伤理论来深入剖析奇特卡拉-萨的《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集传记与短篇小说为一体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国内外的积极反响。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她从青蒿中成功提取了治疗疟疾效果显著的青蒿素,从而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以此征服了诺贝尔科学奖评委。由于她获得的殊荣与青蒿和治疟有关,因此我们不妨去看看从古到今"治疟"与"青蒿"中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百万俄裔犹太移民移居到以色列,成为以色列国内最大的移民群体。他们在文化上俄罗斯化倾向显著,构建内部的族群认同,在政治上建立移民政党、争取话语权。基于俄裔犹太移民的特质,以色列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认识到俄裔犹太移民的重要性,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权益;宗教人士在对待俄裔犹太移民的问题上分化为正统派和改革派的较量,正统派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侵蚀以色列的"犹太"属性,而改革派则坚称俄裔犹太移民为犹太教注入了新的活力;普通公众对俄裔犹太移民的认知比较复杂,一些公众认可他们对以色列的积极作用,但因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等缘由逐渐表现出对他们的不满,而以色列阿拉伯人则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挤占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坚决反对他们。总体来看,由于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的主导性,以色列社会认可俄裔犹太移民,但却存在着不同群体认知的差异,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色列宗教与世俗、新旧移民以及犹太人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表现非裔种族与性别问题、权力与欲望关系时将食物意象运用得淋漓尽致。她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主人翁黑人女孩佩科拉疯癫过程充满丰富又颇有象征意义的食物意象。这些交织着欲望与权力的食物话语揭示了非裔女性在父权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压迫下"自我"严重扭曲异化的现状以及非裔女性长久压抑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说起UFO不明飞行物,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是,你听说过USO不明潜水物这个名词吗?实际上,不明潜水物经常出没在地球辽阔的海洋中,而在这些不明潜水物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幽灵潜艇"。20世纪以前的水下幽灵19世纪初,英国货轮"海神"号,在几内亚湾附近海域,遇到了一个说不  相似文献   

20.
柳树池传说     
每年一到夏天,妖怪和幽灵什么的必定成为班上的热门话题。七月的一天早上,八谷飞照例带着有关幽灵出现的最新消息冲进了六(1)班的教室。"喂,大家好好听着,听说柳树池出现幽灵了!"听到八谷飞的话,教室里有五六个同学也只是稍微回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