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甘肃教育》2014,(17):99-99
正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加突出,俗谓之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描写来突出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他所说的,就是烘托的技法。侧面烘托用于古典诗歌的创作中,主要用来:1.写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相似文献   

2.
写作中的“烘云托月”法,原是中国国画的传统技法,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明显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在对比之  相似文献   

3.
烘托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如画月亮,往往用轻柔飘逸的云加以衬托,更突出月亮的朦胧、皎洁、娇美.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烘托也可用在写作上,“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样描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无论写人物,还是景物,都可用烘托手法。  相似文献   

4.
艺术衬托原系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进行捈染,如烘云托月,使其明显、突出。这种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上则是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与烘托,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互相映照下,更加生动、鲜明。艺术衬托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由于生活中各种事物都是互为衬托着而存在的,作为真实地反映生活与斗争的文学艺术,也就必然地要在衬托中加以表现,不能孤立地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5.
艺术衬托原系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进行涂染,如烘云托月,使其明显、突出。这种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上,则是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与烘托,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生动、鲜明。这正如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一样,有了陪衬的...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唐艳 《甘肃教育》2020,(5):172-172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写景,无法把美写出来,或写得不具体。而写景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8.
一、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  相似文献   

9.
表现手法     
渲染考点分析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目的是使画面形象更为突出,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主体形象。渲染与烘托不同的是:渲染是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则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如贺铸的《青玉案》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  相似文献   

10.
刘熙载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宋代画院考试,要考生画“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无形,怎么画?于是有人借形,借蜜蜂蝴蝶围着马蹄翻飞来表现。“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本无质不上笔,巧借柳枝来形容。”这首诗描述的是一种作文描写技法——“借柳画风”法。这种方法的要领就是运用以实写虚的方法通过对可见可感的实物的描写去刻画不可触摸的抽象事物。本文将试图以部分课文和有关名篇的典例来诠释这种描写技法如何理解和运用。一、借相关之物,变无可写为有可写无形之物,因为无形,写起来便无从下…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景的目的是为了烘托人物、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景物描写无固定程式,但在具体技法运用上却是有一定讲究的。技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刻画和主题挖掘的成败。优秀的景物描写,我们认为应具有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写人,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写人呢?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如《一面》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多次描写,《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等。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更鲜明。常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景衬人,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或渲染人物心理;一是以人衬人,就是通过其他人的反映,从侧面来衬…  相似文献   

13.
景物描写是记事作文和写人作文经常要用到的写作方法。景物描写能很好地描绘故事所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这说的就是烘托法,即烘云托月之法。此法具有迂回、间接性,它通过对与描写对象有关的人、事、物的描写,达到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目的。因此,许多作品中运用它,起到很好的艺  相似文献   

15.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侧面描写是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罗敷是一个美貌的农家采桑女 ,如果只采用正面描写 ,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里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侧面描写 ,使罗敷这个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现。作者先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用“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这样的诗句 ,通过写她的住所之美 ,来衬托罗敷的美貌 ;以器物来陪衬人物 ,即用“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通过写她的器物之美来衬托罗敷的美貌。第二是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人物。作者用“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  相似文献   

16.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因此,常见的烘托方式有环境的烘托与人物的烘托,巧妙运用这两种方式,会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写人时,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8,(7)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侧面烘托法,指的是通过周围人物的言谈反应,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借云画山","借柳画风"。  相似文献   

19.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同学们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衬托八法     
衬托,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下面以初中语文的课文为例,简要地谈谈衬托的八种方法。一、以景衬情。《故乡》第二段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烘衬了“我”的悲凉心情;《七根火柴》结尾描写了熊熊燃烧的篝火,烘衬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快心情;《挖荠菜》第八段描写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烘衬了童年的“我”孤独、苦闷和恐惧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