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时政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经济报道往往较抽象,很容易造成数字多、术语多、行话多、枯燥、乏味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拓宽经济报道的视角人手,不失为改善经济报道可读(听、视)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研究并切实转换经济报道的视角,使我们的每一篇经济报道都能从群众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消费的角度及其他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的角度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经济报道一要突出经济新闻的生活性,写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苗头.有些问题看起来是社会问题,但实质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只有很好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和人手,才能很好地解决它.前几年,当武昌火车站出现春节刚过的民工潮时,<湖北日报>记者从社会角度着眼,将这一刚出现的苗头称为"民工潮",并分析了民工潮的形成,现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其选取的角度大大超越了传统新闻角度的藩篱,这篇报道见报后效果很好,不仅让乘车的民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去思索,也为党政部门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7.
杨正文 《新闻世界》2013,(10):50-51
党报的经济报道作为党报新闻产品的重要构成之一,落脚点在于为百姓提供有用有趣的经济信息服务。这就需要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本地人和本地事。报道要以人为本,从百姓关注出发,积极创新报道方式,下移视线,放低身段,善用数字,写人见事。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受众爱看、有用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认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并切实转变经济报道的视角,使经济报道从群众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消费的角度和多种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的角度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型武器,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体现:但目前不少报纸媒体的经济报道,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出发,就经济谈经济,呆板、乏味,远离读和群众: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笔认为,确立百姓视角,从生活的角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不失为增强报道可读性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经济生活丰富多采,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使其更具深刻性,生动性,可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经济报道要把握好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经济报道的视角展现陈嘉伟如何使新时期经济报道能象其它社会性问题报道那样活灵活现,亲切感人.这就面临一个视角转换及其展现问题。为此,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第一、以人为报道主体。经济报道必须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中心,围绕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视角就是把经济报道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层面中,透过经济现象挖掘其背景下的成因、发展和未来。跳出经济看经济,无疑站高了角度,开拓了视野,而报道经济也更需要这种重新变换思路,变化角度,需要更多的理性的思考与分析,重视事件背景资料的使用,把报道的切入点同观众关心的问题相结合,从观众的角度写,以小见大,触及心灵深处,带给观众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就经济报道视角而言,它是一种广角镜,可以帮助受众从宏观的角度.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了解经济大的走势。如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加强宏观报道,有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破除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聂晴云 《声屏世界》2010,(11):29-29
既要报道工作的成果又要符合广大听众的需求经济成就报道的群众视角就是用老百姓的眼光、老百姓的情感看经济建设成就。要把宏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抽象的宏观统计数字,化解成普通百姓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感知、  相似文献   

15.
任雷 《新闻世界》2010,(7):32-33
经济报道的民生化是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地方经济、专业市场、消费者、传统习俗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权威视角突出民生情结;以平民视角做足经济民生;以民生视角创新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6.
张郁 《当代传播》2002,(6):94-95
从公众视角写新闻,就是用百姓的、平视、平等的心态选择公众关注的角度切入新闻,选择与受众关联度大的新闻事实,紧紧围绕公众的需求写新闻。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舆论的认知方式都发生了悄然变化,党报等主流媒体强化公众意识,调整新闻视角,拉近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学会用公众视角表现新闻,是努力提高亲和力和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善于从生活出发表现公众视角 新闻既以大众社会生活为素材,它就要求新闻报道要善于从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角度破题,采编人员的观念思维,要从过去工作的、行业的、专业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的素和力问题成为媒体和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必须强化受众本位,从社会和生活视角拓展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迅速组织经济热点、难点的深度报道,注重文本创新,增强经济报道的易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是地市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由于党报在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党报的经济报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经济事件、分析经济趋势的首选。笔者认为,党报经济报道要顺应受众需求的改变,以民生视角和服务意识,加强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以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9,(3):8-8
周跃敏在2009年第1期《传媒观察》中撰文认为,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经济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的紧环境下.党报经济报道更应该以多维视角.对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分析、扫描,努力实现宏观视野与微观视点、现实生活与未来走势、内在规律与典型案例的有机衔接和完美结合。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党报经济报道的整体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党报经济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他谈到了四种采写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的发展中,经济报道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的目的所在,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的存在价值才能实现.进入新世纪,国家竞争已经由传统的军事较量,过渡到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依赖,决定了经济报道要在经济生活中担负起应有的职能,以帮助我国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经济报道的实践来看,经济报道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有以下一些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