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亦仙亦凡:唐传奇小说女性形象审美特征的道教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小说中亦仙亦凡的女性形象的底蕴是道教,超凡脱俗、精妙绝伦的美貌与道教的尊崇女性、神仙观念相联系,识见卓越的女性反映出道教对女性才华与作用的重视,道教诡谲的奇行异术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唐传奇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正统的道德伦理相符合的色彩,则显示出道教的立足现实、重视感性生活的宗教特质。  相似文献   

2.
词牌名小说,即是以词牌名或曲牌名为基本词汇素材,借助词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叙事的小说作品。明代通俗类书《绣谷春容》收录了五种词牌名小说,其中以《梅嘉庆传》最为典型。词牌名小说属于谐谑文学的一种,"集词牌名句""集词牌名词"是词牌名小说的早期形态,苏轼《杜处士传》、李衍《陈子衿传》与词牌名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词牌名小说是词牌与小说的巧妙结合:词牌在小说中不仅用于指代事物,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小说为词牌"变体为文"创作条件,作者凭借个人才情和艺术积累,使得词牌文化得以施展。词牌名小说是雅、俗文学交融的产物,词牌的本事典故、艺术内蕴提升了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展现了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由庆华 《世界文化》2007,(11):13-14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外某组织曾就“你最喜爱的小说”做过一次世界性的调查,结果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名列榜首。从那时起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小说仍然是读者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之所以如此,除安娜这个形象生动、感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娜作为文学形象,具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安娜现象”在小说以外的现实生活中,也是时而可见的。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富于传奇经历的克吕德内夫人,就正是这样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安娜。  相似文献   

4.
<正>一枝梅是古代朝鲜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中与洪吉童和林巨正齐名的三大侠盗之一,深受朝鲜半岛人民的喜爱。1975年高羽荣创作的长篇历史漫画《一枝梅》更是将这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侠盗形象升格为韩国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不仅该漫画被评为"代表韩国的一百种书",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枝梅也凭借极高的人气入选"代表韩国的漫画人物"系列邮票。若谈及一枝梅这一形象的最初来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史书、类书、杂书、民间传说以及话本和小说  相似文献   

5.
慕史观念一直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核心,无论从文本形式还是价值追求,均以史传为追慕对象,因此,"史传范型"一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核心型式。主题强势化、时间编年化以及全知视角是这种"史传范型"主要的文本表现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小说一直有"虚构历史"的传统,这为小说进入儒家的价值规范序列提供了一种方式。但明中期以后,尤其是进入17世纪,即明末清初,这种慕史观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小说的发展。冯梦龙"事赝理真"、凌濛初"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袁于令"传奇贵幻"等观念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以"史真"为底色的古代小说观念。幻化叙事在中国古代虽源远流长但并不作为小说观念存在,具有幻化叙事的文学作品往往承担"史真"观念。到唐传奇,幻化叙事始与虚构相连,但同时也与虚构相混,直到17世纪才对幻化与虚构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清晰认识,并逐渐形成"事幻理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6.
《希夷梦》作为清代汪寄一部卓有特色的神怪小说,文本中的怪兽形象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突破。文本中怪兽形象的功能,可分为"助力""阻碍"和"烘托"三种。在具体叙事上,作者有意突出了其功能性、转化性以及相克性等特性描写。同时,前代相关作品、作者虚构想象和异域之于中原的"朝贡体系"是怪兽形象的三大来源。清代以来历史演义、神怪小说"混类"状况进一步发展,怪兽形象对"混类"状况生成意义重大,汪寄于此很有贡献。同时,《希夷梦》也较直接地触发了还珠楼主的小说母题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神话是人类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既勾画出了远古时期人类在自然界繁衍进化的历史足迹,同时又以丰富的想象和传奇的故事彰显出不同地域和国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其中"雷神"这一形象频繁出现于多个神话体系中,承载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此笔者粗疏地谈一谈古希腊、北欧以及中国神话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雷神形象,尝试挖掘其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一、宙斯:欲望与权力之"雷神"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居住着以宙斯为首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豪侠传奇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通过类型分析发现从中唐到晚唐,侠客特质发生了从义侠到武侠的变化,这个演变的核心线索即是"武"与"侠"的观念的合流与分异."武"、"侠"观念的分合变异是时代背景和士人这个特殊社会阶层自身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的.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涵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的转变为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亚 《世界文化》2010,(4):34-35
<正>司各特是苏格兰的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以点燃了欧洲"历史小说"的最初火炬而饮誉全球。正如同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司各特的生存轨迹也写就了一部他自己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同时获得了"普林策小说奖"和"福克纳文学奖"两项殊荣。之后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大获成功,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该书描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采取了三条主线并行叙事的结构。三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迈克尔·坎宁安  相似文献   

11.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是作者根据两次访问印度的经历写成的,展现了多棱镜似的印度形象,抨击了英国殖民者“那颗发育不良的心”。福斯特的作品浸透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福斯特塑造的印度形象具有独特的复杂性。本文试以小说中的人物、风景为代表,从形象的角度解读福斯特笔下的印度形象,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正爱尔兰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里不仅走出了叶芝、乔伊斯、王尔德、贝克特等伟大的作家,还产生过古老神秘的凯尔特神话和爱尔兰英雄传奇。这些故事虽然未能像古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那样成为西方文学的基石,但是其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以及对女性人物独特的态度都与"二希"传统有所不同,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不无影响。《追捕特莫德和格拉尼娅》作为爱尔兰英雄传奇中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古代爱尔兰文化的这种独特魅力。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公元3世纪左右,爱尔兰  相似文献   

13.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10,(2):150-164
<正>一序论"词衰于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之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盤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于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入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我们却应注意到在词之发展史中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现象,那就是如果换一个性别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明代却正是女性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形象出现的,对此,书中多有精彩演绎,尤其是对"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  相似文献   

15.
石伟 《世界文化》2009,(12):12-13
“女性文学”是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女性文学中占中心位置的不是感伤的爱情情节,而是作者对人物活动的精辟鲜明的分析性观点,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女性评判的深度和戏剧性。这些主题在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托卡列娃、托尔斯泰娅、乌利茨卡娅等的小说和戏剧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凡·高的荣耀>一书的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娜塔利·海恩希前不久发表了她的新作<女性状态--西方小说中的女性身份>.她在该书中分析了250多篇文学作品,以此探索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传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更被尊称为"奥地利股市之父","股神"巴菲特也曾经称赞他"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罗杰斯的传奇之处,一是他就像拿着水晶球的魔法师,在对大势的准确预测中,脚踩着股市和商品市场的"风火轮",所到之处几乎一网打尽,屡屡创造投资传奇;二是与巴菲特、索罗斯、格罗斯等投资大师相比,他无疑是最潇洒的一个,一次骑着摩托车,一次开着汽车,两次环游全球,在"玩"中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是指以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由公牍文案演化而来(刘世德、邓绍基《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也有学者认为神话传说是公案小说的正源(黄岩柏《中国公案小说史》)。尽管公案小说的渊源甚早,但其发展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却是在宋元时期。唐代小说中已出现一些像《苏无名》、《崔思兢》、《谢小娥》这样的精彩公案之作,较之汉魏六朝时期有很大发展,是公案小说的重要形成酝酿期。从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南宋时,公案小说作为小说的重要分支之一,已成为与烟粉、灵怪、传奇等并驾齐驱的小说类型,据《醉翁谈录》记载。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中的"帝王师"是指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具有双重身份,君臣关系融洽并具有敏锐的政治目光和超现实神奇能力。"帝王师"形象寄予了封建时代文士的政治理想,也间接地折射出儒家政治思想的嬗变。明清两朝五百余年,涌现出大量的"帝王师"形象,尤其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出的以"帝王师"为特点的"诸葛范型"后,出现了一批类似的人物,如《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女仙外史》中的吕师贞、《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草木春秋演义》中的决明子、《孙庞演义》中的孙膑、《宋太祖三下南唐》中的苗从善、《说唐三传》中的徐茂公等,成为明清小说史上独特的风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受到儒释道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明清神魔小说中"帝王师"形象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