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甲骨文的美感:1)甲骨文契刻时求美;2)甲骨文用笔、结体与结体类型、甲骨文的形式美、甲骨文的章法;3)甲骨文的象形字是如何展现美的;5)甲骨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在谈谈书法形体美中的第二个方面——结体。结体,又称结字、结构。它是汉字的点画间、部位间关系合理的布置,是构成不同书法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艺术形体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书法艺术美来说,点画美只是局部美,结体则是由各种基本点画组成的艺术形象,是各种优美、动人的线条巧妙的“综合”,它是汉字的一种整体美。如果字的结体不佳,就很难使人产生美感。三国魏时大书法家钟繇曾批评其弟子的字说:“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钟繇的这段话,已经涉及到书法结体美方面的问题。在书法艺术中,结体是很讲究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迄今为止考古资料可以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早期汉字,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古今,也有不少人对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风格进行研究,但将其对比研究的却很少。文章简述了甲骨文和金文,从用笔、结体、风格及章法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探讨和对比研究,以给书法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文字,它兼容了汉字和图画的特点.甲骨文字的装饰美、意象美、简约美对现代图形设计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甲骨文中一些文字体现了“意象”的美学特征,本文主要探讨甲骨文中的“意美”和“象美”。  相似文献   

7.
赏画须识画史,赏率亦然。赏字,一般始于对殷商甲骨文字的欣赏。殷商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是有可识的汉字以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最早发现,是在一八九九年,即画家张大千诞生这一年,地点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至少发见十万片以上,大都刻在牛骨、龟甲之上。甲骨文字,就线条而言,有细笔,也有粗笔;就结体而言,已显露平衡、整齐、和谐、统一的最初格局;就章法而言,已有浑然一气的感觉;但总体处于书史稚拙阶段。秦前书法,即大篆书法,包括甲骨文字、钟鼎文字、…  相似文献   

8.
徐有明 《考试周刊》2007,(24):125-127
书法艺术是通过抽象的线条来抒情达意的。“和谐”“自然”既是书法创作应达到的境界,也是衡量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品应达到下面几个要求:线条美、结体美、墨色美、章法美。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的"美"是象形字,象人头戴羽饰,以示威武。"美"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如懿、嘉皆与美同义。"美"可假借为尾、微等字。  相似文献   

10.
明清清言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清言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较之于普通意义的散文作品,它的语言更具美的特质和韵味。  相似文献   

11.
陈志伟 《中学文科》2007,(8):103-104
1.原始社会 (1)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相似文献   

12.
美:《说文》解释为"甘也,从羊从大"。美字的甲骨文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的头饰的形状,为象形字,人高举羊头或者牛头。美字描述的可能是戴着羊头面具或牛头面具的祭师正在跳舞,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美字宛如一羊头人在舞动。美,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较高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的独特的东方艺术品种,通过汉字单色的线条、色块的有机组合,凭借飞灵的笔法、严谨的结体和通篇贯通的气韵,撞击着欣赏者的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行书,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既兼顾了快捷灵动的笔法,又保持了汉字结体的严谨,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欣赏历史上各位书法大家行书的名帖名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作品里,或是在同一个作品里的不同地方出现,结体、大小、粗  相似文献   

14.
趣谈汉字     
中国的汉字,并不像《荀子》、《吕氏春秋》等古书中说的那样,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颌受到鸟兽脚印的启发而创造的。中国汉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易·系辞》记载,最初人们是靠结绳来记事的。后来人们采用画图记事。再后来,记事所画的图画逐渐简化,演变成为符号,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就产生了。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他被誉为“甲骨文之父”。《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锷(铁云),整理印出的《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中国的汉字究竟有多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商朝的甲骨文约有35O0-4…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字,那是3000前商朝的古文字,刻在龟甲、牛骨上,上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学者们经过搜集和研究,估计甲骨文大约有3500-4500个字,已经认识的还只有1500多个字,“美”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虞夏商周研究的十个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在虞、夏、商、周“四代”,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可选择的有十个方面:(一)唐、虞史实的揭示和探索;(二)夏朝史实真实性的探索尤其是山东等地区的扩展研究;(三)商代史窘尤其是甲骨文的系统整理研究;(四)西周王畿内外诸侯国的深入研究;(五)西周年代学研究;(六)西周经济制度的研究;(七)楚国历史和文化研究;(八)春秋战国学术思想史的重新考量;(九)中原地区与边远地区关系研究;(十)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18.
何力 《培训与研究》2006,23(8):125-126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是中国诸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通、最为典雅而又最富内涵的艺术。它既是具体的造型艺术,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书法艺术的构成美是多方面的,从它单个的结体到大的布局,以及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由传统书法的构成美到现代书法的构成美。  相似文献   

19.
光明     
"光"和"明"都是会意字,两字经常连用,成语便有"光明磊落"、"正大光明"等等。"光"字甲骨文(图1-图2)和金文(图3-图9)的形体都很多,大都是人头上亮着火光的样子。《宰宙簋》的"光"字(图9)是从"火"从"女"的,女也是人嘛,古代有些字就是从"人"与从"女"同义的,如"侑"与"?!《说文解字》说:"光(图10小篆),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跟甲骨文、金文的结体完全合拍(图11-图12隶书)。许慎  相似文献   

20.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一) 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是行书结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行书重要部件的偏旁部首,也必然为体现这一特征而灵活多变、多姿多彩,任何一个偏旁部首也不能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幅行书作品中的部首雷同或结体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