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项应运而生的媒介载体,在新闻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微信新闻类公众平台下的新闻信息特点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对受众阅读新闻选择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基于受众选择特点影响的微信新闻类公众平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字报纸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受发行瓶颈、受众局限性等限制导致其生存状态不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火热为"农"字报纸的再度繁荣提供了机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农"字报纸有望突破其发行瓶颈,实现信息精准推送和影响力爆炸式增长,形成"以点带面"媒体发展模式.具体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受众定位的拓展、微信平台推广和提供优化服务方面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所以图像在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传播中,微信公众平台正是利用受众的心理,巧妙运用图像来推送信息,吸引受众注意。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5.
朱斐 《采.写.编》2016,(4):132-133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受众开始习惯掌上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成为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传统媒体纷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型,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公众号同质化现象.本文以此为对象,探究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同质化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剧增以及微信社交、传递信息功能的增强,微信已成为受众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手机App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接受与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企业和个人的青睐.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广播媒体加快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节奏,如今,各大广播媒体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广播媒体传播信息与加强和听众互动交流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宽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号依托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即时性强方便快捷的优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可以在每天推送的文章下面通过点赞或者评论来表达自己.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的一种附加功能对人际传播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国书坊"为例,分析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微信公众号在不同程度上建构着用户文化生活的新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由专业心理学家创立的心理学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异军突起,主要以一个传播者的姿态,向受众科普心理学知识,引导受众认识自己认知世界,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心理学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作为案例,对该公众号自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发布的文章进行梳理,选取其中阅读量为10万+的具备代表性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以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为立足点分析其传播策略,为心理学微信公众号的高效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是微信重要的受众和主要参与力量.微信自由开放、兼容的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微信内容芜杂、正确与谬误并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贯穿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各环节.面对现今微信的迅猛发展及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现状,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可利用性,开始尝试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用以开拓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与微信相结合,借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学生工作,是现今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深远的时代意义.立足于传播学角度对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探究,有利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提升运用微信公众号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俞敏  王亚男  武瑾媛 《编辑学报》2017,29(4):335-339
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要想在微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保持话语权和影响力,应该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谋求新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本文讨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受众群体定位问题,结合微信传播形式和受众需求,归纳出适应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6种选题类型——时效新闻类、知识技术类、人文类、深度类、服务类和商业类选题,并针对每种选题探讨相应的策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翠 《编辑学刊》2016,(4):47-52
自从新媒体的发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微信应用之后,其用户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微信公众平台是商家开展自媒体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模式的重要渠道。文章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分析其传播特性,梳理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该自媒体形式的发展策略及后期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迅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而由此带来的是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影响力逐渐降低。在这一形势下,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增加了新的信息发布渠道,逐渐成为一条县级电视台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尤溪电视台官方公众号"福建微尤溪"为例,试析县级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微信公众号”随着微信社交平台的普及而迅猛发展,而地级市微信公众号也应时而生.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南充微报”307条有效微信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地级市微信公众号受众心理为身份认同心理、消费心理、趋同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现象.分析受众心理,从受众需求出发,不盲从跟风,将受众内心的真正诉求付诸于今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微信内容发布.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时代下,地方党报也开始借助于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平台,对党政事务信息挖掘、内容组织与刊发等,作出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革创新。其中微信公众号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微媒体"之一,地方党报通过公众号平台的运作,吸引更广泛普通民众参与到党政事务、时政资讯的了解与学习之中,与基层群体展开网络化的互动交流,不断深化党报信息传播的内容深度,从而促进党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与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6.
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优势,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功能包括图书推荐、活动通告、读者借阅等.图书馆应从微信平台利用率、品牌营销、媒体关联等方面入手,加大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手机阅读成为人们的"宠儿",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凭借传播优势,拉开了手机信息传播革命时代的序幕。本研究从分析微信的媒体属性的角度入手,即互动性与开放性、随意性与信任性、点对点和点对面的传播的高抵达率,说明了微信传播模式对其信息真实性带来的冲击,并根据微信传播特点,从官方信息推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引导、以平等身份参与交流三方面探讨正确引导微信公众信息舆论的方法,从而力求实现微信公众信息的客观性和最佳效果,优化其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与新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朝着移动终端交互化趋势转变,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从读者关注情况、微信菜单使用情况以及图文推送阅读情况等方面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构建移动互联网交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交互"微"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报道与传播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省级气象台开设气象微信以开拓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本文主要对省级气象台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并建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号以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受到人们的追捧,各大网站、传媒机构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快速精准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这种新型传播方式深受人们青睐。本文对电视台开展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扩大电视媒体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