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我们创编了一节科学课,就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研究——在水中投入石子和沙子,就能让水升到瓶口吗?  相似文献   

2.
唐怀彦 《物理教师》2002,23(1):60-60
乌鸦喝水的故事家喻户晓 .人们总是赞美乌鸦的聪明 ,但是 ,在这个故事中 ,乌鸦投石入瓶 ,一定能喝到水吗 ?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例 1 .一只容积为 3× 1 0 - 4m3 的瓶内盛有 0 .2kg的水 ,一只口渴的小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 0 .0 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 ,当乌鸦投入了 2 5块这样的小石子后 ,水面升到瓶口 .求 :( 1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 2 )石块的密度 .分析 :此题把石块理想成规则的石块 ,石块投入水中后无缝隙 ,因此 ,只要瓶中有水 ,乌鸦就能喝到水 .这时 ,乌鸦只须投入石块占有瓶中无水部分的空间 ,水面就升到瓶口 ,乌鸦就能…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芽”学生答道:“满了。”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芽”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芽”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选”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芽”结论当然不止一个。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这个教育演示给人…  相似文献   

4.
《乌鸦喝水》第1自然段写道“: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其中强调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口小、瓶子里水少。瓶子里的水究竟少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后,水会上升到让乌鸦能够喝到水?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水位低于瓶高的一半(书上图一显示的水位就低于瓶高的一半),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位升高得并不明显,甚至石子会把水淹没,乌鸦要喝到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瓶子里的水位高于瓶高的一半(乃至快接近瓶口时),放入石子…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师问:“同学们,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乌鸦可以先在瓶子旁挖个坑,然后把瓶子推倒,让水流进坑里,这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然后把瓶子放倒,在上面砸一个洞,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 :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 ,师问 :“同学们 ,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 ,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 :乌鸦可先在瓶子旁挖个坑 ,然后把瓶子推倒 ,水流进坑里 ,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 ,然后把瓶子放倒 ,在上面砸一个洞 ,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 :“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 ,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高明。教师…  相似文献   

7.
小学一年级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大意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要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它看见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也就喝着了水。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乌鸦聪明,在于它不能直接喝到水时,看见小石子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从而喝着了水。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知识比作水。学生要掌握知识,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端盆“水”让“乌鸦”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师:《乌鸦喝水》故事中的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学生猜测,有的不假思索地说“能”,有的迟疑片刻后说“不能”)师:我们现在不盲目地下结论。师:浙江电视台有个备受大众欢迎的栏目——人生AB剧!看过吗?喜欢吗?现场的嘉宾、观众朋友总要对许多问题作出选择。我们现在也来做这个节目。请选择乌鸦能喝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左边(A组),选择乌鸦可能喝不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右边(B组)。(学生兴致勃勃,自主选择,分成A、B两个方阵就坐)师:请问A组,你们为什么肯定乌鸦能喝到水?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地升高,乌鸦就能喝到水。师:言之…  相似文献   

9.
《乌鸦喝水》是篇童话。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精妙之处。一、词语承接之妙课文围绕“到处找水喝”—→看见有水喝不着—→“喝着水了”来结构全文。乌鸦看见水却喝不着 ,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同时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 石子” ,这并非是一个巧合。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用词承接之妙。因为水不多 ,只有借助许多的小石子才能使水位达到一定高度 ;同时 ,只有小石子才能投进小的瓶中 ,这也就是说 ,乌鸦要喝到水 ,需要凭借许多小石子 ,相比之下 ,如果瓶子旁边的石子既大又少 ,乌鸦也就不能想出办法喝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先作一番演示,然后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头太大。”老师微微一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马上又请另一位同学回答,学生说“:因为瓶口太小。”“对!”老师随即作了肯定。其实,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离“谱”(教材),但并不算错。对于“乌鸦头伸不进瓶口”这一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既可说“乌鸦头太大”,也可说“瓶口太小”。当老师演示“乌鸦喝水”时,乌鸦(用纸剪成的)处于动态,瓶子处于静态,乌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上演示用的瓶子的瓶口并不很小,所…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有这么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简单 ,但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首先 ,对乌鸦来说 ,这是一次难忘的喝水。这不同于平常在小溪边、井台旁、水池中喝到的水 ,给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次非同寻常是乌鸦自己动了脑筋 ,想了办法 ,解决了“瓶高口小 ,水位太低”的难题 ,喝到了想喝的水 ,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带给它的是欣喜、满足和新的渴求。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 ,把知识比作水 ,那么我们做教师的 ,就不应该只满足于端出一盆知识之水 ,让“乌鸦”顺顺当当地喝 ,更不能在乌鸦暂时不…  相似文献   

12.
习作内容 :打破思维定势 ,大胆发挥想象 ,改写《乌鸦喝水》。训练目的和要求 :1 以故事内容为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2 能根据自己的所想、所画、所说 ,写一段通顺的话 ,把故事“改”得更精彩。作前准备 :录像带(《乌鸦喝水》)、投影片(乌鸦在想办法)以及乌鸦头饰一只。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充分感知。1 组织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录像带 ,讨论 :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它会怎么想呢?先说后写。(提示 :它看见一个瓶子 ,里面有半瓶水 ,可是瓶口太小 …  相似文献   

13.
"覆杯实验"是中学物理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直观。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强调杯口必须平整。为探寻杯口缺陷对覆杯实验的影响,本实验借助透明矿泉水瓶分别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通过对比瓶口缺陷与瓶口完好的实验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瓶口存在缺陷时实验仍能成功,且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实证能力。2能有条理地叙述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3.知道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二、活动准备:互.(乌鸦喝构故事剪辑录音带。2.实验用具:水、小石子、小口瓶子两个、乌鸦头饰。三、活动过程:(-)听(乌鸦喝水)的录音故事。把原故事中“瓶子里有大半瓶水”一句改为“瓶子里有些水”。【改此一句,是g;起实验的夫绝之处,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1听故事前,老师强调这个故事是出自一位大作家笔下。学生听后,教师提问,故事里面讲乌鸦喝到了水,乌鸦真的喝到了水吗?无疑之外激疑,打破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时,先作了一番演示,然后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头太大。”老师微微一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马上又请一位同学回答:“因为瓶口太小。”“对!”老师随即作了肯定。其实,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离“谱”(教材),但并不算错。对于“乌鸦的头伸不进瓶口”这一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回答,既可说“乌鸦头太大”,也可说“瓶口太小”。当老师演  相似文献   

16.
乌鸦喝水 小时候我们都学习过一则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故事梗概为:一只口渴的乌鸦看到窄口瓶内有半瓶水,于是将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了水。但其实乌鸦的聪明远不止此。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验上好新教材“浮力”一课潜江市张金中学毛德林(433100)一、实验引入新课实验1:在上课开始时,将一个大口塑料瓶装大半瓶水(水加红色便于学生观察),将乒乓球放入瓶中,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然后把瓶口盖住倒过来,让学生猜想:乒乓球将会处于什么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专家给刚入大学的新生上过这么一堂课—— 他拿出一个大大的广口瓶,将准备好的大石块放进瓶子,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装不下。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大学生都说:“满了!”然而他又将一小桶砾石倒进瓶子,并摇晃瓶子使砾石填满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回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没满。”果然。他又将一桶沙慢慢倒进瓶子。“满了吗?”专家问。“没满!”只见他拿过一瓶水,倒进瓶子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相似文献   

19.
做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推出结论,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在小学语文的一些常识性课文教学中也做点简单的实验,可以排除因学生阅历浅或知识不足而造成的学习障碍.一、用实验帮助学生明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写乌鸦想喝水,可瓶里有水却喝不着,后来乌鸦将石子放进瓶里便喝着了水.为什么放进石子水面就能升高?这对七岁的孩子来说是颇有  相似文献   

20.
怀念乌鸦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 ,想了很久很久。写下这个题目 ,竟让自己吃了一惊 ,乌鸦值得怀念吗 ?于是想起曾看到一篇文章 ,说的是有一个语文老师 ,在讲解鲁迅先生小说《药》时 ,文中的结尾部分写到夏瑜的母亲上坟 ,有一个细节描写 ,说的是坟旁的树上蹲着“一只铁铸般的乌鸦”。老师便问同学们文中的乌鸦象征什么 ?有的学生在嘀咕 ,乌鸦就是乌鸦吗 ,还能是什么 ?这时老师却有些指点迷津般地一语惊人 :“乌鸦象征着反革命。”这些已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学生听了后 ,在心里反问 :鸟类也有阶级性 ?我想乌鸦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自己从来就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