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描冯骥才     
亚妮 《文化交流》2002,(2):9-11
谁都知道冯骥才是作家,像我一样几乎读过他所有的书的人不少,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宁波人,其实这就是我这个宁波人很早以前就想去采访他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一) 天津的冬天笼着一种灰色的调子,风吹过来让人睁不开眼睛。到天津的第二天,冯骥才约我去他的工作室。他的工  相似文献   

2.
日前,记者采访了韩国联合通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赵诚大,他具体谈到了亲临重大新闻现场,特别是奥运会报道的感受和体会,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3.
天公不做坏     
他决定和妻子离婚了。他因中大奖而一夜暴富。他有了一个比自己小15岁的妖冶情妇。那女人不断地引诱他,催他,甚至是逼他和妻子离婚,与自己结婚。还没人知道他有情妇。他也找不到与妻子离婚的理由。妻子是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只有岁数大了些。和这样的妻子提出离婚,妻子肯定不会同意,还得遭受来自四方的责难。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一连几天,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阴招。  相似文献   

4.
经过4个月的学习、讨论、研究,中国外文局全局开展的“对外宣传业务大讨论”活动已经结束。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他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嘉 《文化交流》2012,(6):49-52
提到海飞,很少有人真正认识或是了解他。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热播剧《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剧的编剧,同时身兼杂志主编等职务。我觉得作家好像骨子里都带有些许清高和傲气。但在见到海飞后,我的所有想象全被否定,他很随和,也很幽默。与他聊天,会被吸引着去仔细聆听,听他的过往,听他为写作付出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从外国专家写稿的过程看,他们的采访内容与采访方法和中国记者不太一样。比如中国记者采访画家,很容易写画儿很漂亮,而外国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不直接说画儿漂亮不漂亮, 让读者自己评说,因为读者有自己的观点,他的着眼点是放在介绍画的特点。我要求部里的年轻人出去采访时, 也要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借中国美院九十周年院庆之机,我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和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想听听他和她在杭州学习、生活的感受,及其各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学的评价是,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很巧的是,这次我采访的两位中国美术学院的留学生,相互之间认识。我先采访了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第二天采访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说起柯伟业,卡佳笑了,说:"他比中国人还  相似文献   

8.
栗子 《文化交流》2011,(6):61-64
采访马列先生的时候刚好有家乡的亲友到他下榻的饭店拜访,接受完本刊的采访后,他又作为海外特邀委员赶往省人民大会堂参加浙江省第十届四次政协会议。陪同他下电梯的时候,马先生还和记者探讨起了写作的问题,他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晚上写东西,因为这个时候思路清晰,情绪丰盈。”而事实上,他平常白天都要打理自己公司,夜晚才有时间写东西看东西,往往要到凌晨1点多才睡觉。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中国人)走在巴基斯坦的大街上,会有人热情地跟你打招呼,甚至请你吃饭。笔者虽然没有去过巴基斯坦,但是通过采访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中国记者贾伟德·阿克塔,就对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采访在他家里进行(这里也是他的办公室)。采访结束后,贾伟德·阿克塔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夫人和两个可爱的女儿,并坚持留我们吃饭,用巴基斯坦风味的佳肴款待了我们。离开时,贾伟德·阿克塔亲自把我们送进电梯,送到公寓门口,并一再嘱咐记者表达他对中国读者的问候。他一直目送我们消失在夜色中,我们也由衷地祝福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王眉 《对外大传播》2008,(10):41-42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日本驻华记者,由于媒体的规定,该记者要求不透露他所在的媒体和他本人的姓名。《对外传播》:您所在媒体对奥运报道的情况如何?答:为了采访北京奥运会,总部一共派了几十名记者来中国,包括体育  相似文献   

11.
1>0     
一个在南方都市中长大的女孩,偶然遇到一个高大爽朗,说一口好听普通话的北方男孩,而且爱上了他,这连女孩自己也没有想到。是让爱情止于爱情?还是再进一步?那个寒冷的夜,男孩第一次在她耳边说出一生的承诺,她听见自己心底的挣扎。朋友建议她,不妨拿一张纸,中间画一条线,把嫁的理由和不嫁的理由分写在两边,哪边的理由多,哪边就是你的选择。女孩真的拿了张纸,左边写上"不嫁",右边写上"嫁"。在"不嫁"的那一栏,她不假思索,提笔就写:1,他刚参加工作,没有经济基础;2,南方北方生活习惯不一样,将来会有很多麻烦;3,他的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第61届联合国大会开幕的第二天,本刊记者采访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永健大使。这个采访时间,虽说不是特别安排,纯属巧合,但也不是毫不相关,且金大使安排采访的地点就在他现在任会长的中国联合国协会办公楼。办公楼位于北京紫禁城的东侧,一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大屋顶建筑,稳健、凝重,体现了主人的风格。当记者从西城赶到协会的会客室时,金大使已经在那里等候记者了。这就是大使几十年外交生涯养成的守时习惯。既然联合国大会刚开幕,采访的话题就从联合国1995年第51届人权会斗争开始。那次斗争太激烈了,以至现在说起来,金永健大使仍十分激动。  相似文献   

13.
采访河北保监局局长吕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他是中国保监会组建初稿的起草人,却笑谈自己是保监会系统"工龄最长的人";他因为22年前曾在河北灵寿县挂职担任过邮政局局长,便笑谈自己从局长到局长,是个与河北有缘的湖北人;他出身农家,如今在"庄里"——石家庄工作,便笑谈自己从农民到农民……采访因为他的幽默而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4.
李彬 《职业圈》2013,(22):18-21
采访河北保监局局长吕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他是中国保监会组建初稿的起草人,却笑谈自己是保监会系统“工龄最长的人”;他因为22年前曾在河北灵寿县挂职担任过邮政局局长,便笑谈自己从局长到局长,是个与河北有缘的湖北人;他出身农家,如今在“庄里”——石家庄工作,便笑谈自己从农民到农民……采访因为他的幽默而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5.
金辉 《文化交流》2006,(5):12-16
游泳池改作藏书室去上海的那天上午,远在湖南郴州的朋友问我这次要采访的是谁?我说采访叶永烈,朋友蓦地惊叫起来,问:“他是你们温州人?我可是读着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长大的呀,如今我的父亲也在读他的‘红色三部曲’系列。”顿时,我为家乡温州出了一位叶永烈而感到脸上有光,  相似文献   

16.
本多胜一1932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下伊那郡大岛村。从千叶大学药学部毕业后,他又就读于京都大学农学部的农林生物专业。1958年10月考入朝日新闻社,从此开始了他30多年的记者生涯。有人把本多胜一称为“探险记者”。从广义上讲,他的整个记者生涯就是一部探险史。他总是去发掘、报道别人未曾发现或报道过的事实,去揭示被掩盖起来的事实。同世界许多名记者一样,他的采访范围超出了日本一国的界限,往往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去从中选取题材。他向“社会压迫、国际纷争的黑暗部分、历  相似文献   

17.
一 一个世纪以前,当大清朝翰林院的青年翰林蔡元培,面对康梁变法失败的悲剧,毅然挂冠而去时,他绝不会想到百年后的北大校庆前夕,他和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思想文化先驱在老北大的故事,会成为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当你在北大采访,许多前来未名湖瞻仰他青铜塑像的莘莘学子,都会望着那慈祥恺悌的面容告诉你,没有蔡先生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至上”的办学气度,就不可能迅速集聚起一批能决定20世纪中国精神走向的大主角;就不会有《新青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新北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初,做了三年驻台北记者的叶鹏飞来到北京,接手回国的同事李慧玲的工作,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首席特派记者。初到北京,由于报纸的关注点主要在中国经济方面,叶先生参加了较多场商业发布会。但是他很快发现,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的大国的首都,北京的活动实在太多,信息量大得惊人,他有些忙不过来了。除了采访与新加坡有关的商业活动,他把重点放在了有关经济政策变动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联合早报》读者对中国财经新闻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他觉得参加这样的发布会很解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9日,《对外大传播》记者随中央外宣媒体采访团赴1956公里的青越铁路沿线采访,历时10天。  相似文献   

20.
历时一周的中共十八大,被海外媒体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大会”,它吸引了1704名海外记者赴京采访,远远超过采访十七大的1135名海外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