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2.
张西星  王玉景 《物理教师》2003,24(10):29-3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纸带打出点的分析,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这已成为考试的热点之一. 根据实验数据求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依据是: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则有: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常常会用逐差法计算纸带的加速度.如图1所示,纸带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选取的一段,A、B……G是一条纸带上连续清晰的7个点,时间间隔为T。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相似文献   

4.
逐差法是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与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之一.笔者认为,无论从适用范围还是从处理效果上来看,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以下简称《测》)中的逐差法实为误用.一、课本中的纸带处理方法《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传统实验之一.实验中,在利用打点计时器获得纸带,处理纸带测定加速度时(如图1),为了减少偶然误差,实验中采用了逐差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的建议索廷强(陕西佛坪县中学723400)⒇一、实验中常遇的两个问题1.小车动力的选择.实验中许多学生由于动力选择不合适,使加速度太小,造成误差太大,或加速度太大,使纸带上所打的点不够实验所要求的点数.因此,建议实验...  相似文献   

6.
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理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学生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要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如下:设物体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Δs=s2-s1=s3-s2=s4-s3=……=aT2,由上式还可以得到s4-s1=(s4-s3) (s3-s2) (s2-s1)=3aT2,同理s5-s2=s6-s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a1=s43T-2s1,a2=s53T-2s2……,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逐差法”求解.在实际情况中,假设已测量出某段纸带上的s1、s2、s3、s4…  相似文献   

8.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教材第一册“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中 ,都讲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材中有一个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组实验和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 ,实验中通过重力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牵动纸带记录下物体相等时间内运动的点迹 .实验过程中 ,实验者必须兼顾下落物体和纸带的运动情况 ,一般由两人配合操作完成 ,因此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过程难于控制 ,常常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提高实验演示的效果 ,更好地控制实验过程 ,笔者在开放实验教学活动模式中 ,与学生们一起合作 ,设计实验改变玩具电机的转速…  相似文献   

10.
有一道流传很广的关于纸带“阶梯处理”的习题,摘录如下. 原题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1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  相似文献   

1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必须对纸带进行有效处理 ,然后根据公式 a=Δ s/ T2 求得图 1加速度数值 .但在这一实验中 ,学生往往对 Δs,即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缺乏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以致在以后的练习或应试中 ,常把图 1中的 sm- Sm - 1当作 Δs,造成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α,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  相似文献   

13.
"纸带问题"是运动学规律的综合应用,结合了实验和生活实际,是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很好的训练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考查中是必考内容,在高考中也是热点知识;并且在物理实验和平抛运动题目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纸带类题目.一、"纸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一)纸带的运动性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目的主要有两个:一、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方法:利用Δs=s2-s1=s3-s2=s4-s3=…,若在误差范围内为恒量,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则不是.探究1:在已知Δs和部分s的情况下,如何求s1、s2、s3等?方法:利用Δs=s2-s1=s3-s2=s4-s3=…求s.例1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1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在B、C、D三段纸带中选…  相似文献   

15.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打下的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笔者认为更高的要求还在于:将这一实验的思想方法巧妙灵活地应用在类似问题中,  相似文献   

16.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实验之一。学生在实验中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很容易出错。为了减少错误,我给学生总结出了两个结论式,应用效果较好。两个结论式的依据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的平方的乘积。即△S= aT2 一、已知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求加速度 设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n-1,Sn,时间间隔为T。则 例:图为测定小车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时用打点记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情况。为测量方便,某同…  相似文献   

17.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打下的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  相似文献   

18.
唐甲波 《课外阅读》2010,(12):162-162
在高中物理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物理实验。我们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通常利用到了逐差法求得纸带的运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19.
公式△s=aT2,是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学生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原理.让学生运用△s=aT2分析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从而研究拖动纸带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情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实践表明,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难度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20.
公式△2=aT2,是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学生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原理。让学生运用△2=aT2分析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从而研究拖动纸带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情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实践表明,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难度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