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六课有孟子的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教过之后,有几点浅薄的见解,特提出来,大家商榷一下。  相似文献   

3.
李明菊 《湖北教育》2004,(13):58-59
(播放课件:西湖景色,并配乐)孩子们,请看,这是“苏堤春晓”,初春,湖面薄雾如纱,堤上桃红柳绿,鸟鸣声声,意境动人;这是“平湖秋月”,皓月当空,“一色湖光万顷秋,”景色更为幽美;这是“曲院风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三潭映月”,皎洁的月亮映照在明澈的湖水里。多美的景色呀!这是什么地方呢?(作感叹和惊讶状。)  相似文献   

4.
苏渊 《云南教育》2005,(26):29-30
背景与案例: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八次》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教学第二课时,布鲁斯王子带领苏格兰军队抵抗侵略成功的原因找到了,学生都为布鲁斯王子不懈斗争的精神所感染。于是: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9《古诗两首》10课《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媒体报道: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天龙八部》和王度庐《卧虎藏龙》两篇武侠小说的片断。它们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相似文献   

7.
史新华 《语文知识》2005,(11):21-21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较多使用“至于”的例子,但是在解说时有矛盾或不统一的地方,似应统一起来。对于《六国论》一文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教材作了这样的解释:“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至于’。”而对《伶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人教版《自然》第九册《蒸发》一课时,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很快认识了什么是蒸发和蒸发所需的条件。接着我用了一个假设,假设我洗了衣服想很快把衣服弄干,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许多妙法,诸如:用洗衣机甩干、用火烤、把衣服展开等等。其中包含了决定蒸发快慢  相似文献   

9.
师:阵阵清香诱我赶紧来到池边,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CAl课件:荷花图。配乐、生看图欣赏) 师:你觉得荷花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太美了! 生:我太喜欢荷花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生:荷花太美了,真令我陶醉!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被这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伴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己去欣赏荷花,比如:图文对照;边朗读边欣赏;也可以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体会它们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师:将你的欣赏在小组中展开讨论:看谁欣赏得最美。 师:你觉得哪些优美的词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生…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文:9《古诗两首》10课《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第七册习作五要求: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2.
隋海颖 《山东教育》2005,(19):68-68
每年的元旦,我都会收到很多贺年片,孩子们为给老师送上一片心意,花费了不少的零用钱。200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如何使今年的元旦过得有意义,而又使孩子不随意花钱呢?  相似文献   

13.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1,(17):48-4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然而由于放逐漂泊,使其诗歌常常神游于牵魂梦绕的故园,吟唱出了一首首“岛屿悲歌”。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执教了苏教版第十册的《三亚落日》一课,课中当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层领悟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时出现了以下情境: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在教学高语第五册《百年孤独》时,对文中的成语“胼手胝足”的注音颇觉困惑。该书122页对“胼手胝足”的注音是:胼(pian)手胝(di)足,意思是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极其辛苦。我认为此处的“胝”应读为“zhi”,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第五册,选用了《孔孟》一。中有些不妥之处,应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狱中开展联欢活动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事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险恶环境和革命斗争也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读本第三册上的第一篇课《谭嗣同》写的是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但我个人认为,他的死是不值得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同一教学内容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整体式教学模式”和“局部式教学模式”,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选择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这样才会让新课程理念从口头上说教变成指导课堂教学时间的指南,让“优质课”回归常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