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能球磨制备了Fe-Ni-Si三元系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的相变行为,计算了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经36h球磨可形成α-Fe(bcc)和γ-Fe(fcc)两相混合纳米晶固溶体,继续球磨,过饱和α相逐渐分解并向γ相转化,72小时后可得单相γ-Fe纳米晶固溶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无孔隙、无污染、微观应变很小的 理想 "纳米晶体单质Cu样品.对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进行冷轧处理,首次发现纳米晶体材料具有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在冷轧过程初始阶段样品有少量的加工硬化,当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ε >80 0 % ),加工硬化效应消失。恒定的晶粒尺寸,恒定的位错密度,以及恒定的硬度值,说明纳米晶体Cu的塑性变形机制由晶界行为所控制,并非位错运动机制。系统的研究了纳米晶体中微观应变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纳米晶Cu样品中微观应变的增加,晶粒长大的起始温度升高,而微观应变释放的起始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焊接前对试样进行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时间对AZ31镁合金母材及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母材中析出的网状第二相增加,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增加,母材强度和硬度明显增加,但其塑性略微降低。同时,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增加,焊接接头点焊区中晶粒尺寸变大,孪晶数量也逐渐增加,而焊接接头的抗拉剪力先增加后减小。采用固溶温度410℃,保温12小时固溶处理后,进行180℃,4小时时效处理,可获得最大抗拉剪力的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可见,固溶时效处理不仅能提高AZ31镁合金母材的硬度和力学性能,还能有效提升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抗拉剪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干法和湿法高能球磨将Ni-Al原始合金制备成超细粉末并活化成Raney-Ni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了球磨后Ni-Al合金及Raney-Ni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以环己酮加氢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i-Al合金粉末中NiAl3相含量逐渐减少,而Ni2Al3相含量逐渐增加,且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活化后的Raney-Ni催化剂中只含有金属Ni相.添加甲醇的湿法球磨能明显增加Ni-Al合金颗粒的分散性,活化后的催化剂颗粒变小,分散性增加,从而提高了其环己酮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用多功能内耗仪对Fe-25Cr-5Al(重量百分数)合金中的Snoek弛豫内耗峰进行的研究实验发现:1200℃淬火的Fe-25Cr-5Al样品的内耗-温度的加热曲线上,在280℃左右出现了一个弛豫型的内耗峰,这个峰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不出现,随振动频率的增加峰位移向高温,根据Arrhenius关系计算得到这个峰的激活能是1.20ev。分析认为这个内耗峰是Fe-25Cr-5Al合金中存在的间隙杂质原子C、N引起的。在淬火的状态下,C、N原子固溶于Fe晶格间隙中,在加热过程中,在循环应力诱导下,C(或N)组成的偶板子产生重新取向,从而产生弛豫,而在冷却过程中, C、N原子形成化合物在晶界析出,因此,不产生内耗峰。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噪声驱动的双稳系统为例,推导了系统驰豫时间的二阶近似表达式,研究了记忆核对系统驰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忆核能使系统的驰豫时间变大,即减缓系统稳态涨落的衰减;当乘性和加性噪声间无关联时,记忆核对驰豫时间的影响随R(乘性噪声强度D和加性噪声强度α之比)的增大而增强,R一定时,它随D的增大而减弱;当乘性和加性噪声间存在相互关联时,关联强度A较大和关联时间.τ较小时,记忆核对驰豫时间的影响较小,但较小的λ和较大的τ使记忆核的影响变得十分显著.噪声间有关联和无关联两种情况下,均存在一个临界比值R=1,当R<1时记忆核对驰时间的影响不明显,而当R≥1时其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9~20岁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动肌力测试,探讨青少年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三种速度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年龄男生比较,在同一速度下同侧屈伸肌有较大差异,且在各年龄段伸肌的PT值均大于屈肌,在60°/s下,差异在9~14岁有显著性(P<0.05),在15~20岁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同一测试速度下,H/Q值随年龄的增加显示出减小的趋势;同年龄段男生的H/Q值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9~20岁203名普通大、中、小学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发育特征.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60°/s、120°/s、240°/s 3种速度的等速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同侧屈肌与伸肌比较,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各年龄段伸肌均大于屈肌,在60°/s测试条件下,差异在9~14岁表现出显著性(P<0.05),在15~20岁表现出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值在同一测试速度下,随年龄的增大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同一年龄H/Q的值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结论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N2气氛和600℃基体温度下交替溅射Ti和Al靶并通过沉积过程中Ti和Al原子间的互扩散制备了(Ti,Al)N纳米晶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Al)N膜具有细小、致密和光滑的表面结构.在交替沉积过程中Ti原子会被较小的Al原子取代,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Ti,Al)N薄膜,并存在(200)面择优取向.与TiN薄膜相比,(Ti,Al)N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均有所下降;(Ti,Al)N薄膜的硬度H明显提高,而弹性模量E却稍有降低,其结果使H3/E2比值大幅提高,薄膜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增强.(Ti,Al)N纳米晶薄膜的高性能主要归因于固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材料块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块体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研究比较了不同纳米CeO2含量的锌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和硬度,找出了耐蚀性和硬度最好时CeO2的最佳含量范围。结果表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能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蚀性、硬度和金属结构的致密均匀性。并于纳米CeO2含量在1%时显示了最佳的耐蚀性、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铬废水的处理及微量铬的测定.用硫酸亚铁铵作还原剂将Cr(VI)还原为Cr(III),利用共陈淀原理,可以基本除去Cr(III).此方法适用于含Cr(VI)废水的处理.体系中微量铬用增敏碘量法测定,增敏倍数是 9.Cr(III)的测定方法是用过量高碘酸盐氧化,钼酸盐掩蔽未反应的高碘酸盐,最后以碘量法滴定产生的碘酸盐.Cr(VI)在用饱和亚硫酸钠预先还原为Cr(III)后,也可用该方法测定.当铬含量小于 340μg时,其平均回收率是 99.7%.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制备Co43Fe20Ta5.5B31.5非晶合金薄带的准备过程,综述了单辊法制备Co43Fe20Ta5.5B31.5非晶合金带材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参数,并通过XRD测试不同辊面线速度制备出的Co43Fe20Ta5.5B31.5带材都为非晶。对单辊法制备非晶合金薄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行强化喷丸设备对预制样件进行处理,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检测渗碳淬火及渗碳淬火+强化喷丸表面残余应力。结果表明,强化喷丸可大幅提高20Cr2Ni4A材料渗碳淬火表面的残余应力,通过调整喷丸工艺参数,可实现不同的表面压应力值。  相似文献   

15.
腘绳肌拉伤是当前世界竞技体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腘绳肌致伤的风险因素、机制、评价以及训练防范机制进行梳理,认为肌肉收缩适宜长度缩短、力量不均衡、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腘绳肌拉伤的主要因素;等速测力法与实地测试法评价腘绳肌拉伤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在训练实践中建议采用腘绳肌离心训练的方式,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强度、频率,课次间歇至少48 h等训练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腘绳肌运动拉伤。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种新型的送粉喷嘴结构,适用于宽带激光熔覆和增材制造。该结构使用多通道出口有效降低粉末流在扫描方向的发散角,通过添加内部整流圆柱调整粉末流在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采用离散相模型,研究该喷嘴结构输出的粉末流场。优化分流圆柱的尺寸,使该送粉喷嘴能够输出浓度分布均匀的宽带粉末流,并沉积出厚度均匀的宽带涂层。  相似文献   

17.
以首钢厂区附近小区域为研究区,采样分析表层土壤Cd、Cu、Pb、Cr、Zn、Ni、Mn、Fe的含量.描述性统计表明:Cd、Pb、Zn、Cu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Cu、Zn存在污染问题,Cd污染最为严重.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GIS工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8种金属可由3个中等空间自相关的主成分(PCs)反映:PC1包括了与交通及机动车辆关系密切的Cd、Cu、Pb、Cr、Zn;PC2包括了主要来源于首钢厂区的Cr、Mn、Fe;PC3仅有Ni,分布是随成土过程形成的.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交通和机动车辆,需密切关注其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基体表面制备NiCr涂层,并用E-44型环氧树脂与低分子650#聚酰胺1:1配比进行封孔,通过在三种典型强酸环境中的全浸泡试验,对涂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5%的硝酸和98%的硫酸溶液中浸泡500h后,NiCr涂层表面平整,采用SEM观察微观形貌,涂层较致密,有少量的腐蚀坑,腐蚀速率为0.05—0.5mm/a,处于第二等级,耐蚀性良好;NiCr涂层在36%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00h后,由于活性离子Cl^-的影响,部分涂层呈层片状脱落,采用SEM观察微观形貌,腐蚀坑数目比较多,腐蚀速率为1.21mm/a,处于第三等级,耐蚀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hoagland溶液培养实验,研究小麦在Pb、Cr、Cd三种重金属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植物叶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b、Cr、Cd的单一胁迫总体上使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复合胁迫使SOD和VAT活性降低,POD活性增加。但也有例外,如Cd的单一胁迫降低了POD的活性,而复合胁迫则使POD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长期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清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法,观察大鼠血清Fe、Zn、Cu、Mg的动态变化.方法:对Wistar大鼠采用递增负荷训练五周,分别于实验开始、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以及实验结束第五周取血测定大鼠血清Fe、Zn、Cu、Mg含量.结果: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大鼠血清Fe、Zn、Cu 、Mg变化趋势各具特点;在结束后大鼠血清Fe、Zn、Cu、Mg总体趋势是呈现下降,与实验前相比血清Fe、Zn、Mg明显减少(P<0.05). 建议长期运动训练期间机体应及时补充Fe、Zn、Mg,尤其在递增负荷训练后两周后就应该加强Mg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