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庄子     
鲁迅1915年6月17日日记曾记:“下午许季黼来,并持来章师书一幅,自所写与,又《齐物论释》一册,是新刻本,龚未生赠也。“这里的章师指的是章太炎,章太炎系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国学大师,同时又是启蒙思想家。当时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钱粮胡同,鲁迅曾于1915年三次前往探视。太炎先生抄录《庄子天运篇》“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郤守神,以物为量”赠给学生鲁迅(此条幅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齐物论释》是章太炎阐释《庄子》的一部著作。太炎先生酷嗜《庄子》,除了《齐物论释》,另有《庄子解诂》一卷。历史…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逝世后,各界敬悼的挽联甚多,而马裕藻(幼渔)的挽联,真乃令人回味无穷。其联云: 豫才尊兄千古热烈情绪冷酷文章直笔遥师菿汉阁清任高风均平理想同心深契乐亭君弟马裕藻敬挽上句表彰鲁迅与章太炎的师承关系,下句颂扬鲁迅与李大钊的战友之谊。悼鲁迅而又追念章太炎和李大钊,一幅挽联,痛悼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三位伟人。太炎晚年,设馆讲学于苏州,自称“菿汉阁主”。一九○八年,鲁迅仰慕“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与留日同学许寿裳、钱玄同等,去《民报》馆听太炎讲《说文解字》。鲁迅是深受太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章风格的影响的,到晚年,仍以太炎先生的弟子自居。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在论及太炎先生早期的革命业绩时,鲁迅引录了章太炎早年在狱中所作的两首五言诗。其中一首为《狱中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关于这首诗,课文下面的注释有些地方语焉不详,笔者在这里作些补充。 这首《狱中赠邹容》作于1903年7月22日,发表于《浙江潮》第七期,署名太炎。当时,由于章太炎在《苏报》上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并发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章太炎先生(1869—1936)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不仅是文化泰斗和国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这一点在鲁迅回忆自己的老师章太炎的文章中有精彩描述。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表彰老师的革命与学问相济,透露出师尊与青年之间心意和精神承沿的纽带所在,值得后人深思。章太炎率身垂范从事革命和教育的道德与热情,值得后人深思。1906年,流亡东京的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  相似文献   

5.
鲁迅生先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即这位伟大文豪逝世前的第十天),写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这篇著名散文(见《且介亭杂文末编》)。文章引用了章太炎三十三年前(1903年)在狱中所作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6.
朱乐川 《文教资料》2009,(36):27-28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其中“玉部”中所涉及的有关“圆”义的字,太炎先生讲解颇精。今把此类字集结在一起,试从同源字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章太炎"依自不依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太炎先生一九零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在东京受到革命党人的隆重欢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民报》第6期,1906年7月)中,太炎先生提出了两大主张,即"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他提出了"以国粹为手段、为杠杆的民族革命主体性论。"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太炎先生表明了其对孔教、基督教的态度,分析了在中国提倡孔教和基督教的不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文字学正处于由旧“小学”向独立的科学语言文字学的转变时期,作为这一转变承前启后者的章太炎先生,连续发表了他的三部语言文字学代表作——《新方言》、《小学答问》和《文始》。三部论著中,《文始》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应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太炎先生自我评价,认为《文始》是“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苛同”之作,  相似文献   

9.
近日重读《鲁迅全集》。见到鲁迅先生论及国师章太炎先生的一封信,深有所感。当时,太炎先生昔日的“门生”如周作人之流,同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对太炎先生进行了无耻的中伤和攻击。鲁迅在一封信中愤慨地指出:“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以后如相见(章先生),仍当执礼甚恭,……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矣”。鲁迅尊师敬道,由此可见一斑。鲁迅直到晚年,还常以崇敬而感激的心情追忆自己受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周玉田,是鲁迅的蒙师。这位者师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特别喜欢种花、养鱼,云游四方,并搜集了不少“闲书”,如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鸟疏》,《花镜》,唐代品茶名家陆羽著的我国第一部《茶经》,绘图本《山海经》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0.
1928年丁文江先生著作出版的《徐霞客先生年谱》(以下简称“丁谱”)、奠定了近代徐学研究的基础.被认为徐学领域里的“开山之作”.成为徐学研究者的必读之作;六十五年后.褚绍唐先生又在吸收新资料、利用新成果的基础上.对丁编“年谱”进行了修订扩充.撰成《增订徐霞客年谱》(下文简称“褚谱”).成为当今徐学领域里又一崭新成果.近来.笔者在研究涂霞客交游的过程中.对两谱进行了一些比较,觉得《褚谱》虽然在诸多问题上对《丁谱》进行了修订.突破了《丁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许多问题上则沿用《丁谱》.我们认为仍有商榷之处.本文就两部年谱中的一些史实问题作些简要的说明和考订,以冀徐学专家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知抚州的时间,由于收入宋嘉泰刊本《张于湖集》附录的《宣城张氏信谱传》(陆世良撰于绍熙五年)谓“年未三十”(张氏生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其后《宋史》便采此说入《张孝祥传》,今人宛敏灏先生撰著《张孝祥年谱》(初稿载1959年4、5期《安徽史学通讯》,修订稿载《词学》第2、3辑。以下简称《年谱》)承陆说定张氏知抚州在“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十九岁”,并谓“绍兴三十年除知抚州,夏日取道南陵、鄱阳、余干赴任”,“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去临川”,绍兴三十一年秋冬、三十二年整年至隆兴元年春均“在宣城”,“往来宣城、芜湖间”。我们知道,张孝祥于绍兴二十  相似文献   

12.
<正>检斋(吴承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研究者。他与我的老师黄季刚先生同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三十年代曾以“南黄北吴”共称于世。太炎先生在他晚年所写的《新出三体石经考证》中,其他人均未提及,唯独引用黄、吴之说,可见他们在老师心目中有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于1934年秋,由上海租界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时诸祖耿由李根源、金松岑诸老先生介绍,得为太炎先生关门弟子.先生聘诸祖耿为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主讲“文选”.这一年诸祖耿举家迁入锦帆路五十号章  相似文献   

14.
香港吴天任教授所著《杨惺吾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年版,以下简称“吴著《年谱》”),以创新的体例,丰富的资料,被大陆学术界评价为“郦学”研究的“巨构”。我因忝列《杨守敬集》整理小组,又承担杨守敬自订《邻苏老人年谱》(以下简称“自订《年谱》”)的整理工作,因而多次拜读吴著《年谱》,深佩其博洽,于自订《年谱》阐发綦多。随举一例,如自订《年谱》四十五岁条下原有:“又黎公本文章之士……”一段文字,吴先生认为此段文字事涉《古逸丛书》,系“有关书成序跋”,故吴著《年谱》将此段文字改录于杨守敬四十六岁——即《古逸丛书》刻成年条下,就极具见识。当然,即便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也难免错讹。吴著《年谱》也是这样,存在着一些不尽妥善之处,爰及所见,择要辨商如次,以就教于吴天任先生及诸方家。  相似文献   

15.
邵晋涵和刘台拱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经史学家,在当时学术界享有盛名。关于两人初次相识的时间,近人黄云眉《邵二云先生年谱》和刘文兴《刘端临先生年谱》均未明确谱录。邵晋涵自己说在“徒维遏茂之冬”始“获交刘君端临”,对照历代通行的干支纪年乃是“己戌”年,然而六十周甲中并没有这个纪年名称。这究竟是邵晋涵记载失误,还是另有其它原因?只有考证清楚这个问题,并且作出合理的解释,才能消除人们的疑惑。  相似文献   

16.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元和(今苏州)人。被人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其生卒年,向来说法不一。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日本神田喜一郎编《顾千里先生年谱》、赵诒琛编《顾千里先生年谱》、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诸书主此说;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孙敦恒先生编著的《王国维年谱新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新编》),在赵万里先生《王静安先生年谱》(以下简称赵《谱》)的基础上,“承其是,改其非,增其不足”而成,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凭证。张岱年先生肯定《新  相似文献   

18.
《代议然否论》是章太炎系统阐述其政治主张的论著。今人斥章氏向往封建专制,多引此文为据。不错,章氏文中确有“共和之名不足多,专制之名不足讳”一类耸人听闻的话。但是,对这位曾因贬斥清朝专制皇帝为“小丑”而被系入狱的太炎先生,其思想政治主张,难道能如此望文生义,妄作解释?太炎此言之真诠何在?看来尚须费心读读他的这一论著,舍此恐难得其解。 《代议然否论》于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刊于《民报》第24号。文章一气呵成,洒洒  相似文献   

19.
1919年,田君亮等一批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因久慕章太炎先生盛名,特地在上海拜见了他。田君亮年轻气盛,颇为自负,见面即问太炎先生道:"请教先生,人生要怎样才不辜负一个我?"太炎先生环顾左右,笑曰:"这是个大问题,古今思想家、政治家所见不同。"他反问田君亮:"你是否以为人生要当一个大英雄、大豪杰才不辜负一个我呢?"接着,太炎先生深有感慨地说:"你要知道古今中外的大英雄、大豪杰都不是自封的。他们在世时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  相似文献   

20.
张弓先生(1899—1983)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老一辈修辞学家。他在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仅次于陈望道先生。但他的《中国修辞学》的出版却早于陈望道先生六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1932年上海大江书铺出版的,他的《中国修辞学》是1926年华英书局出版的。《中国修辞学》出版不久,刘大白先生(著名诗人、文学史家)即给它很高评价,说它“在一般号称中国修辞学的出版物中,没有能和它比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