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单元四篇文言文都属杂记。学习本单元,要进一步提高诵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并从中借鉴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由此,本单元教学重点为: 1.以《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为学习重点,学习记叙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手法,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掌握文言虚词“其”、“而”,文言实词“名”、“鼓”等和常见的文言句式。 3.掌握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  相似文献   

2.
高中单元课文知识点比较与课外配套阅读训练安徽/莫家泉高一册第七单元:文言文[单元课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芙蕖》《与朱元思书》。(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游》和《石》都是游记性说理散文,游记是形式,说理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册阅读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朱丽兰)短论两篇(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第二单元风景谈(茅盾)漫谈说理文(朱光潜)黄鹂(孙犁)《宽容》序言(房龙)第三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读《伊索寓言》(钱钟书)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松堂游记(朱自清)第四单元师说(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与元微之书(白居易)阿房宫赋(杜牧)怎样学习文言虚词第五单元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伶官传序(欧阳修)石钟山记(…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1.《六国论》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四部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各单元的“赏析示例”只有一篇。《六国论》被确定为该单元唯一一篇的“赏析示例”.可见它在该单元中的示范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题目 :1 《六国论》2 《伶官传序》可涉及课文题目 :1 《过秦论》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3 《阿房宫赋》4 《石钟山记》5 《游褒禅山记》6 《过秦论》二、目的 :1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 探讨比较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 ,比较阅读四、课时 :1课时五、教程 :(一 )引言 各位同学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有比较 ,才有鉴别 ;有鉴别 ,有斗争 ,才能发展。在昨天结束的全国政协会议闭幕式上 ,李瑞环主席也说 ,有比较 ,才能知长短 ;有比较 ,才能知得失。所谓比较 ,即就…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山水游记,诸如《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虎丘记》(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与其他游记相比,不仅在文风上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而且在写景,尤其是人景的描写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同学们“着重体会写景的妙处”。那么,怎样体会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涵泳。  相似文献   

8.
[重点、难点指要] 重点: 1、了解有关的宋代散文知识及与唐代古文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掌握各文作者的有关常识。2、理解《六国论》、《伶官传序》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借古讽今”的手法,理解《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所阐发的关于人生与治学的道理及“因事记理、叙议结合”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石钟山记》是苏轼针对《水经注》郦元关于“石钟山”命名来由的注释及李渤《辨石钟山记》的见解,深入实地观察分析而写的。是一篇充分体现了认真读书,富有求实精神的好文章。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了这篇文章,这对于教育学生认真读书,重视调查研究;通过实践使现成书本知识得到证明,才能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篇文理并茂的散文,它既有其鲜明的个性,又有宋代诗文所特有的共性,即“理甚于辞”,也就是因事见理,理是归宿,记为议服务;加之教材又将其列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之后,这就更给教学避开共性而另辟蹊径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教《石钟山记》时,采用了以“笑陋”为契机,侧重说写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收到了显著效果。这篇课文,我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情况,在讲解文句的基础上设置三个问题,通过讨论,梳理了文章思路:关于石钟山的命名缘由,作者对前人…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专题,精心选择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和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这四篇文章主题鲜明,组合巧妙,文质兼美。《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与乐趣,特殊的时代与生活境遇造就了特殊的窃读经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洋溢在文字间;  相似文献   

12.
一、让课文撞击课文教学单篇课文时,利用撞击效应就是有意把同一册教材或不同册教材中的某一篇甚至几篇同该课文结合起来,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辨识,从而得出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在教高一课文《石钟山记》时,就注意把该篇同本册教材的另一篇课文《游褒禅山记》结合在一起“撞击”。两篇课文,虽然同属于游记,但是它们在  相似文献   

13.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14.
易青 《湖南教育》2015,(4):35-36
单元习作似一块"硬骨头",让人束手无策而弃之不用。怎样把教材中单元习作这块"硬骨头"煨成一锅给习作补钙的浓汤?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的习作指导课为例来简单地谈一谈。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要点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展开,含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让生命重生;《卡罗拉》让爱更加细腻与温暖;《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2期登载了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江有志先生《〈石钟山记〉中的“双石”究竟指什么?》一文,文章认为《石钟山记》(苏拭)“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中的“双石”应是两座山,即上、下石钟山,依据有三:其一,课文文首在注解①中提到“在现在江西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单元概说]教材编排及训练目标:高一年级文言文阅读,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教学要求:学习明清两代散文,重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本单元四篇课文属叙事文体,(“志”亦“记”),所记之事真实,所抒之情动人,所议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喜爱山水和旅游的我,一讲《小石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些课文就会特别投入。我对学生说,古人是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20.
杨向东 《湖南教育》2008,(10):38-38
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被选人华师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第六单元,这篇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还是语言形式,都具有较高的典范性和代表性,堪称古代游记散文的上乘之作。然而笔者却发现该文有两处注释存在疑点,现不揣浅陋,试与教科书注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