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课课练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之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这是对素质练习的新提法。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某项或某几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下面就我的实践谈谈课课练的内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不禁在脑海中就闪现出下课前8~10分钟安排的"立定跳远"、屈腿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立卧撑"等动作简单、有针对性的课堂身体素质练习。实践证明:体育课中适当安排"课课练"练习,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倡"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的今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针对体育课中专项性"课课练"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它将为今后的体育课如何合理选择"课课练"内容和练习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4.
倪云雅 《体育教学》2013,(12):34-35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生长点。“课课练”以其独特的锻炼价值再次回归体育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常态化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课型下的“课课练”设计、趣味化“课课练”形式以及科学搭配“课课练”内容,从而提炼总结初中女生体育课实施“课课练”的策略,体现了“课课练”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操作性强,效果好,值得教育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19,(1):1-3
文章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课课练教学研究入手,提出"植入式"课课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运动技能学习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提升,形成初中体育"植入式"教学形式,把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对解决此难题作一些尝试,以求抛砖引玉,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规定:中小学体育课的任务,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三基”教学以外,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各种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水平。如果体育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课练”,就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乔林 《体育教学》2023,(S1):85-87
课后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课后练习的趣味性,等于提高了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体育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而将“课课练”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体育练习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真实体育练习情况制定趣味练习活动,能够更好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助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以篮球教学为例,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趣味“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提出了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用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对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简单易行的动作练习所组成。初中学生的“课课练”,必须适合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这阶段,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较早于其它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较快,动作反应迅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在初中学生的“课课练”中,进行了如何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迅速提高速度素质和促进其它素质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教学"课课练"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题教材完成后进行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段、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1]。90年代中期,这种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形式逐渐退热。近年来,由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滑趋势,为扭转这一局面,"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  相似文献   

10.
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课练”,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每节课上完后进行的练习,它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效率高、同步性、补充性等特点,但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也很少有老师坚持“课课练”。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不需要“课课练”,还是因为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实践证明,“课课练”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系统、科学地安排“课课练”,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素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有效地落实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形成条件反射后,能促使学生利用“想功”(即头脑里产生对运动表象的回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起始年级一般达标率较低、影响着学校的达标率.然而,抓好起始年级“达标”对今后两三年达标率的巩固提高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起始年级的“达标”,活动,其办法是:1.起始年级一开学,首先进行摸底测验,建立每个学生的体育档案,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组织锻炼。2.明确重点难点。根据测验情况分类排队区别对待,先以“达标”的类别分组,再从每人的弱项归类,明确重点人选,多加辅导,确定难点项目采取措施逐一攻破。3.起始年级的体育课应优先安排“达标”活动内容,让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作理论讲解.教会学生正确动作和练习方法,为学生在课外锻炼奠定基础,还应在课课练中安排有关身体素质练习,以便让学生掌握练习。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课课练"练什么"课课练"严格说来应该叫"身体素质课课练",即教师在每节课都抽出3~1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练习内容选择注重简易性、针对性、辅助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课中的“课课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专门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增强了运动能力,为以后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动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将20世纪80年代体育课堂"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回归课堂,来逐步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为了提高"课课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课课练",在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探讨和实践。本文着重抓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视角,探索"课课练"的概念和教学策略,并提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构建小学体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一线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体育教师也做了各自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针对"课课练"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体能的发展,而且应根据教材特点,将其融合于技术学习之中,或安排在技术教学前后以发展专项体能或作为补偿性练习等,有效地服务于教材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从而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每堂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安排一些对学生身体起到改善作用的练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课练"。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在体育课堂上安排课课练?笔者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与学生生理发育特征和敏感期相结合进行课课练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充分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比如,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坚固性差,易弯曲变形,所以在进行课课练时多选择一些以发展形体和形态为主要锻炼目的的内容,如站姿、走姿、芭蕾舞的基本功练习等。另外,还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为10__13岁,在这一期间多安排一些短距离跑、爆发性项目的课课练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是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上个世纪80年代,身体素质课课练是当时体育课堂的独特现象:在每节体育课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科教学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探讨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唯有体育教学方面反响很小。主要原因是,不少体育教师对智力发展问题,有以下几种看法:1、强调体育课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是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探索“精讲多练”、“课课练”、“合理加强运动量”等有效途径。2、  相似文献   

20.
<正> 多少年来,“精讲多练”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有效地限制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广大体育教师也都自觉地按照“精讲多练”的要求,去组织体育课教学,并将此精神作为衡量课的依据之一。“精讲多练”曾对提高我国体育课教学质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精讲多练”,就不难发现这个术语的含意本身有一定的弊病,已不符合现代教育对讲与练的要求。笔者认为,在“精讲”与“多练”的同时,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