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教儿歌     
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园的儿歌教材,除少数供幼儿欣赏外,大多数是让幼儿学念的。怎样才能使幼儿既从儿歌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又能学得快、念得好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儿歌教学,必须掌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一、示范朗诵儿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的,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诵就成为幼儿学念儿歌的主要依据。教师在示范朗诵时,除了要做到吐字清楚、发音正确、熟练、流畅外,还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儿歌配乐朗诵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诗歌,再借助相应的儿歌(诗歌)图谱,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自主欣赏、感知儿歌本身所富有的音乐性节奏特点,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儿歌内容,提升幼儿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秋姑姑     
教学要求: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朗诵儿歌;知道秋天是粮、棉丰收的季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农民;学习词:金灿灿、羞答答、描。教学准备:①事先带幼儿到附近农村参观农民收割稻子或摘棉花的劳动。②图片一张,光荣花一朵。教学过程: 一、告诉幼儿儿歌的题目。教师有表情地朗诵  相似文献   

4.
一、要求: 1.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说普通话,区别前、后鼻韵母,声调正确。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嘴,说话声音响亮,姿态自然大方。3.教幼儿掌握一些实词,描述事物不同程度的形容词,常用的连接词,介词;运用一些反义词。4.继续教幼儿学习用几句完整的语句,比较连贯地讲述图意,并能把学到的新词运用到讲述中去。5.学会有表情地朗诵五首儿歌、复述两个故事。6.初步学习评价同伴的讲述——用词恰当,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1.通过儿歌《小船》的教学,让幼儿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那儿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2.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会用普通话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教学准备1.纸折蓝色、红色小船各一只。2.红、蓝色正方形纸各半,总数是幼儿数的两倍。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一幅。4.剪贴图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的:学习自然地,大方地朗诵儿歌:进行安全教育;体验改编儿歌的乐趣。教材介绍:1.作品:附后。2.简析:这首儿歌简单易诵,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穿穿、走走的活动中学儿歌,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语言学习,还可以使安全教育生动有趣。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愿望。1.让幼儿看看、说说自己脚上穿的是什么鞋。(皮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班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26首儿歌,包括友爱同伴、爱长辈、爱劳动、有礼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为每首儿歌配上一幅插图,每幅插图下面画一朵花、一颗五角星、一个三角形。然后,把26首儿歌及插图装订成册,每个幼儿一本。在运用“儿歌画册”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形式: 1.运用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如在语言课上教幼儿学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教师首先用提问的方法,问幼儿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看画面,初步感知儿歌内容,然后教师再教幼儿朗诵儿歌,幼儿边看画册边朗诵,容易记忆,学得也快。有时学完了一首儿歌,我们还让幼儿给画面上小朋友穿的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语言是在不断地认识事物、表现思想和相互交流中逐渐丰富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1.语言课是发展幼儿口头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儿歌、故事、看图讲述等语言课中.要向幼儿进行常规的礼貌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更主要的是教幼儿会说话,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例如,讲述《三只蝴蝶》的故事时,我不但使幼儿通过领会其思想性,受到“团结友爱”的教育,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主要的词汇,让幼儿掌握“美丽的公园”“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鲜花”“红花组组”“太阳公  相似文献   

9.
接替新班第一次上语言课,我在结束部分安排了一次朗诵比赛。看东东小朋友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先请他朗诵。我问他朗诵什么,当他说出儿歌篇名《小胖胖》时,我发现他把“胖”字念成了“盼”。接下来,朗诵完整首儿歌,东东的表情很不错,但仍有几处发音不准,都是用方言发的音。我问东东:“这儿歌是谁教的?”他说是老师教的。  相似文献   

10.
教儿歌,一般的教法是教师朗诵、讲解,然后幼儿跟读。教得好,幼儿有兴趣,记得也快;教得不好,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即使当时记了一点,过后很快就忘了。因此,要想让幼儿学得快、记得牢,就需根据幼儿的注意和记忆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第一,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都是对理解了的事  相似文献   

11.
在摸索如何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感到,巧妙地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是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幼儿面前展现鲜明的形象,才能给幼儿思维提供依据,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激发幼儿内心情感。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儿歌,记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至表演儿歌。先谈谈通过情境表演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方法。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如《原来是你》、《小兔过桥》、《客人来了》等。这些儿歌不仅有情节,而且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们就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对一些对话较多的儿歌,我先告诉幼儿儿歌的内容梗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把儿歌《客人来了》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表演小话剧。客人问:“你妈妈呢?”我回答:“妈妈不  相似文献   

12.
儿歌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要求幼儿园各年龄班都要学习一定数量的儿歌,要能够朗诵和理解,并要求在完成这些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词汇和语言的教学,促进幼儿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目前儿歌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只重视机械背诵而忽略对儿歌内容的理解,不注意通过诗歌教学来启迪幼儿的智力。怎样通过儿歌教学启迪幼儿的智力呢?概括地讲,就是使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儿歌,就是儿童喜欢说唱的歌谣。这种歌谣大都是语句简短,形象生动,有自然的音韵,合乎幼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而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指导幼儿准确地富于表情地说唱儿歌,是幼儿园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托儿所里,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因年龄不同,对儿歌的兴趣以及说唱儿歌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幼儿说唱儿歌时能读音正确清楚,也能富有表情;有的就只能急急忙忙地念,小声小气地念,念得很单调,一点都没有表情。老师必须指导每个幼儿都能把儿歌念得清楚明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们走访了一些幼儿园,老师们普遍反映手边教材甚缺,教学参考资料也严重不足。教师在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时,往往寻西找,耗费了不少精力。为此,《幼儿大世界》特向广大的读者和幼儿园老师征稿。内容:幼儿诗歌(儿歌、谜语诗、幼儿诗等)、幼儿故事(童话、生活故事、科幻故事等)、幼儿散文、幼儿戏剧。我们更希望幼儿园老师能把自己在组织各科教学、开展各种活动时创编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教材献给我们,如再给教材附上简洁的教学设想、难点提示、优点所在,那就更欢迎了。下面刊登的一组儿歌,是为“幼儿运动会”部分项目配的,这些儿歌活跃了运动会的气氛,提高了幼儿参赛的兴趣和取得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大家爱清洁     
(一) 教学要求:教幼儿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教育幼儿爱清洁。学习词:害羞、干干净净。教学准备:桌上教具。教学过程: 一、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幼儿学讲两遍)。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上教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政治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根本。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很强,通俗易懂,但我们许多老师认为这样的教材难教。作为教师,既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更要有恰当处理教材的功夫。近阶段,本人有幸连续听了十几堂相同教材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幼儿园里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活动是什么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故事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教学都能吸引所有的幼儿并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必须从选材入手,把握良机,以语言活动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吃透"教材,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策略一:精心遴选教材故事教材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关注、喜爱的作品,有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一)选择情节生动、情感饱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儿歌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婴幼儿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是专为婴幼儿而创作,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适合婴幼儿朗诵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是婴幼儿最喜爱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儿童语言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觉得幼儿基本学会儿歌后,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更好得掌握儿歌,使儿歌更有“味”。那么,儿歌教学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 “柳哨鸣叫,是我的童年;风筝飘摇,是我的童年……”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诵着儿歌.只有恩奇和大家不一样,他语调平平表情平平地说着这首儿歌,小手也没有做任何动作。于是,我走到他身边生动地朗诵起来.想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但无济于事。我又请出几位敢于表现的小朋友为大家表演,想以同伴的榜样作用影响他,但仍不见效。活动后我有意识地找到恩奇,想了解一下他的真实想法,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他。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的各科作业中,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内容和形式应带有游戏性,使幼儿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为了尽可能达到这一要求,我园教师进行了探索。比如大一班语言课上《金冠公鸡》一课时,先将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记住故事情节的顺序。在游戏中,老师表情朗诵故事,让四个幼儿戴上头饰,装扮成公鸡、猫、喜鹊、狐狸,按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样幼儿掌握了故事结构,学会了“高耸耸的山头”、“急腾腾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