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在溶液中加入适量 Na_2O_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_4~+、Ba~(2+)、Cl~-、NO_3~-(B)K~+、AlO_2~-、CI~-、SO_4~(2-)(C)Ca~(2+)、Mg~(2+)、NO_3~-、HCO_3~-(D)Na~+、Cl~-、CO_3~(2-)、SO_3~(2-)分析选(B).因 Na_2O_2加入到溶液中存在两种情况变化,一是因产生了 NaOH 加强了溶液的碱性,其次是 Na_2O_2有强氧化性,可氧化 SO_3~(2+)等,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A)选项中 NH_4~+离子分解放出  相似文献   

2.
《安康学院学报》1994,(1):39-42
本文计算了不同浓度硫酸水溶液中(?)H_2SO_4、(?)H~+/H_2、(?)co_2/C,数值并绘制了298K时(?)-lgm图,指出(1)当H_2SO_4浓度约为0.63mol·kg~(-1)时,SO_4~(2-)与H~+的氧化能力相当.在此浓度以下,SO_4~(2-)的氧化能力比H~+弱;而在此浓度以上,则是H_2SO_4的氧化能力比H~+强.(2)浓H_2SO_4氧化金属铜生成SO_2,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11.2mol.kg~(-1).(3)浓H_2SO_4氧化非金属碳生成CO_2,浓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6.0mol.kg~(-1).  相似文献   

3.
一、测定原理:SO_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SO_2+I_2+2H_2O=H_2SO_4+2HI 二、测定装置:三、测定方法: 1.碘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7克粉末状的纯碘,并称取4克KI,使之全部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5×10~(-4)摩/升的碘溶液。 2.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ml 5×10~(-4)摩/升的碘溶液,注入上图的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测定地点(如硫酸厂、炼焦厂、居民集中的住宅区等),按上图装置连接好各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相似文献   

4.
1986年化学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NH_4~+、K~+、Na~+、MgO~(2+)、Ba~(2+)、Al~(3+)、Fe~(3+)、SO_4~(2-)、CO_3~(2-)、NO_3~-Cl~-和 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用 pH 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_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摇荡后 CCl_4层呈紫红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  相似文献   

5.
在’96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计算题有9题,共46分,占总分30.7%,仍是配分较大的题型。能否迅速而准确地解答,直接关系到考生在化学科考试的成败。本文结合试题的特点,予以解析。 1.根据原理 迅速求解 第21题: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 SO_4~(2-)=PbSO_4 2e正极:PbO_2 4H~ SO_4~(2-) 2e=PbSO_4 2H_2O今若制得Cl_2,0.050摩,这时蓄电池内消耗的H_2SO_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7.
“比例型”试题点多面广、迁移性较强。现以部分典型试题为例,浅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1 守恒法 例1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 )、Al~(3 )、Cl~-、SO_4~(2-)四种离子构成,其中Mg~(2 )、Al~(3 )、SO_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则可推断该溶液中Al~(3 )、SO_4~(2-)、Cl~-离子的总电荷数之比是__。 解析:当SO_4~(2-)为n个时,Mg~(2 )、Al~(3 )的离子数目均应是3n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2×3n 3×3n=15n。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亦应为15n。则其中Cl~-所带负电荷总数  相似文献   

8.
【例1】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金属Al反应放出 H_2,则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 、SO_4~(2-)、Cu~(2 )、Cl~- B.H~ 、Ba~(2 )、Mg~(2 )、NO_2~ C.OH~-、NO_3~-、Ba~(2 )、Na~ D.K~ 、SO_4~(2-)、H~ 、MnO_4~- 【解析】由溶液无色可排除A、D选项。与金属  相似文献   

9.
在学完各种类型的酸碱溶液[H~ ]的计算以后,每届学生都提出这样的问题:H_2SO_4溶液[H~ ]怎么计算?H_2SO_4为二元强酸,1mol·L~(-1)H_2SO_4溶液中,[H~ ]是2mol·L~(-1)吗? 师专所用《分析化学》教材不涉及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而H_2SO_4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强酸,学生自然很想了解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H_2SO_4溶液[H~ ]的计算作如下推导 设H_2SO_4的浓度为Cmol·L~(-1),H_2SO_4的K_a_1≈10~3,K_a_2=1.2×10~(-2)。在H_2SO_4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式  相似文献   

10.
张雷 《考试》1999,(Z1)
近几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大多可通过简单“估算”快速求解,常用的方法有:一、“范围”估算例1(’94年高考题)100mL0.3mol/LNa_2SO_4溶液和50mL0.2mol/LAl_2(SO_4)_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_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0mol/L B.0.25mol/LC.0.40mol/L D.0.50mol/L解析:混合前两溶液中 SO_4~(2-)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3mol/L和0.6mol/L,且混合前前者的体积大,故混合后溶液中 SO_4~(2-)离子的浓度大于0.3mol/L,小于0.45mol/L,选 C。二、“特值”估算例2(’98年高考题)pH=13的强碱溶液与 pH=2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必修课本第一册第69页倒数第一行有如下的叙述:“由此可见,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SO_4~(2-))的存在。” 笔者认为此种提法不严密。因为教材仅是从有限的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磷酸钡)能溶于盐酸或稀硝酸而得出上述结论的。既没有考虑含有Ag~ (或Hg_2~(2 )、pb~(2 ))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没有考虑含有SO_3~(2-)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此两种情况下都可能出现与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相同的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单一溶液型例1 H_2SO_3是二元弱酸,NaHSO3溶液呈酸性。在0.1mol·L(-1)NaHSO_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HSO_3(-1)NaHSO_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HSO_3-)>c(SO_3-)>c(SO_3(2-))>c(H_2SO_3)B.c(Na(2-))>c(H_2SO_3)B.c(Na+)=c(HSO_3+)=c(HSO_3-)+2c(SO_3-)+2c(SO_3(2-))+c(H_2SO_3)C.c(Na(2-))+c(H_2SO_3)C.c(Na+)=c(HSO_3+)=c(HSO_3-)>c(H-)>c(H+)>c(OH+)>c(OH-)D.c(Na-)D.c(Na+)+c(H+)+c(H+)=c(HSO_3+)=c(HSO_3-)+c(OH-)+c(OH-)+c(SO_3-)+c(SO_3(2-))  相似文献   

13.
看到《江苏教育》(中学版)1987年第8期,丁家喜老师写的《检验SO_4~(2-)的试剂应如何选择》的文章。我觉得文中关于检验SO_4~(2-)的试剂的选择,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但是,对文中最后说“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初中化学课本用BaCl_2作试剂来检验SO_4~(2-)离子是合适的我有不同意见。现将我的看法阐述如下: 一方面,如果说选择Ba(NO_3)_2溶液来检验SO_4~(2-)不合适,是因为要受SO_3~(2-)的干扰,那么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相同,而用量不同时,反应的产物不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亦不同.例1(1)向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_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在此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_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NaHSO_4溶液中的H~ 被Ba(OH)_2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中和,NaHSO_4溶液中的H~ 和SO_(4)~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Ba(OH)_2所提供的Ba~2 的物质的量只有OH~-的一半,可见此时溶液中的SO_(4)~2-只有一半被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_(4)~(2-) Ba~(2 ) 2OH~-=BaSO_(4)↓ 2H_2O  相似文献   

16.
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离子时,具有选择性:(一) 表现在不同植物吸收盐类离子的不同速度上。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发现番茄吸收Ca~(2+)和Mg~(2+)速度快,而不吸收SiO_3~(2-);水稻吸收Ca~(2+)和Mg~(2+)速度慢,而吸收SiO_3~(2-)速度快。(二) 表现在同种植物对同一种盐类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差异上。如供给(NH_4)SO_4,植物吸收NH_4~+比SO_4~(2-)多,这样就有许多SO_4~(2-)残留在土壤中,土  相似文献   

17.
尿素和甲醛是生产脉醛树脂的主要原料,原料中所含的硫酸盐和铁若超出规定指标,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投料前需要对原料中所含硫酸盐和铁进行定量测定。 1.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1.1 原理 SO_4~(2-)能与BaCl_2生成白色BaSO_4沉淀: SO_4~(2-) Ba~(2 )=BaSO_4↓ 但由于尿素中的SO_4~(2-)含量很少,而是以白色浑浊物悬浮于溶液中,因此可进行比浊测定。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已知还原性:SO_3(2-)>I(2-)>I-。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2-)+Cl_2+H_2O==SO_4(2-)+Cl_2+H_2O==SO_4(2-)+2H(2-)+2H++2Cl++2Cl-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2-)+2I(2-)+2I-+5Cl_2+4H_2O==4SO_4-+5Cl_2+4H_2O==4SO_4(2-)+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全一册(1982年2月版)的第二章矿质代谢部分(见第39页第2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离子的选择吸收,还表现在植物对同一种盐类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差异上。例如,供给硫酸铵[(NH_4)_2SO_4]时,植物吸收NH_4~+比SO_4~(2-)多,这样就有许多SO_4~(2-)残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土壤就逐渐酸化。因此,我们称硫酸铵为生理酸性盐。如果供给硝酸钾(KNO_3)或硝酸钠(N_aNO_3)时,植物吸收NO_3~-比K~+或N_a~+多,这样就有许多K~+或N_a~+残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土壤就逐渐碱化。因此,我们称硝酸钾和硝酸钠为生理碱性盐。……”  相似文献   

20.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