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择校问题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教育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中小学的择校现象与我国规定的义务教育原则相悖,与免试就近入学相抵触。关于择校的选择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我国也多以限制择校行为为主,但择校现象依旧存在。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孩子和老师对于择校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项“慢”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持久的关注,耐心地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功利主义的目的使教育本身发生了异化,教育逐渐成为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造就“智能机器”人和提供“人力资本”的工具。教育不仅成为社会生产劳动力的工具,也是个人实现利益的工具。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也许“学习后进生”存在是一种尴尬,家长“恨铁不成钢”,老师头疼,拖拉平均分等等。将等待教育理念融入对“学习后进生”的教育,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生命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发现生命宝藏。  相似文献   

4.
黄小珏 《科教文汇》2024,(4):179-184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育”,具有强大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回归良好的教育生态。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双减”政策对于落实劳动教育具有价值体认,而且极具现实可能性。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中的“能动性”“时机性”“时空性”“关联性”等原则,“双减”政策为助力劳动教育提供了应为理路。在“双减”格局下,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理性,助力劳动教育大有可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是我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具体方式,即“宿导”制,阐述了“宿导”制的运作原理,初步总结了“宿导”制运行以来的成效,对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宿导”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实践和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开展和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举措与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我们总结出了“一中心”、“四体系”的活动理论,促进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先”教育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就能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設工作。本文从“保先”教育与党建工作关系入手,探讨了利用“保先”教育契机促进党建工作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重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实践基地的先锋阵地作用,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教学项目“融合”“反思”“创新”的三要素和实施路径,真正实现了以“劳”育人、以“劳”树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志芳 《科教文汇》2020,(10):23-25
深港跨境学童是深圳、香港两地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跨境学童的受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开展“融和”“多元”的学校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与社区教育等多种提高跨境学童教育成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诸如“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仪教育”“如何开展礼仪教育”等更为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不能从理性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一种缺失了思想理论根基的礼仪教育实践只能是舍本趋末的教条形式,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身心一体”的“具身认知”理论来研究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的质量问题。在特别重视实践性的图书情报专硕教育中,强调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要让“身体”成为教育的重点,创造一种“身在”的教育模式。文章阐释了具身认知与MLIS教育相契合的理念;分别从自然身体的制约性、主体身体的能动性、体验身体的实践性、媒介身体的联系性4个方面,提出了MLIS教育的具身性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解释了MLIS教育的意蕴,并提出了提升MLIS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承袭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理念,倡导一种自我教育。肯定人人皆具“明德”,是《大学》自我教育的起点;强调“诚意”及“慎独”,是《大学》自我教育的方法;建立在“修身”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是《大学》自我教育的目标。挖掘《大学》中的教育智慧,对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通过解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来理解“教育作为生活的需要”这一命题,以期更好地理解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内核,指出此种思想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梁晓健 《科教文汇》2013,(11):139-139,141
“不准”和“提倡”是两种教育现象,但它们的背后,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准”是在消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是一种教育专制;而“提倡”却是在拓展学生发展的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教育信息化也从“十二五”跨入下一个崭新的五年.回首2015,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呈如火如荼之势: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俨然已成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多国代表齐聚青岛,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行动指南;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刘延东副总理总结教育信息化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2015年湖南教育信息化也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涌现出一个个引入关注、催人奋进的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16.
宁佳博 《科教文汇》2014,(21):132-1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探索“生本教育”中的“生本德育”工作。“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厚实的基础”的核心价值观。“生本教育”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有效途径。“生本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此,笔者介绍本校在“生本德育”工作上有实效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徐芸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135+14-135,14
在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中学图书馆员要当一名“杂家”。重点阐述了“杂家”的含义;“杂家”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成长为一名“杂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韩英丽 《科教文汇》2009,(1):126-126,128
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育“人之整全人格”,而通识教育秉持的正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培育“人之整全人格”的最有效的途径。哲学教育通过对人是什么的问题的追问来探讨“整全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哲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环境下西方哲学课教学意义的理解,提出了经典阅读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学法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3,(10):147-147
<正>本刊讯今年8月,内江市201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会召开,从今年起,内江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将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相关规定,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严禁任何人"打招呼"、"开后门",一旦发现有择校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将严肃查处。会议指出,内江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是我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教委提出开展“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树文明校风”活动,是根据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指导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措施。那么,怎样开展好“三让一树”活动,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素质教育,加深对“三让一树”教育理论的认识理解 (一)“让学生成才”是“三让一树”活动的重点、是根本目的。我们办学的宗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