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为“三农”)不仅是当代的热点,早在中国的传统诗歌中也有大量“三农”之美的意象呈现。意象是诗歌表现美、传递美的重要载体,农业的意象之美主要指能引起审美情趣的农业产品,农村的意象之美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与村庄和田园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农民的意象之美主要指村容村貌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与个人品质。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的三种网络模式,对李商隐诗歌中大量关于“三农”的意象进行详细的解读与探讨,挖掘关于意象中“三农”之美的产生路径,为读者解读李商隐诗歌特殊的意象之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感和神秘感,干瘪的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厚重魅力所在的,如器物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服饰之美、文字之美、绘画之美、科技之美、外来文化之美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沁润到学生心灵里去的,幸运的是,统编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统编教科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新”入手,突破文化课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最具文学底蕴的一种文学体裁,但高中学生却兴趣不大,而且觉得很难。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本文中笔者从诗歌情感鉴赏入手,介绍了几种体悟诗歌情感的技巧,通过知人论世、关注题目、把握形象和揣摩语言来降低高中生分析诗歌情感的难度,从而减小高中生和诗歌鉴赏中的障碍,让学生在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享受美,提升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语文中的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中书写了浓厚的一笔,近年来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次推崇,《唐诗三百首》《百家姓》《朱子家训》等传统文化读物再一次成为学生书架上的重要读物。语文教学中诗歌以其独特之美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潘霞 《新课程研究》2009,(4):173-174
我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教师可以把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作为切入口,改变中职生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美妙的诗歌;因材施教,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作;轻吟低咏,和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浅酌细品和学生同享人性之美。教师引导他们接受诗歌的熏陶,从诗歌中汲取足够的养分,性灵回归诗意。从而达到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依据: 1、现状分析: A、诗歌鉴赏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非美"的.诗歌乃是最纯粹精微的语言艺术,乃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的综合展示.诗歌的教化意义、历史意义以及文化意义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诗歌的美学本质上,然而当前大多数诗歌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读读·讲讲·背背阶段".  相似文献   

8.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9.
诗歌,想象驰骋、语言凝练、情感丰富,体会诗歌之美主要从领略意境、体味音韵、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入手,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培养语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以阅读与表达作为关键能力,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古代诗歌阅读作为考查阅读能力的主体内容,在高考设题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积极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在阅读与鉴赏古诗的过程中,考生能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蕴含其中的祖国语言文字精炼之美、意象之美、思想艺术之美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窗边少妇》评析,分析了威廉斯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诗歌创作观。不论是诗人强调"本土"还是"纯语言",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主要体现在摄影般的透视之美、语言简洁之美、诗歌形象简朴之美及诗行和音步简化之美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麦芒是中国微型诗群和昭通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短小精悍但包罗万象。自1979年至今,麦芒一直致力于对身边风景的欣赏与书写,为微型诗歌创作留下许多美丽的风景,通过梳理麦芒近几年的诗歌创作,可以从其诗歌中发现和领悟三个层次的风景美。首先是现实的风景之美,其次是心灵风景之美,此外他的诗歌中还有"归来"依然是风景的秀美景观。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指导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学,创设意境、品味意象、体味意境,使学生自主探究,体会诗歌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14.
冯广军 《成才之路》2014,(29):65-65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蕴含着美的情感、意境和形式。诗歌教学万不可脱离诗歌的本质之美。"多维朗读,触摸诗人情感之美;品析词句,破译诗歌形式之美;促发想象,玩味诗歌意境之美;拓展资源,开掘诗歌深度之美",从而让诗歌教学行走在"美"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岳阳历史文化积淀如此深厚,主要归功于洞庭湖的风光之美。洞庭湖的景观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波澜壮阔阳刚美、风涛诡谲野性关、静影沉璧阴柔美和四时烟景淡雅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冉庄以民族化道路为毕生追求,诗作大多简洁而富于韵律,注重语言锤炼,善于化用古典。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积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凝重之思、质朴之情、古典之美,从而显示出其独树一帜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7.
陈佳 《现代语文》2014,(9):68-70
诗歌是文化艺术的典范,无论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值得回味品评。然而诗歌的这些特点,也给中职学生读解诗歌、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中职生多数是由于中考失利升学无望才被迫选择中职学校的初中生,几乎都存在着文化知识水平基础差的问题,缺少文化底蕴和阅读能力的支持,在学习中根本体会不到诗歌所特有的意趣之美和情致之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诗歌,通过诗歌言志记史叙事抒情等,尤以唐朝为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格律诗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然而我们正在忘却传统文化,我们对于浩瀚诗海非常陌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正从孩子们的视野中淡去,古典诗词之美离孩子们渐行渐远。为了激发学生对母语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诗歌入手,进行素质教育,以诗育人,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阳明文化旅游研究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王阳明心学的突出成就,关于其文学方面的旅游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在《阳明全书》和当前关于王阳明诗歌整理本中,可找到42首赣州诗歌,通过解构的方法,可发现在这些诗歌中包含了王阳明所见的南赣景观和民风、王阳明主要从事的活动、诗歌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他的心学体悟等要素,这些要素对于研究阳明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有着重要作用,可从景观构建、住宿、交通、购物和娱乐等方面探讨其转化途径,为赣州阳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