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总体上仍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尚需加大发展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建设。如何理解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的意义?中西部高校最需要的是什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如何实现?围绕  相似文献   

2.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于5月22日发布。《计划》指出,要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计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明确了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5月22日发布。《计划》确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多元关系为我国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革提供多重路径。基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8—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考察高等教育振兴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效应仅作用于西部城市和一二三线城市,对东中部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是高等教育振兴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两条重要路径。因此,政府应当有序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与地方发展现状的契合度,并不断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以此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高等理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以高等理科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刊物。2022年起我刊将设置特稿、校长论坛、西部高教、理科教学团队、高等理科研究、拔尖人才培养、大学转型、交叉学科、全球视野等栏目,并将主要围绕以下方向进行征稿。1.中西部高等教育研究。根据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围绕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如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十四五"高等教育布局与调整、中西部高校振兴、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原春琳 《教师》2013,(16):119-119
为了补齐高等教育的短板,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振兴计划》)近日正式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计划的亮点就是要完善优质资源的布局,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大学。该负责人说,2012年,中西部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占全国的65.5%。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省属地方高校的科研课题立项数提高了13.40%,科研成果产出提高了14.80%,科研成果获奖提高了28%。其二,随着“中西部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相继实施,中西部省域高等教育的专利授权转让数提高了22.1%,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参与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中西部省域高职称教师规模增量获得了5.50%的纯政策效应,充实了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但青年教师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展望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心应放在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省域自足能力的培育上,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方高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加快中西部地方高校建设和发展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综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区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下,需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输送上,积极主动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努力推进"人才战略一体化"、"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回报递增”和“体制锁定”机制,政策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201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次提出及2017年其升级版的出台是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政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增进;同时,引导中西部高校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区域。西部高等教育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职能优势,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部乡村振兴大局。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西部高等教育又为西部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主要体现在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智库建设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简称南共体,SADCS)于2012年6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高等教育和培训部长特别会议上发布了《高等教育在非洲南部地区:当前的趋势、挑战和建议》报告,旨在为振兴南共体的高等教育制定一个地区性战略计划。该报告主要包括南共体高等教育扩张和转型应采用的10大战略和非洲南部地区大学联合会(SARUA)为重振南共体高等教育制定的5个计划。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西部"之路,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然后全面阐述了西部高等教育与这些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已开始从单位制到项目制的战略转型:建国后重点高校建设有明显的"单位制"特征;"211工程"、"985工程"具有"项目制"的部分特征;"2011计划"已具有显著的"项目制"特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实现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是淡化或停止实施"单位制",深化和扩大实施"项目制"。为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必须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在京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振兴计划,着力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质量,以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2013,(15):13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提出,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5-78,74
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色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历史研究角度看,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是实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加强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实质上就是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民族院校应该将过去的"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为"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的新的办学宗旨。关于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策略:一是要定位好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科发展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二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应当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三是要大力进行学科创新,努力创建民族工作学、宗教工作学等新的学科。该课题同时提出从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管理和加大资金与政策投入三方面来加强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当前阻碍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矛盾即是缺乏在地化意识。遵循当前的“发展”主题,中西部高等教育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制度体系、布局体系、目标体系、要素体系和供给体系以凸显其中西部规定性。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应在外向的政策建设的支持下,从办学理念重塑、耦合机制加固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等内生型路径出发,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适切性回应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考试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才评价和选拔的需要,对于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本期四篇论文,以"教育考试政策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高考招生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政府和高校调整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政策,实施"招生协作计划"、"专项计划"等举措,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