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慰安妇"制度是二战时期日军实施的一项性奴隶制度,而慰安所则是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场所.战时南京日军很多,日军在南京建立了很多慰安所.在南京调查得知的40多所慰安所中,有一个叫"人民慰安所"的较为特殊,虽然以"慰安所"冠名,但是也有普通妓院的嫌疑.对此作初步的考证,以确定"人民慰安所"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侵华日军华中"慰安妇"罪行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等亚洲被侵略国家实行的"慰安妇"制度,是一项残暴地摧残妇女、践踏人权的严重罪行.大量证据已表明这是不容抵赖和否定的铁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对残留日军慰安所史料的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笔者在查阅山西省档案馆所藏残留日军档案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份题为"连络"的日文材料,虽仅有一纸数百余字,但内容却涉及罪恶的日军慰安妇制度,说明即使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秘密残留山西的日军部队中,慰安妇制度仍然顽固存在.这一材料的发现,对于日军慰安妇制度和残留山西活动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日军在华北设置慰安所的罪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慰安妇制度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广泛实行的为军队提供性服务的丑恶制度。目前,各界对于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在华设置慰安所,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罪行已有所揭露。华北地区作为除东北地区外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同时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最普遍、最深入、最频繁,广大妇女所受迫害也最深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是中国大陆首座建立在经“慰安妇”幸存者亲自指认的慰安所旧址之上、以“慰安妇”历史为主题的遗址型纪念馆.陈列馆以泪为魂,叙述了“慰安妇”的血泪记忆,展示了日军在二战中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及其对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国家受害女性的性奴役.旧址的科学修复与展陈的合理设计,使得这里成为固化“慰安妇”历史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05,(8):F0003-F0003
六十年前,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中,一种独有的行为格外地丑恶、黑暗、变态,那就是日本侵略军的性奴隶制。资料表明:二战期间,日军曾计划按照37(士兵)比1的比例配备随军慰安妇;日军在世界各国的慰安妇超过40万人,仅中国就在20万人以上。随着岁月流逝,如今被找到并公开承认身份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30人左右。六十多年来,许多曾受尽非人磨难的慰安妇,在家人和旁人的冷眼中孤苦伶仃、终老一生,在屈辱和痛苦的煎熬中无声地离世。  相似文献   

7.
"慰安妇"一词原先并不是汉语名词,而是日语中特有的名词.对于这个词的含义,日本最权威的日语辞典《广辞苑》第2版中是这样解释的:"慰安妇是随军到战地部队慰问官兵的女人."  相似文献   

8.
1996年7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来自中国山西省盂县的原日军慰安妇幸存刘面焕、李秀梅到这里出庭作证。这是日本在进入战后51年,第一次允许原中国慰安妇到日本法庭来指控作证当年日本侵略军的罪恶行径。刘面焕等的控诉震惊了全世界。由此,日本所谓没有在中国推行过慰安妇制度的谎言终于被戳穿。而这个谎言曾使大批的中国受害妇女蒙冤长达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9.
“慰安妇”是日军推行的性奴隶制度的受害者,她们是被日军蒙蔽、欺骗乃至强征的性奴隶。这些性奴隶并非自始至终都被称为“慰安妇”。除了“慰安妇”这一称呼外,她们还经历了“P”“卖淫妇”等蔑称以及“妻子”“大和抚子”等敬称,体现了性奴隶“配给”制度下受害女性在日军心中的复杂定位。战后,“从军慰安妇”一词拉开了声讨“慰安妇”制度的序幕,“性奴隶”则恰当地阐释了“慰安妇”的本质,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和日本政府不承认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用心。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有关媒体报道,日本教科书出版商在执政的自民党和部分历史学家的压力下,在初中教学课本草稿中淡化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暴行。 假如有关草稿获政府通过,2002学年开始使用的8本初中生历史课本中,只有3本提及“慰安妇”。由于部分仍健在的慰安妇控告日本政府,要求赔偿,东京政府才在1993年承认“慰安妇”被日军当作性奴隶  相似文献   

11.
夏蓓 《档案与建设》2007,(12):38-38
日本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中,有计划地强征日、韩、中、荷等国大批妇女,为日本官兵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制定了一整套的“慰安妇”制度。1937年12月,日军在攻占南京城不久,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就命令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慰安妇们在慰安所里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有的只能在日军的腹下吃点饭团子;有的躺下去,就再也未能爬起来;有的被虐杀而死;有的不堪蹂躏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中发现的有关上海日军慰安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慰安妇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种特殊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日本侵略者践踏人权、违反人道和公然破坏保护妇女儿童国际公约的残暴本质。经过国内外学者和各界人士多年来的发掘研究,这一罪行真相已逐步被揭露出来。上海地区也在诸位同仁的努力下,掌握了日军所犯这一罪行的大量重要事实。这对推动日本侵华史的研究,以及清算追究日本战争罪行、责任都有相当意义。上海市档案馆在调查整理编纂日本侵略上海罪行史料时,对此也予以了关注,现将初步发现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一、日军慰安所初期各类型的几点事实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档案报》报道:2014年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是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联合申报的。此次申报的档案主要包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档案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档案伪政权档案满洲中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6日,南京最后一位"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的去世,深深触动了一位老人的心;第二天,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公民"慰安妇"对日索赔案裁定原告中方败诉,老人义愤填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公开了埋藏近70年的不堪回首的"慰安妇"身份.  相似文献   

15.
明天谁来为历史作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2月下旬报道:世界上最年长的侵华日军性奴隶"慰安妇"幸存者朱巧妹于2005年2月20日上午10时15分在上海崇明县庙镇家中去世,终年96岁.这些年来,二战时期"慰安妇"幸存者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日本的诉讼,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起胜诉.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二战时期遭受折磨的妇女一个个地离我们而去.这不能不让我们为整个慰安妇群体现状产生担忧.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宫崎市市北部的高地上,有一座所谓"八紘一宇"塔.这座塔是日本军国主义到处侵略扩张,妄图统治全世界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火将中缅边境的滇西大地裹挟进了日寇的铁蹄之下,使得这片古老而蛮荒的土地蒙受了长达两年的耻辱和损伤. 为了找寻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的史迹,不久前,笔者一行走进了云南保山地区,一个特殊群体——日军慰安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腾冲,还是龙陵、松山,翻开尘封已久的档案,查阅饱浸岁月痕迹的老旧报刊,"军妓"(即"慰安妇")等刺目的字眼时常跃入眼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掠夺华中矿产资源"意见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与史学》1999,(2):14-23
日军在占领华中地区之后,为推行它"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对我国防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本辑史料公布的日方档案《关于华中国防资源开发的意见》,就反映了日军的这一野心和计划.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20日,一个消息震动了南京城——抗战时期曾被侵华日军诱骗到南京被迫充当3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其80多岁高龄时,在中日学者帮助下重回南京,在市中心的利济巷2号一座二层旧式楼房前,指认了当年日军的慰安所旧址,指认了她遭受日军侮辱与摧残的伤心之地。  相似文献   

20.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世界上最美的都城.这座美丽的城市,落落大方,横平竖直,井然有序,就像一座巨大无比的中国围棋,点缀其中的各种建筑星罗棋布,美不胜收,是世界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在过去一百多年间,这座美丽的城市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它曾经历过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蹂躏和洗劫,经历过内战的烽烟和日寇的炮火,经历了后来"大跃进"拆城墙,闹"文革""破四旧"的文化浩劫.尽管满身创伤,却也未曾伤筋动骨.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我们站在景山之上,俯瞰北京城,依然不失一派皇家气势和东方魅力,这是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不可动摇的基石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