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文艺思想的渊源问题上,庄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受庄子“心斋”“坐忘”说的影响,苏轼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心胸的培养;2、在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启发下.苏轼创建了“文理自然”的创作风格论;3、受庄子技道并进思想的影响,苏轼非常重视艺术创作技巧规律的训练和探讨;4、受庄学言意观的启示,苏轼在形神问题上,不仅追求“传神达意”,还追求形象之外的无穷意蕴。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散文无论在创作风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深受《庄子》影响。苏轼的散文构思奇特新颖,使作品呈现出《庄子》般的奇诡恣肆、幻化多变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丰富超然和说理方法的新奇独特。在思想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大多表现出了一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与庄子的脱弃一切物累,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生存背景、处世态度及其文论导向的形成,向世人昭示了庄子对苏轼谪居诗旷达简远的主体风格的促成: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为其谪居诗超迈淡泊的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苏轼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为其谪居诗以旷达简远的艺术形式,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禅宗对唐宋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禅宗的空观,使诗人形成空寂闲淡的创作心态;二是习禅之风的盛行,出现许多有关佛禅题材内容的诗篇;三是禅的"不立文字""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使诗歌创作中也呈现出"不著一字""直觉观照"的思维方式;四是在禅的影响下,诗歌在审美情趣上,创造出空明灵幻的境界,并富有禅趣,禅理。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论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籁自然说构建了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虚静和物化说指出创作和构思的诗外功夫,对诗歌意境说及其流派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言意之辩的追问导致庄玄禅之合流,并形成了"意在言外"和以禅说诗的传统。庄子思想对西方哲学、文论影响很大,其以物观物的感应方式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论题。庄子之天可作"自然界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解。庄子并举"天""道",使"天"具本体意义。在天人关系上,他主张"天人相分"与"人与天一"。此外,为修缮"有为"对本性的妨害,他提出"以天合天"的方法。其天人观是以道家独有的方式对天人合一致思模式进行的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庄子"心斋""坐忘"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认为,世间的人总是为现实所困扰,为名利所樊篱,不是自毁,便是被戮,能幸免于难,就算很不错了。但是庄子却追求着神人、真人式的人生自由境界。他认为,通过"心斋"与"坐忘"等方式,能达到顺乎自然、物我两忘,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与大道通而为一的自由境界,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实质上是人生的自由的审美境界,是对主客体的精神上的超越,是进行审美创造时所呈现出来的并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政治上虽失意,诗词创作却达到高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可以看作一次心灵的体认,是心灵在精神家园的复归。同时,融入庄子"圣人"、"神人""、至人"的人生境界,以及禅宗"任运自在"的思想,使这首词超越了一般的即景之作,而具有了深沉的哲思。  相似文献   

11.
电视散文"印象中国"在题材、意旨上和文化散文相同,都对中国的地域文化作出描画和刻写;电视传媒艺术手段的特殊性使"印象中国"对文化散文在创作手段和行文方式、审美追求上有很多新的拓展,为文化散文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苏轼的词作中,无论是他的归隐词、写自然之词还是记梦词,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继承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当时的审美风尚以及苏轼自身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苏轼在崇"道"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发挥理解,对其辩证地接受,并进行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提出“法天贵真”的审美思想,李白受庄子的影响,在诗歌上提出“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审美观,对庄子的审美思想有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李白主张清真朴素,反对雕饰造作,但与庄子美学思想表现方式不同。苏轼在庄子“法天贵真”、“以天合天”思想的启发下,创建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自然”说。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及生活经历等不同,他们虽都学习庄子,但他们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情趣还是有差异。苏轼在宋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里,兼之终生为宦的经历使他努力寻求超脱,体现在诗文中就是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坤 《文教资料》2011,(25):11-12
"虚静"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主体有重要意义,历代学者对此都有自己不同的阐释,苏轼作为集书画、诗歌、散文创作所长于一身的大家,对"虚静"有自己的理解。探讨苏轼文艺思想中的"虚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可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与苏轼同多异少,都走过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暂时故乡化的思维进程,只是苏轼走向了更彻底的异乡"前生"化,而杨慎只做到第二故乡化——"并州故乡"。但两人的故乡观差别极大,只在最低的故乡具化上相同,且杨慎似更突出,然在故乡泛化、意念化和故乡"寄生"化上,杨慎则无表现。苏轼旷达,杨慎沉重。其原因是政治上杨慎被永远充军,回乡是最后诉求,其"并州故乡"观,实质是政治道德的归隐态度,而苏轼被贬谪,回乡不是唯一出路;对待人生,苏轼佛、道兼用,"寓""寄"于物,杨慎坚守儒家人格,拘泥执著。  相似文献   

19.
佛教禅宗在中土形成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汉地学禅者通过庄子书的中介理解相对陌生的佛教哲学概念,而庄子中的"心斋"、"坐忘"与禅定之法极其相似,更可相互参照。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及审美取向方面,庄子与禅宗又特重自然,使二者进一步融合交涉。在此基础上,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往往游离于释道之间,表现出亦禅亦庄的精神风采,形成一种空灵自在优游从容的庄禅精神。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文艺观深受庄子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主张的文艺创作要“随物赋形”、“胸有成竹”、“不能不为之为工”等观点,主要都来源于庄子的“原天地之美”、“顺物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