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同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公平原则一样,城市与农村孩子能够同等享受到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真谛所在。城市学校拥有着种种优势,而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北京怀柔庙城学校对于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庙城学校认为:农村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一定要立足农村,针对农村孩子的身心特征,要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要让农村孩子真正理解奥运深刻的人文内涵,仅仅对学生进行泛泛的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奥运精神、理念、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学校独轮车运动员在全国以及世界独轮车大赛一次次捧杯夺冠的事实,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奥运教育,就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珍贵的奥运种子。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世界冠军不是梦",只要不懈奋斗,一切皆有可能;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懂得"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的意义与价值,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追求,参与才能获得快乐!实践也证明把奥运精神内化为师生的思想追求、通过奥运精神引领师生跃迁到教育教学的一个个新层面才是校园最生动、亮丽的风景。校园弘扬奥运精神不仅仅在体育、在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把奥运精神渗透到师生追求真善美的自觉行动之中,用奥运精神引领师生励精图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与创新,从而造就越来越多的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体育特色花家地实验小学秉持"尊重、发展、成功;自主、和谐,幸福"的办学理念,注重创设"人和校美"的发展氛围。学校与京西国际学校、日本等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广泛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等交流活动。学校曾以"畅想奥运?共绘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小小奥运会"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切入点拉开花小系列奥运教育的序幕,弘扬并传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建立奥林匹克体育教育体系。学校目前已经开展以艺术社团建设为平台的艺术教育、以学校"绿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为平台的体育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自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奥林匹克教育给学校带来了发展契机。研究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特征,分析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开展好后奥运时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二、特征分析1".符号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北京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举办城市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号召,北京于2005年12月6日启动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北京将有200所学校挂牌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近期我们走访了不少中小学,大家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热情非常高,但我们走访中发现,大家对奥林匹克知识的了解还有待于普及,例如大家都常常提及奥林匹克精神,或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但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如何理解,奥林匹克格言、宗旨等是如何定义的大家还不太清楚,鉴于此,我们特邀请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裴东光老师为大家开辟该讲堂,将对奥林匹克知识、理念等做系列讲座。  相似文献   

5.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契机,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得知我国高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不重视、师资力量薄弱、普通高校很少开设奥林匹克相关课程、校园媒体没有充分地得到利用、教师传播奥运精神的意识薄弱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及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现实依据,使大学生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养成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精神以体育为载体,是迄今人类各项体育运动的最高精神形式,凝聚了体育精神的全部精华。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对其进行现代价值解读;还阐释了南京青奥会的由来,"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是南京申办青奥会的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卓越、友谊、尊重,本文对这一理念进行再诠释。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奥林匹克给人们带来的或许是期许,或许是胜利,但是奥林匹克给学校带来的是欢乐与享受、体验与参与。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北京奥运会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奥运遗产——无形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精神、文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2008,(3):26
一、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是奥林匹克教育;贯彻党中央7号文件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将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以北京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核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全体师生.家长人人参与.人人奉献,在智能开发、品德培养的集体竞赛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运动精神,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灯市口小学奥林匹克示范校一直努力探索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聂秀娟  项立敏 《精武》2012,(30):93-94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较在奥运会筹办期和奥运后期课程开设不多、效果不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校方重视不够,课程难以开设;专业教师不足,培训不力;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料缺乏;后奥运期,时效性缺失等。在奥运会筹办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奥运历史知识教育为主,而后奥运期,应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教育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手段,使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2006,(3):26-2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因此,顾拜旦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罗格说:“没有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届平庸的奥运会”。北京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奥运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遗产。2005年12月6日,北京启动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来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为了将这一教育计划落到实处,北京将实施“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在中小学命名和建设一批“北京奥林匹克示范校”。《体育教学》将从本期开始开设本栏目,为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奥运匹克运动潜伏着危机,人们把矛头指向奥林匹克本身:庞大的竞赛体系、过度的商业化、严重的功利主义等,却忽视了最本源的问题--人的欲望无限度膨胀而导致人性的失落.教育是奥运匹克运动的生命线,重新审视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缺失,提出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为现代学校体育重植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2.
在10月12日下午举行的庆祝奥运倒计时300天——崇文区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暨万名学生文明礼仪展示活动中记者看到了崇文区奥林匹克教育的丰硕成果,在此,崇文区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有了自己的诠释。2006年4月,崇文区教育系统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会议上启动了《崇文区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如今,崇文区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形成了"一示范、两共享、三途径、四结合"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归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以直观的身体运动,散发着竞技体育的无穷魅力。人的健全发展是它不懈的追求,其深刻隽永的思想内涵,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北京申奥的成功,激发了国人对奥运空前的热情。在国家大力倡导奥运精神、宣扬“人文奥运”理念的今天,高校体育应当看到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强化奥林匹克思想的教育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及积极参与奥运、高度关注奥运和期待北京奥运的热情,从奥林匹克思想的教育性入手,探讨了奥林匹克思想对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首都城乡学校共享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正式启动2007年6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在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举行了"奥林匹克教育走入乡村、走进山区——首都城乡学校牵手共享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以及奥组委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以"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为口号,以"弘扬奥运精神,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的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在东城区地坛体育馆正式启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敬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杜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01-103,110
伴随着我国积极准备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程,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和以"人文奥运"为主要理念的奥运热潮正在中国各地掀起。青年大学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青年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为此,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应以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的思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岚 《体育教学》2008,(3):24-26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是北京知名的百年老校,曾在建国初期就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2006年被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以北京市特级教师、首届“十佳教师”王岚校长为核心的团结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创造性地开始他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实践行动。他们将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的真抓实干精神得到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廖文科副司长的高度赞扬;他们极富创新的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得到北京市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宣传处处长杨志成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9.
对2008奥运会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各方面已经有很多论述,本文则选择奥运会教育为研究核心,在回顾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发展路程、结合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展望2008奥林匹克教育基础之上,提出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的奥运文化资源,进一步研究奥运教育的文化功能,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承办国都在不断寻求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奥运安保强化已成为奥运文化和奥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奥运政治化和恐怖主义等奥运风险挤压下的无奈之举.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资源,是人类寻求和平与发展的心灵图景,受制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却无法平平安安办好奥运、享受奥运,折射出了现实境遇下奥林匹克精神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