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磁感应强度"这一反映磁场属性的重要物理概念,在教学中展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磁感应强度探究实验器",并利用该实验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详细说明其在"磁感应强度"教学中的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学说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理解物理概念,就不可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所以讲清物理概念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物理教师交流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对磁感应强度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立足学生的前概念,创设物理教学情境,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主动建构相关概念。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磁感应强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物理观念教学缺乏合理的构建路径和有效的执行策略.以"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为例,体验式教学视角下物理观念构建的执行策略包括:现象事实—概念规律—核心概念—物理观念—应用创新的形成路径,感知体验、论证体验、感悟体验和验证体验的体验式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隐性和显性结合、置于现实情境的切入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1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概念教学的形式,按照"实验引题→提出问题→定性实验探究→定量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概念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实验探究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物理方法(类比法、比值法)渗透交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具象的图片代替抽象的文字,巧妙处理"电流元"概念,为进一步理解磁感应强度定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磁感应强度"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商榷,并依据比值定义法的逻辑和本质进行了磁感应强度概念教学的高端备课,同时总结了对教学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磁感应强度是中学物理电磁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磁感应强度的测量,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人教版,2003)既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也没有列入课题研究,而只是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到的定性关系,附加说明导出了公式:B=F/IL。公式中B——磁感应强度、F——导线受到的安培力、I——导线中的电流、L——通电直导线长度。可见,要精确地测量磁感应强度B,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Φ/△t入手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相似文献   

8.
“磁感应强度”一课作为人教新课标教材《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磁场的重要概念之一.综观本课的教材与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19):123-124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重要并且抽象的概念。教材在展开此概念的同时引用了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但由于磁单极子是否存在影响了磁感应强度概念的细化,因此在概念的建立上未免欠妥。本文从建立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谈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73):131-132
物理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是整个物理学习的支柱,但常规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常常借助"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表层,很难真正地深入到物理概念的内涵,学生也不具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的能力。融合体验式学习,在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身摸索、探究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可以有效改善当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体验式概念教学的优势,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中融入体验式学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是统编高中《物理》下册第三章的重点。因其比较抽象,而课本又没安排相应的演示实验,从而带来学生接受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制做了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很好。现将  相似文献   

12.
正物理教学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实际探究.没有问题提出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实践探究的课堂是无意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本文从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进行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闫俊仁 《物理教师》2004,25(6):32-34
磁感应强度B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景,在科学研究中常需要测量某区域的磁感应强度,但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是不可能的.本文介绍几种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实验设计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材的文本表述,若对其提出"概念的表述应该力求精准而深刻"和"逻辑的线索应该力求清晰而严密"的相应要求,这将会被认为是正当的和基础性的要求.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1》中"磁感应强度"一节的相关文本,作所谓"概念精准"和"逻辑严密"的相关考量,指出其文本表述中所存在的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而给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定意义上说,思政课大概念教学就是“迁移式教学”,其中大概念是迁移的核心,支撑着大概念教学的迁移全过程。可见,思政课实施大概念教学需要树立迁移理念,把握迁移技巧,摸清迁移路线,需要沿着“事实—概念—核心—能力—素养”的“路线图”,实现事实向概念迁移、概念向核心迁移、核心向能力迁移、能力向素养迁移。在大概念教学的迁移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向学科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建立物理概念并实现物理概念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也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存在的情境。内能是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内能本身是一个抽象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就人教版选修3-1教材第3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在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物理年会上进行了公开说课.现将笔者在说课中的做法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1物理化与生活化并重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强调,要把物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和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这能  相似文献   

18.
谭健菁 《教师》2013,(4):96-97
范例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物理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方法的教学探讨,教师通过对精选的范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且能更好地迁移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概念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过往的教学中,广泛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它是一种以概念引导为主,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概念范围中进行讨论、思考、提炼,进而获得知识精华。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课程被赋予更多意义,而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多以课本理论为主,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将概念教学与物理课堂中的"实践—探究"环节连接起来呢?本文提出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磁感应强度B是表征磁场中某一空间位置具有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但在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中却用磁场强度(?)来描述磁场中磁场力的性质,将安培力公式写成 F=HIL 或 F=0.1HIL,洛仑兹力公式写成 f=qHv 或f=0.1qHv。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问及此事。笔者在此做肤浅解答。确切地说,描述磁场中某一空间位置具有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磁感应强度(?),而不是磁场强度(?)。这是因为决定磁感应强度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磁场源和该磁场中的空间某一位置;另一个因素是磁场空间所存在的磁介质。而决定磁场强度仅有一个因素,即磁场源和该磁场中的空间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