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2日到18日,我参加共青团中央和秦皇岛团市委组织的“长城结——200500华青年长城万里行”活动,驾驶吉普车从明长城起点老龙头出发,沿着长城一路行驶到嘉峪关。在行进途中,每天发回一篇报道,在第二天的早新闻中播出。在秦皇岛市的各家随行媒体中,我每天都是第一个把稿子传回单位,充分体现了广播新闻迅速快捷的优点,从中我也深深感到新的通讯设备、采访器材是保证广播新闻时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谭舒 《中国广播》2017,(9):94-94
与挑战冲击并存,大数据给广播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丰富了广播新闻生产的信息资源;网络广播的发展,使得传统广播电台的生存空间得以拓展。因此,广播新闻内容生产应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扬己之长,不断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小时侯,收音机是我的小伙伴,每天准时守在收音机旁听曹灿叔叔讲故事的情景至今清晰.在那时,第一次知道了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小木偶匹诺曹,所以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那么广播新闻如何通过讲故事来提升新闻价值,影响受众呢?我认为要从题目、细节、音响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实情形可知,广播新闻编辑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情形下,其往往能够遵循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大力保障广播新闻内容的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其不光能够较好地履行广播新闻编辑的角色职责,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促进相关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分析探讨当前社会运行发展情形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责任意识,以期能够为保障提升广播新闻编辑素质,强化提升广播新闻内容质量做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6.
去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不少媒体都加大了军事新闻播报的分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军事新闻传播为例,在数量上,中央电台除了每天常设的《国防时空》军事专题栏目提供国内外最新军事动态之外,更增加了专业味十足的军事信息在大众化新闻栏目中的出现频率,本文所选取的实例就出自《新闻纵横》、《全球华语广播网》等栏目中;在质量上,中央电台的军事新闻从题材扩展、角度选取、视野开放和传播用语等诸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本文仅就广播军事新闻的用语特色进行分析,力求窥见如上所述的广播军事新闻新势头的一斑。  相似文献   

7.
曲珍 《中国广播》2004,(7):64-64,63
藏语广播是中央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播出大量新闻。我从事藏语广播播音已有三十多年,工作实践中感受颇多,下面我想就如何搞好藏语新闻播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网络的出现,广播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广播新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一经播出,转瞬即逝。它只有好听、动听,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因此要办好广播,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尤其是广播新闻语言,更要规范、简洁明了和生动形象。在多年的采编工作中,我发现广播新闻稿件中会经常出现一些语言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闻节目是由一条条新闻组成的。新闻节目的有序编排不仅能使观众易于接受,还能收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理想传播效果。广播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大量新闻稿件。怎样把这些稿件井然有序地编排,发挥新闻稿件潜在的价值,实现弘扬主旋律的作用,是每个广播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在编排节目时应体现两条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要根据稿件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每一则新闻在节目中的播出次序,而新闻稿件的重要程度是由它的新闻价值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高玲 《记者摇篮》2006,(2):56-56
新闻是广播节目的龙头,对广播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作为辽宁电台新闻台主导节目——《全省新闻联播》的记者,我越来越体会到:广播新闻记者必须牢固树立写短新闻的意识,努力学习和实践写短新闻的办法和途径,切实通过短小、精练、鲜活的文字,达到最佳的传播和收听效果。一、消息变“短”的必然性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的受众需要大量的信息,为了满足受众的要求,媒体都在全力追求播出的大信息量,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作为基础工作的信息采集已不再是问题,因为众多的新闻网站已经提供了足够用的信息,媒体愁的不是没有信息,而是没有足够…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一种必要的素质,新闻敏感决定了编辑对新闻的采用以及上传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且决定了新闻的意识和知识的分布(1)。"我认为,新闻的发布,记者必须先按事件的敏感信息的理解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意义。广播新闻外宣工作要求广播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新闻敏感,善于运用好新闻敏感来采制的广播新闻,这样才能够让上传外宣平台的广播新闻抓住上级新闻编辑的眼,震撼听众的心,从而在新闻广播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采访属于独特的基础工作,优质的采访工作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准确,并对新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新时期社会提升了对新闻信息的要求,本文将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为导向,探究新时期广播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蔚 《中国广播》2006,(10):53-54
广播新闻是靠语言线性传播的,稍纵即逝。它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它为听众接受的过程是短暂的。为了扩大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增加节目对人的官能的冲击力,广播记者都在刻意追求典型的信息。面对众多的信息,选之不当,就不能为新闻增色,还可能成为垃圾信息。挑选得当,就能扩大传播效果,就可能产生精品。那么,典型信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信息对新闻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广播新闻在大数据时代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转型。本文从新闻思维、新闻视角、新闻采编和新闻呈现四个角度,探讨广播新闻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6.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17.
李宏 《记者摇篮》2007,(3):22-22
每天,国内外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发表或播发大量的新闻,这些新闻都具有服务工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中,广播新闻作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本身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新媒体一定程度的威胁,其原本的一些传统优势也在网络信息面前荡然无存,反而还呈现出了一些影响广播新闻发展的劣势。广播新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从“独家视角”编发新闻报道 实践经验告诉人们,如何编发新闻稿件,直接关系到一条新闻被受众关注的程度,关系到一条新闻的价值实现量度,关系到一条新闻在社会上造成影响力的大小。不同的编发方式,如不同的版面语言、不同的广播、电视的时序语言、声像语言、体态语言等,都很有可能使一条内涵丰富、潜在新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找到广播新闻独特的生存空间,扬长避短。发挥广播新闻的真正优势.是每一个广播新闻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快速反应.口播为主,资讯丰富”,是提升广播新闻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