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嵇康,魏晋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之交,政治黑暗。当权的司马氏以"名教之治"为名剪灭异己、杀戮名士,文人名士无不心惊。作为当时文人领袖的嵇康,公然反对。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轻贱唐、虞  相似文献   

2.
嵇康思想的最大特征就是儒道兼蓄。他从小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其处世方式、诗文创作无不流露出深厚的儒家素养;然身处魏晋易代之时,时局动荡,老庄哲学遂成为嵇康安身立命、避险去祸的行为依据,其诗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道家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作为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嵇康在对待生死问题上所践行的仍然是儒家的生死观。他既珍爱生命,又超越了生命,既重视生,也不畏惧死。他以诗文、友情、音乐、养生铸就着自己厚重纯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代,有七位名士在河内山阳的一片竹林中,远离仕途,崇尚老庄,谈玄论道,开怀畅饮,放歌长啸,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这就是"竹林七贤",而七贤的领袖人物就是嵇康,他在音乐、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突出的才华。  相似文献   

5.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不仅在形象上"风姿特秀",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精神之美。这种内外兼美来自于他追求全面和谐的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的和谐,这种追求在其诗文中得到了体现。尽管由于当时政局的混乱及诸多复杂原因,嵇康的和谐理想最终落空,但其在诗文中对这种和谐之美的建构,超越了现实的悲苦,开出精神世界的璀璨之花,因之难得所以可贵。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士人的个性自觉,引发士人对于情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多变而凶险的政治环境下的特立独行,导致甚深的孤危意识,于是而渴慕知音,倾情友谊,伤悼友人。曹植、嵇康等人作品中的诸多文学意象亦鲜明地体现出友情于士人之重要意义。友情成为古代诗文中的重要内容,即从此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嵇康与其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为研究对象,将视角置于对嵇康生活年代社会环境的分析,从《声无哀乐论》创作的重要背景入手,揭示在魏晋易代之际,嵇康内心深处思想上的痛苦、矛盾与转化。通过这种转化的实现,阐述笔者对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一文中屡次出现的被后世称为"诡辩"观点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学带来了魏晋士人个体的觉醒,而"人的觉醒"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直接促成了文学自觉局面的形成,为文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以魏晋文学杰出代表作家嵇康的创作为例分析魏晋玄学大潮中的文学自觉现象——主体意识的高扬、重视情感的抒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嵇康爱琴.善琴,摹与他的文学与思想紧密相连。琴成了嵇康的心灵寄托,他把琴人格化、对象化,通过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统治的不满和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嵇康不仅仅是弹琴.谱曲,还写了不少的琴诗,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在嵇康特定的性格之下,他的琴声和琴诗必定是自己最真情自然的表述。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人生风范。  相似文献   

10.
魏晋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觉时期的开始,也是文学贵族化、文人化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贵游文学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文学现象被研究者所忽视。本文选取了这一文学现象中的游宴诗文作为观照对象,通过对游宴诗文在不同阶段演变轨迹的探求,分析了游宴诗文的时代特征,并揭示了这一时期贵游作者的审美价值和心态  相似文献   

11.
陈寿《三国志》认为嵇康的性格为"任侠尚奇"。但其任侠的个性少为后世提及。任侠者轻财重义,往往为武士中的领袖。汉末大乱为其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时机。而嵇康亦非寻常文士,其在豪杰中的影响力为统治者忌惮,而钟会的谗言或仅是处决嵇康的一个契机而已。  相似文献   

12.
嵇康,魏晋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之交,政治黑暗。当权的司马氏以“名教之治”为名剪灭异己、杀戮名士,文人名士无不心惊。作为当时文人领袖的嵇康,公然反对。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他的诗长于四言,  相似文献   

13.
嵇康是魏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他的《声无哀乐论》力图摆脱传统礼乐思想的束缚,主张抒发自然之性,体现了魏晋时期追求艺术美、自然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阮籍乃"魏晋风流"之代表人物,其个性狂傲、蔑视礼法、荒放不羁,在魏晋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傲然独立。此种性格特点,对曹雪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别号"梦阮",意为向往阮籍,这种向往之情也渗入到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批带有"阮籍式叛逆性格"的典型人物,笔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味了曹雪芹于中所寄寓的深沉情感与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的乱世格局致使"家诫"盛行,作为"竹林七贤"领袖的嵇康在临终前留给儿子的《家诫》是研究其教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文中,嵇康一反常态地从坚守志向、谨言慎行等方面对儿子进行叮嘱,体现了嵇康人格思想的矛盾性。试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出发,结合嵇康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来阐述其教子思想,从他的矛盾人格中窥探出其思想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嵇康 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相似文献   

17.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俊才、奇才,"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技艺精湛而又理论空前创新的著名音乐家、哲学思想家,更是位卓越的养生学家。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广搜资料的积累,就嵇康故里所在行政区建置的古今变迁;嵇康一生的重要建树;嵇康人生悲惨结局的原因和其人其事对后世的影响诸事,作出实事求是的探索与钩沉。  相似文献   

18.
功力     
《世说新语》里面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某日,吕安访嵇康未遇,嵇康之兄嵇喜出门相迎,吕安大笔一挥,在门上留下" "字,一语不发便去。嵇喜以为是吕安对他的褒奖,喜不自胜。嵇康归来,淡淡一句:"你把‘’字拆开吧。""凡鸟"。骂人功力之深,不著明言,尽得风流,嵇喜之类"凡鸟"实在难以招架。这是魏晋时期名士风流的骂人风格,犀利却不尖酸,充满智慧和趣味。这对文人的修养要求就不是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滚滚潮流中,我们总能看到患了"不合时宜症"的病人。他们的病到底该用什么药才能救治呢?如果说魏晋时代是个有万千风姿的时代,那么风流、风雅、风华、风度、风姿、风骨、风韵、风致等等一系列赞美之词都可以冠于一个人的头上——他就是嵇康。但是魏晋时代同样是个乱世,政权割  相似文献   

20.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末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是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音乐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中。声无哀乐而有"和"是嵇康音乐思想的核心。在《声无哀乐论》中,他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