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3.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4.
读过一篇题为《纸篓与墙》的故事。两个母亲的儿子打小都喜欢画画。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面墙,凡是儿子画的画,她都把它贴在这面墙上,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让他们欣赏她儿子的画,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赞扬;另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个纸篓,她对儿子说,你画的所有的画都将被扔进这个纸篓里。第一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成功地举办了一个画展;第二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  相似文献   

5.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  相似文献   

6.
纸篓与画展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色彩鲜亮,构思完整,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越来越沉溺于这种成功的喜悦中。第二个孩子没法办展  相似文献   

7.
喻可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墙上挂的那些偶像海报都扯下来扔到垃圾桶里。这还不算,把墙上的英语学习计划、生僻单词表也撕掉扔进废纸篓里。  相似文献   

8.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  相似文献   

9.
【材料】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并指给他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让所有来我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30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阅读以上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审题】题目要求根据供料写议论文。看起来,材料…  相似文献   

10.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叠纸、—捆笔,还有—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孩子的母亲给了他一捆笔,一叠纸和一面墙,对他说:"把你觉得满意的画贴在墙上,让每一个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另一个孩子的母亲也给了他一捆笔,一叠纸,并给他一个纸篓,说:"把你觉得不满意的画  相似文献   

12.
渴望赞美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家长把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贴在墙上,另一个家长把孩子的一张张画扔进了纸篓。三年后,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师洁 《上海教育》2008,(3):62-62
伟和杰是一样大的两个孩子,两人同时学画画。伟画一张,他妈就往废纸篓里丢一张,他的桌上总是一张未画好的画。杰的妈妈给了杰一面墙,画一张,就往上贴一张。十年过去了,伟的桌上还是一张未画好的画。杰却办了一个画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教过的学生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由于早期教育的空白,孩子各学科的学习都非常吃力。他说话声音很小,个子也小,同班同学都忽略他,在生龙活虎的班集体里,像是没有他的存在。第一次上美术课,他就一直咬着笔杆。问他为什么不画?他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不会画。我让他照着书上的样子画,不用创作,可他仍然摇头。看来他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怎么帮助他呢?我把“起点”降到了最低。首先,我让他采用了我上美术课最忌讳用的作业方式———把图画纸蒙在书上画。自然,他的这次作业终于有了一点“形状”了。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我故意让他到教师办公…  相似文献   

15.
我们班搞的生成活动“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来接他时,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己的作品前,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就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这个孩子登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糊涂账一个县官根本不识字,每逢购买物品都靠画图记账:买一匹马便画一匹马;买一只碗便画一个碗……有一次,他的上司前来视察,县官却不在家。上司打开那个购物簿翻阅一下,觉得里面的“记账法”很可笑,便随手用红笔抹掉。县官归来,看到账簿里面的红笔涂画,便恼怒地说:“为什么上司衙门买了红蜡烛也记在我的账本上?!”坏孩子一天,警察在公园里抓到四个小男孩问他们在公园里到底干了什么坏事。第一个男孩说:“我叫捷克,我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二个男孩说:“我叫汤姆,我也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三个男孩说:“我叫乔治,我也只是把…  相似文献   

17.
小孩子大约到了15个月左右,就自然而然地想画画──在沙地上用手指或铲子画线条,或用泼洒的饮料画线条,都是画画的一种形式。涂色和画画还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方式。给他粉笔、蜡笔和铅笔让他随意去涂。孩子的涂鸦经历几个阶段,如果把他在不同年龄时的涂鸦保留下来的话,你会看出它的变化。 2岁时,你会看到孩子的涂鸦充满活力,把页面涂得满满的。但是从约2岁半起,他开始画“之”字线和线条。到了3岁,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画直线和交叉线,能够模仿画圈,写一些字母,画一张脸或一座简单的房子。他还能够用3只指头握笔,而不…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小蜗牛     
今天,让孩子们画“草地上一群快乐的蜗牛”。为了使画面内容丰富生动、 主体形 象突出,我给孩子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蜗牛要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我潜意识里似乎只 有形态各异才显孩子的创造性);第二,因为草地是绿的,为了让蜗牛更显眼不被别人踩着 ,同时为了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蜗牛尽量不要用绿色画,而可用其他鲜艳的颜色来画。  幼儿开始作画了。咦,程程(化名)画的蜗牛大小、形态、颜色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克 隆出来的,且都排好了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一点创造性。于是我问他:“你的小蜗牛 怎么都是一样的呢?”“它们都…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并且一模一样.惊叹之余,他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下是笔者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招:使用家庭日历家庭日历让母亲省时、清楚。“蓓蓓,中午妈妈有事,不能回家,饭菜在冰箱里,你热一热吃。”“56月7号,参加家长会切记8”准备这样一本家庭日历,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准备做的事,或者给别的家庭成员传递一下口信。它既是一个家庭公告栏,还是一个个人备忘录,而且还能表达含蓄的感情。如果您昨天对孩子发了火,今天感觉到自己有些过分,您也可以在日历上给孩子留字:“孩子,昨天妈妈心情不好,态度太粗暴,请蓓蓓原谅,爱你的妈妈。”第二招:多准备一份食品您想不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顿丰盛的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