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病毒性肝炎是一大全球性问题,每年夺走145万人的生命。中国深受慢性肝炎困扰——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炎早已不是新鲜的疾病了,但你真的了解肝炎吗?1.世界上只存在一种肝炎?错!肝炎为肝部炎症,大多数情况下由病毒感染引发。肝炎病毒共有5大类,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病毒。这5种病毒之所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病毒病原学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法 :应用ELISA及PCR等方法对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 :乙肝占6 6 .2 % ,丙肝占 2 .8% ,乙丙混合型肝炎占 9.9% ,乙丁混合型肝炎占 4 .2 % ,未定型肝炎占 16 .9% ,未发现甲、戊型肝炎。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病 (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 )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夏天到了,零食的丰富多样和户外活动的增加使孩子们高兴不已,这时父母除了做好宝宝的饮食卫生、行动安全外,更要提高警惕──预防小儿乙肝。乙肝是肝炎的一种,由于感染病毒种类的不同,肝炎还有甲、丙、丁、戊、己、庚几种。其中甲、丙、戊肝炎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预防治疗效果较好,而人们最为熟悉的乙肝却是最难治疗的,尤其是孩子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持续不愈,成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终生受害。 传播途径 小儿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与成人不同,主要有:1.母婴传播;即怀孕时胎盘传播与母乳、唾液等传播渠道。2.水…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乙型肝炎病毒经日常生活接触及血液传播疾病。该病传染性强,难以治愈。目前用甲乙肝型肝炎疫苗能有效的预防甲乙型肝炎。1992-1993年6月对西平镇环卫站城建绿化站农行建行职中309人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80人。甲肝疫苗196人采用012程序,309人均未做乙肝表面抗原测定,1894年6月随访上述各个单位,结果六个单位无甲型肝炎发病,五个单位无乙型肝炎发病,一个单位乙型肝炎发病一人。接种情况如下表。 根据以下数据分析 1、环卫站、城建、绿化站合计154人,  相似文献   

5.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源主要是肝炎病人和带病毒者。病毒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手、饮水、食品、食具及日用品等,然后通过健康人的口而传染得病。另外,现已证明,蚊子也能传播乙型肝炎。它通过吮吸病人的血传染此病。那末,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得了肝炎呢? (1)看孩子的精神变化。是否出现懒动、全身乏力、倦怠、嗜睡和发热等症状。(2)看饮食变化。饭量是否减少,有无厌食、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春市戊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长春市戊肝病毒在动物与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为戊肝防治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对长春市采集的动物血清包括猪820份、牛506份、羊273份及人血清,包括农村饲养猪人群182份、农村非饲养猪人群102份,城镇人群546份,采用戊肝病毒抗原及抗体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原及抗体。结果感染率分别为猪72.80%、牛11.86%、羊10.26%、农村饲养猪人群20.88%、农村非饲养猪人群15.38%、城镇人群4.58%。结果表明戊肝病毒在长春市的动物及人群中均有流行,且猪HEV感染比牛和羊及人都普遍,农村饲养猪人群和农村非饲养猪人群感染率都远高于普通人群,为戊肝是人畜共患病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A型肝炎     
肝炎意味着发炎,它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肝脏疾病,这包括若干病毒造成的。A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并可造成20%-40%的明显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据2014年8月29日《光明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生物物理所唐宏、陈新文研究组合作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小鼠。这一动物模型能完整反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丙肝是如何发展的,为揭示丙肝致病机制、丙肝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模型。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凶手。但丙肝病毒只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而且变异很快,新药的研发速度远  相似文献   

10.
拿错的雨伞     
正一天,甲、乙、丙、丁、戊5个人参加一个聚会。由于下雨,5个人各带了一把雨伞。聚会结束时,由于走得匆忙,大家到了家里以后才发现,自己拿的并不是自己的雨伞。现在已知:①甲拿走的伞不是乙的,也不是丁的;②乙拿走的伞不是丙的,也不是丁的;③丙拿走的伞不是乙的,也不是戊的;④丁拿走的伞不是丙的,也不是戊的;⑤戊拿走的伞不是甲的,也不是丁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各种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而且目前仍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首,仅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症患者目前就达3000余万人之众。肝炎病毒所致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药物、化学毒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也逐年上升,创伤、感染及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衰竭亦常有发生。因此,进行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救治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炎防治     
《科技文萃》2001,1(7):168-172
甲肝 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梁病。甲肝病毒的耐温、耐寒、耐酸的特性使任何人 随时都可以感梁上甲肝病毒,尤其以15岁儿童以下为主,感染率约为80%。我国甲型肝炎流 行特点有:1、农村高于城市。5—15岁儿童感染率城市明显低于农村,但30岁以上感染曲 线城市与农村呈平行状态。2、长江以北高于长江以南,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地区。3、根 据各省市流行仍以儿童为主。4、流行率明显与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日前又一例新型肝炎病毒TT病毒在吉林被发现.它是由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通过新型的肝炎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三个月以来,这个医学院已经检测出4例该病毒感染者.TT病毒是继甲乙丙丁戊庚六种病毒的一种新型病毒,最初是在日本被发现的.这一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但是也不排除饮食传播.目前医生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此种病人病情的发展程度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题目:甲、乙、丙、丁、戊共有480粒糖果。甲给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乙手里的糖果数。乙给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丙手里糖果数。依此类推、直到戊按照甲手里的糖果数给甲同样多的糖果。最后五个人的糖果数相等,问原来各有糖果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最后每人是480÷5=96(粒),用倒推法解较为简便列表分析如下从表中可明显看出五人原来各有的糖果数如下。甲:141,乙:93,丙:90,丁:84,戊:72。筌原来各有糖果多少个@肖正利  相似文献   

15.
填数字     
景华 《高中生》2010,(1):52-52
5个盒子里分别装有红、绿、黑、黄、灰5种颜色的小球;小红让甲、乙、丙、丁、戊5个人来猜.猜对者有奖。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1,26(1):43-43
我国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的戚中田教授等 ,经 4年努力 ,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两端非编码区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正确的庚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组单个完整克隆。该基因组长度为 9373个碱基 ,能在猕猴体内表达病毒蛋白 ,并可形成病毒颗粒 ;实验感染动物血液中可出现持续性庚型肝炎病毒血症 ,并可在猕猴中传代感染。庚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血液传播 ,我国人群感染率约为 2 %左右 ,病毒抗体携带率约为 3 .5%。该研究结果为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材料庚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组单个完整克隆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先用"绕口令"式的词句表述一件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甲拥有一颗明珠,强盗乙把它抢了去。丙从乙手里先租后买过去,又把它卖给了丁。外来霸主戊,成了乙的头领,接管了保管明珠的事。之后戊抽手,因和乙成了好友,便把明珠留给了乙。甲见乙不还明珠,反  相似文献   

18.
中算史上第一个不定方程是《九章算术》方程章第13问的“五家共井”题: “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绠不足,如乙一绠;乙三绠个足,如丙一绠;丙四绠不足,如丁一绠,丁五绠不足,如戊一绠;戊六绠个足,如甲一绠。如各得所不足一绠,皆逮。问井深、绠长各几何?”这里“绠”(音géng)是汲水用的绳子;“逮”(音dài)含及、到之意,是下文“逮井”的略语,“逮井”即到达井底水面。本题的意思是说:有甲、乙、内、丁、戊五家共用一口水井,不知它有多深,现在用这五家的汲水绳来测它的深,如用甲汲水绳的2倍去测还少乙汲水绳的长;用乙汲水绳的3倍去测还少丙汲水绳的长;用丙汲水绳的4  相似文献   

19.
现有红色、蓝色、黄色、白色、紫色5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都用纸包着,摆在桌上。有甲、乙、丙、丁、戊5个人,来猜纸包里的珠子的颜色,每人限猜两包。甲猜:第二包是紫色的,第三包是黄色的;乙猜:第二包是蓝色的,第四包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由公元某年推算“干支”纪年,这里介绍一种简易方法“干”即十个天干,它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公元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辛—1,壬—2,癸—3,甲—4,乙—5,丙—6,丁—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