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中国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均长期忽视学生议论的阅读与写作。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下,大纲要求什么,教材就编排什么,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东西。这在客观上对教材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新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教师应该备什么、怎么备呢?备什么?“备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回答很简单:教材里有什么就备什么。这样考虑当然有道理,因为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然而,又不完全是这样,怎样备才能备到点子上?如何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如何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28日,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应邀在暨南大学华学院作了题为“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的监测任务与研究意义”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苏教授指出教材中的语言状况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平台,并对什么是教材语言、教材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一、最准确地把握教材。一节课质量的高低,首先决定于驾驭教材的能力。一篇课文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知识是什么,知识深度、层次和课堂容量如何确定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有一个依纲扣本的准确把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二、最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怎样导入新课、切入正题,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每个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时间分配如何。要寻求内部规律,按规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化整为零,分解难点,各个“击破”。各环节连贯要合理自然。总之,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   三、最恰当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起始于“我要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学到什么”。近两年来,笔者一直把教材解构作为教研的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形成解构技巧。  相似文献   

6.
情感的异化     
1.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中学教材的重要篇目,对成长期的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确实不习惯了一阵子,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声音了。但是没有什么声音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可能还潜伏着仍然“教教材”的危机。因为真正做好“用教材教”,是以对所用教材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基础的,而现在对大多数教师作这样的要求,恐怕是不太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过于依靠教材,以为教材改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的错觉将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简化为一场教材的革命。与其关注教什么,不如关注怎么教。应该确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课程的一部分,它理应具有该课程体系所有的品质和特性;应该采用新的教材处理方式,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是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熊碧玲 《江西教育》2004,(21):22-23
一、现行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内容教材化。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载体。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强记死背教材的内容,遵循书上讲的是什么,而不去想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这堂课,你准备教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内容”。 对于数学、物理等这些课程来说,“教什么”是相对比较清晰、比较容易确定的。一方面,它要“教会学生”的内容都具体体现在教材上,直接呈现在教材的章节里;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往往是单篇的课文,重视文本信息的完全传输、知识的系统教授,强调这一个文本的特点,而不太注意这个文本处在什么单元,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往往缺少单元的意识,缺少教材的视野、课程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在教改实践中体育教案的编写,可以根据单元教材和教学进度表进行,编写教材时,可以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常规内容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理解一节教材应理解该节教材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和在全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该知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内容上的内在逻辑顺序是什么;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教材中正文、例题、练习题、课后习题的设置意图是什么等.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重要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4.
程仲 《内蒙古教育》2003,(12):24-25
1.要明确“教学目标”。面对新课程实验教材,我们通过研读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诸多精妙之处,值得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每教学一篇课文都面面俱到。“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最精妙之处是什么,或者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6.
杨威 《现代教学》2008,(7):77-78
目前对于新教材的使用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完全忠实于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上什么。结果是学生的唱歌、舞蹈等技能性的内容表现成了问题。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教龄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身上。第二种情况,既然按照教材上课效果不理想,就完全抛开教材,按照唱歌、舞蹈等技能训练的专业训练办法进行教学。结果是从整体上看,学生的歌声好听了,舞姿优美了,可是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却降低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正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我们都明白,无论教材怎样更新,都不能及时适应教学的变化,适应学生的发展,多少有些滞后。我们应认识到教材解决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至于具体怎样教,并不是教材所能告诉教师的。丁杭樱老师的做法对所有教师都应有所触动,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及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还是千篇一律的死搬硬套,是否还是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与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18.
今秋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大修订的语文教材给教师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教材淡化了语文知识这条线,减少了单项的、支离破碎的练习题,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实际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们普遍反应,大修订版教材教是好教,但是检测时考什么试什么却不容易把握。  相似文献   

19.
这是社会科学这门课的教材,书名是“我们的世界”,主要讲世界历史。供六年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使用。看来不是什么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好像也没有这类的教材。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我大开眼界,从根本上给我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是摆在我们而前的重要课题。以往的教学.教师精心备课,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课本上有什么教什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学到了知识.却没有了能力。这是典型的教教材,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