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东 《体育教学》2023,(S1):138-139
体育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旨在提升学生体能、发展学生体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体育学科教学也逐步受到更多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育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师要能积极运用课课练,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对于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实践,笔者开展了如下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倪云雅 《体育教学》2013,(12):34-35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生长点。“课课练”以其独特的锻炼价值再次回归体育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常态化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课型下的“课课练”设计、趣味化“课课练”形式以及科学搭配“课课练”内容,从而提炼总结初中女生体育课实施“课课练”的策略,体现了“课课练”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操作性强,效果好,值得教育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课的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少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对“课课练”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出现一些效果不良“课课练”的现象。“条件作业法”是指在教体育课教学中,为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的一定的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定在一定的规格上,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某一动作的要求。据此,本文以篮球课教学来说明“条件作业法”在“课课练”中的运用,利用“条件作业法”将体能练习(课课练)与篮球技术教学有效结合,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构建条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将20世纪80年代体育课堂"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回归课堂,来逐步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为了提高"课课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课课练",在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探讨和实践。本文着重抓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视角,探索"课课练"的概念和教学策略,并提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构建小学体  相似文献   

5.
魏颖 《中华武术》2021,(3):73-74
小学体育深刻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为此要积极开发多元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体育趣味性内容的开发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由体育带来的乐趣,"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教学"课课练"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题教材完成后进行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段、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1]。90年代中期,这种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形式逐渐退热。近年来,由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滑趋势,为扭转这一局面,"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  相似文献   

7.
冯展 《灌篮》2021,(2):139-139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质。而体能课课练作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体质起到锻炼作用的课程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本文将从精心设计体能课课练,发掘初中体育教学趣味性;不断创新体能课课练形式,持续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体能课课练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三个方面,紧紧围绕体能课课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展开系统论述,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一线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体育教师也做了各自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针对"课课练"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体能的发展,而且应根据教材特点,将其融合于技术学习之中,或安排在技术教学前后以发展专项体能或作为补偿性练习等,有效地服务于教材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从而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0.
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课练”,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每节课上完后进行的练习,它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效率高、同步性、补充性等特点,但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也很少有老师坚持“课课练”。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不需要“课课练”,还是因为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10年对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课课练”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课课练”不但可行性强,而且对增强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不禁在脑海中就闪现出下课前8~10分钟安排的"立定跳远"、屈腿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立卧撑"等动作简单、有针对性的课堂身体素质练习。实践证明:体育课中适当安排"课课练"练习,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倡"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的今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针对体育课中专项性"课课练"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它将为今后的体育课如何合理选择"课课练"内容和练习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课堂教学渗透课课练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健身效果,笔者从确保课课练时间、课堂教学中恰当安排课课练内容、结合主教材渗透课课练等方面,加强课课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上所教授的运动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去练习。除了体育课、社团课、课间外,还需将体育练习延伸至课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技能。在实践中发现,运动APP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效性。本文利用调查问卷法、数据分析法等,通过对区域内小学利用运动App进行体育课后练习调查和研究,试阐述在“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动App在小学生课后锻炼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目的“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用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对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简单易行的动作练习所组成。初中学生的“课课练”,必须适合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这阶段,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较早于其它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较快,动作反应迅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在初中学生的“课课练”中,进行了如何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迅速提高速度素质和促进其它素质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校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体育组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下,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15分钟"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突出"课课练",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一、首先了解"课课练"是什么体育教学中"课课练"一说,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后,"课课练"逐渐退出了体育课堂。近年来,多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学中"课课练"再次被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加深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每堂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安排一些对学生身体起到改善作用的练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课练"。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在体育课堂上安排课课练?笔者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与学生生理发育特征和敏感期相结合进行课课练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充分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比如,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坚固性差,易弯曲变形,所以在进行课课练时多选择一些以发展形体和形态为主要锻炼目的的内容,如站姿、走姿、芭蕾舞的基本功练习等。另外,还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为10__13岁,在这一期间多安排一些短距离跑、爆发性项目的课课练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课课练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之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这是对素质练习的新提法。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某项或某几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下面就我的实践谈谈课课练的内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师友》2019,(1):1-3
文章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课课练教学研究入手,提出"植入式"课课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运动技能学习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提升,形成初中体育"植入式"教学形式,把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对解决此难题作一些尝试,以求抛砖引玉,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