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熊乐 《考试周刊》2010,(26):102-104
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将心理空间的建立、映射与合成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隐喻涉及到相互作用的四个心理空间,最终形成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之下对"idea"在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意义产生的心理机制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珊珊 《海外英语》2012,(17):241-242
概念合成理论是指在已经建立的心理空间网络的基础上,各空间之间相互映射并通过组合、完善、拓展的手段合成新的层创结构。这一理论可以与概念隐喻理论形成互补,更加生动的描述出文学艺术性更强的隐喻的建构过程。该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它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并使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各类隐喻进行了构建分析,从而揭示出了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的概念合成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劝导的过程,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选用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将其正向的社会观念传播给广大受众,以转变其态度及行为。近些年来随着公益文化的不断发展,公益广告的内容日趋丰富,其倡导的社会化和公益化的相关理念逐渐被大家认同。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新的研究视角,是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该理论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概念整合与跨空间的映射,包括概念整合网络及整合具体方式。隐喻则是涉及到源域与目标域间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解读是将两个域中的概念结构选择性地投射入合成空间中,在合成空间中再通过组合、完善、扩展等方式逐渐生成新的结构。本文将从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对公益广告语言及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框架转换和概念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转换是框架语义学的新发展;概念合成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心理空间理论.两者都是对语言的动态研究,都是试图解决言语意义的在线生成和解读.框架转换强调新旧框架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框架;而概念合成强调建立新的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两者都属意义的动态构建理论.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和本体空间总是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个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合成空间里形成层创结构,即仿拟话语的隐含意义。因此,受认知语境制约的多空间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可揭示人类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概念映现的动态本质。  相似文献   

6.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概念合成是一种先进的隐喻阐释理论。基于概念合成的歇后语认知解读研究不仅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歇后语认知解读路线,同时考察并完善了概念合成理论需要充实的内容。空间关联和冲突、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规约化等重要认知机制以及文化影响因素需整合入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以加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王梅 《文教资料》2010,(3):37-38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出发点,阐释隐喻意义的认知解读,指出隐喻在线意义的理解是概念合成的过程,相似性推理及认知主体的创造性、联想性思维在隐喻在线意义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整合下,对解读英语笑话的心理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文章认为,新的空间模型涉及输入空间、矛盾空间、调节空间、匹配空间以及合成空间,每一个空间包含认知语境这一必有因素;认知语境的冲突是笑话产生的根本原因,笑点产生于矛盾空间,调节空间是理解笑话的关键;语境条件和关联原则贯穿于解读者分析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年代便开始受到关注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而概念隐喻的出现又将隐喻研究推向的了新的高度。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汉语中的"山"。从汉语中"山"的形象,特征,文化几个角度分析"山"的概念隐喻,并由此总结产生这些概念隐喻的原因,为国内一些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进而促进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Lakoff & Johnson采用基于概念结构的隐喻认知机制处理语言与其它认知观的关系,从而提出概念隐喻理 论。概念隐喻理论对语言与认知进行某种合理的融合,从源域到靶域的映射机制实现了对经验事件的结构化和概念化。然而,概念隐喻理论基本是通过语言使用现象来揭示思维的本质,缺乏对隐喻概念产生和识解大脑内在工作机制 的理解与描写。为弥补概念隐喻理论的不足,近年来学界把概念隐喻机制的研究拓展到神经科学层面,这为处理隐喻 表达与大脑认知机制的关系及其科学的实验方法提供了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理论和方法优势。本文简要论述神经隐喻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神经隐喻理论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隐喻革命",彻底从隐喻修辞观中解放出来,为人类认知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有其局限性,不能解释某些抽象和新鲜的隐喻,于是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国内外学者基本一致认为二者之间并不排斥,而是具有互补性。为了探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将他们进行详细对比,以期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框架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前者指出思维的隐喻性,而后者则强调隐喻在不同域之间的合成方式。"蜘蛛侠"和"蜘蛛精"的输入空间相似,但输出结果却蕴含着不同的隐喻,价值观棱镜起到了语义核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和抽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tchie支持概念隐喻理论,反对Vervaeke & Kenney提出的批评。虽然Ritchie修正了概念隐喻理论,但他始终坚持抽象思维主要依赖体验经验的隐喻投射的观点。Ritchie的观点存在着简化论的危险,极为错误地表达了抽象思维.和不能解释概念隐喻理论通常预设的有意义的认知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个对普遍存在的映射(例如空间关系映射到其它领域)的更认知的解释,以代替依赖体验经验的解释。我们的解释非常符合Ritchie提到的程序知识和相似性。Ritchie主张把概念融合理论作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但概念融合理论并不能如他所愿产生足够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概念整合一方面能使隐喻常规关系理解的过程实时化,另一方面能使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层创结构化。  相似文献   

16.
王晶蕊 《海外英语》2011,(11):65-66,68
基于概念隐喻在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普遍性,该文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该文重点阐述了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促进词汇习得、篇章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念隐喻理论说明隐喻翻译的成功要取决于译文读者的思维能力,译文是译者与译文读者在思维能力上的融合。庞德的翻译以创造性翻译著称,却在多数译文中忠实地还原了原文隐喻的思维过程。本文从隐喻体现思维的角度分析庞德的绝对暗喻,展开隐喻翻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中的实例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