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气息”与“文化氛围”应该不是两个互相抵触的概念。大至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家单位,一个家庭,这两个方面是完全可以处理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尤其作为“书香门第”的校园,这两者当中倘若少了一件或是出现明显的“瘸腿”总会使人感觉到更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现代气息”与“化氛围”应该不是两个相互抵触的概念。尤其作为化传承的校园.这两当中倘若少了一件或是出现明显的“瘸腿”,总会使人感觉到莫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现代气息”与“文化氛围”不是两个互相抵触的概念,大至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家单位、一个家庭,这两个方面是完全可以处理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尤其是在校园里,两者当中倘若少了哪一项,都是缺憾。当然,在眼下,要使每一所学校都充满“现代气息”,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连温饱都难或刚刚解决温饱的地方,能给孩子们提供一间遮阳避雨的教室、一套看书写字的课桌、一位尽心尽职的老师已实属不易,岂敢奢望什么计算机多媒体塑胶跑道游泳池?故而“现代气息”的浓淡,还须由当地的经济实力来决定。至于“文化氛围”的强弱,就是一件复杂…  相似文献   

4.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5.
贺杰 《中学理科》2006,(8):29-29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理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同学来说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条件有些隐蔽的情况下,更难准确地把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物质找出来.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时下的网络语言中,“雷人”是比较流行的一个。“百度”一下,其意思是说一件东西或事情让人很无语,很反感,很抵触,感觉就像被雷炸到一样。任何一项校园制度的出台,人性化都应是必然品质。如果在具体执行环节漠视、异化、违背甚至践踏这一品质,相信其“雷人”级别也一定不低。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刁晏斌先生说在所有的人称代词与定语之间,无一例外地都必须加一个结构助词“的”。方绪军先生、孙德金先生也持同样观点。其实,人称代词带定语固然大多是在前面加一“的”字,但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定语用别的,如“一个”、“那个”、“个”、“些”等,古今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现在评价任何一件事或者任何一个人,都流行进行、“成功学”的解读,努力去挖掘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的“成功”要素,并将这种要素牵强附会地包裹在一起推销给每一个年轻人。于是,媒体上津津乐道的是这类“成功人士”,书店里摆放的是这类“成功教材”,各种培训机构甚嚣尘上的是这类“成功培训”,以至于大学里的老师们为了吸引学生听课,也不得不处心积虑地渲染该课程对于学生将来“成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之友:高考制度恢复后,一直是一件大家特别关注的事情,高考中出现的任何一个新的苗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都是因为在中国,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高考的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虽然一直以来社会对高考的诟病不少,但实际上“高考”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现在又和经济拉上关系了,不是出现了“高考经济”的说法吗?这说明高考还能为GDP做贡献了。  相似文献   

10.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都,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皆,都:都是。”“皆”、“都”表总括义时语义相同,都表示总括无例外。本文主要以《醒世姻缘传》为语料从语法、句法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武林大会正式开始!”在爸爸字正腔圆的吆喝中,我们家半年一度的“武林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说起这“武林大会”在我们家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这可都要归功于爸爸的至理名言“欢乐的家庭少不了玩时的心跳。”经过家人的一再讨论,“武林大会”终于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阿凡老师什么都好.就是表情不好。整天绷着一张苦瓜脸.好象别人借他金条还他稻草似的。于是,他得了一个绰号“老板”(即老是板着脸)。同事们都苦口婆心劝他改善面部环境,换张“甜瓜”脸,多点春天的气息。可阿凡却说:“算了吧,江山易改,表情难移。我天生就是苦瓜脸、豆腐心。”唉,真拿他没办法。  相似文献   

14.
1 关于文题中的“说”《爱莲说》是一篇“说”文。这种文体的文章 ,可说明 ,可记叙 (叙述与描写的总称 ) ,可议论 ,还可抒情。那么 ,《爱莲说》一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体特点的呢 ?文章开篇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草本花和木本花 ,可爱的当然“很多”。这一点不说也明。所以这不是说明 ,是概述 (叙述的一种 )。文章接着说 :在这么多可爱的花中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前两点不说时人也都知道 ,所以作者在这儿只作简述。后一点则需要说一说了 ,说一说才叫人明晓。因而 ,这是说…  相似文献   

15.
有人习惯把“原来”写做“元来”,意思一样,笔画省去不少。不过既然意思一样,“元来”写法又不多见,为加强规范,国家语委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写“原来”不写“元来”。其实明代以前一直是写“元来”的。这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为证。到元末,在朱元璋割据的地区已经开始以“原”代“元”,将“吴元年、洪武元年”的“元”一律作“原”。这件事最早的记录见于明万历年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十四》。以“原”代“元”其实也是一种避讳,是出于对元政权的仇视。避讳有两种。据《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6.
节娓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昨天下午我丢了两件衣服!”正在批改家庭作业的我,被一个稚嫩而又急切的声音打断。抬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调皮大王”——董蕾。这孩子年龄小,学习习惯很不好,课堂上不是说话,就是做小动作,不但干扰老师上课,而且经常搅得四邻不安,同学们对她都有意见。这不,刚上早自习,这个“小冤家”就来“打扰”我,想到她平常给老师、给班里惹得那些乱子,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意识里,一所三百余名教职工、四干余名学生的学校,它的校长应该是刚柔并济、富有魄力的吧。王笑梅似乎不是这样的,她始终微笑着,柔婉温润,“谦谦君子”,从她的身上,很难感受一点刚性的气息,很难看到一点诸如当机立断、一锤定音的“魄力”。她的个性偏于文弱,凭着这样的个性,她却领导着学校步人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就了学校发展的一番“大气象”。这犹如一个谜!  相似文献   

18.
“马虎”与“马马虎虎”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很高,都用来形容做事草率、随便、不负责任等. “马”和“虎”这两种哺乳动物,一属草食,一属肉食,也算得上是一对“仇敌”了。怎么会把它们的名号扯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呢?  相似文献   

19.
本来,变绿的“红领巾”也不是件太过了不得的事情,问题只是,红或绿领巾变成了区分“好”与“坏”学生的标志,成了贴在小学生额头上的标签。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还处在心智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并不十分知道所谓的好坏,而对他们好与坏的评判,  相似文献   

20.
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