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报纸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副刊的变异和扩张,副刊变革的一个趋势就是专刊化、杂志化、数字化,而在这股变革大潮裹挟下,法制类报纸的副刊如何突围,值得探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3.
一 历经几次报业大改革,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而且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喻健 《新闻窗》2006,(6):63-64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随着报纸副刊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报纸副刊的繁荣而兴盛的,它是文学渗透副刊、新闻渗透文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但随着电子媒体、网络媒体、通信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及报纸扩张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报纸副刊逐渐萎缩,新型副刊呈泛化、边缘化发展趋势,新闻文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报纸文艺副刊作品称为“新闻文艺”,意谓是新闻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报纸副刊杂文也不另外,其新闻的敏锐与文艺的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杂文,作为倍受现今报纸副刊青睐的一种文体,虽说是古亦有之,但只有在“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由于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其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文体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在众多的对杂文文体特征的界定中,瞿秋白将杂文视作“文艺性的论文”的观点,因其对杂文文体特征准确的把握和简洁的表述而为人们普遍接受。1933年,瞿秋白在署名何凝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写道:“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先生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瞿秋白这一论断更是鲜明地揭示出副刊杂文兼具新闻敏感与文艺美感的特征。笔者认为,党报副刊杂文要达到新闻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做到敏感、分寸感和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如今,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更是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涵盖了家居、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等方面,辐射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副刊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家报纸版面的…  相似文献   

7.
肖玉清 《新闻世界》2011,(10):68-69
《成都日报》的副刊"天下成都",自创刊以来,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特色而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以"天下成都"为例,就副刊文体写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斌 《新闻世界》2013,(6):116-117
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党报副刊必须顺应变化,做出应对。一系列的改版,为副刊带来了新转机。改版不只是版式上的创新,更是副刊内容的变革。通过各个板块的重新组合,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郑翔 《传媒观察》2008,(1):43-44
报纸副刊散文在现代中国曾以承载“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和变革意识”①为己任。在那个沧海横流、风雷激荡的时代,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中,关注社会、开启民智、引导变革便成了现代报纸副刊散文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哲学隐匿、广告崛起”^②。当前的报纸副刊散文呈现出与现代报纸副刊散文不同的思想取向和美学风格。同时,  相似文献   

10.
历经几次报业大改革,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而且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其读者群无论性别职业老少,均有相应的版面和内容供其选择。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副刊在促进报业的发展乃至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灿 《新闻知识》2001,(4):33-34
(一)仿如一夜之间,传统副刊的周围已衍生出一簇簇陌生的副刊种类来,呈现出摇曳多姿、生机勃发的态势。仔细阅读最近的一些报纸,便会发现有的报纸不仅新闻版办得十分出色,而且,副刊园地也万木峥嵘,蓬蓬勃勃。另有一些报纸则明显弱化了多少还有些掣肘的新闻版面的改革,而用尽全力于副刊上,针对这种做法笔者虽不敢苟同,但他们把副刊办得温温馨馨、多姿多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新闻版是“记者在说什么”的话,那么,副刊更多关注的是“读者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因此,作为对变革时期读者需求的一种迎合或关怀,报纸…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字化时代,新兴媒体急速发展,阅读习惯急剧变革,报纸受到猛烈冲击,如何才能逆流而上,寻回阵地?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做些什么?运用“新媒体+”的思路,让副刊内容触网,变换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媒介的传播,满足不同读者的“胃口需要”,从而不断提升副刊的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份报纸,与文化最贴近的是副刊,不论是传统的副刊,还是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处在变革中的副刊,文化都是版面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责编雅鉴: 两期责报及文艺副刊均收到.谢谢! 杂文,是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传统文体,是副刊的眼睛.贵副刊办得有些品位,但杂文似是个弱项.我以五十年杂文写作的经验,认为,中国当前杂文要坚持两条:一、切中时弊.这是杂文的生命与灵魂;二、不犯时忌.不违反宪法与法律,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5.
尤琪 《新闻实践》2004,(6):60-61
走过百年的中国报纸副刊,已摆脱了其最初阶段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版面,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一个好的副刊版面必然能够吸引读者。“晚霞”是浙江老  相似文献   

16.
臧磊 《新闻通讯》2014,(4):63-64
近20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一次次进步,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副刊这一概念也随着技术变革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副刊除立足本土,做足生活性、互动性、地方性外,还加强了新闻性。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副刊的新闻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臧磊 《传媒观察》2014,(4):63-64
近20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一次次进步,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副刊这一概念也随着技术变革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副刊除立足本土,做足生活性、互动性、地方性外,还加强了新闻性。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副刊的新闻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的杂文《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我能获大奖有些偶然,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写了两年多的专栏《实验文体》终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验文体》栏目始于1999年底,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为这个专栏写文章,真是既艰辛又快乐。我每年要在全国及省内报纸、杂志发杂文随笔百余篇,但《实验文体》花的心血最多。这里的心血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20.
刘翔 《新闻实践》2013,(9):64-66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已经将传统报业推向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纸质媒体纷纷在与网络联姻“触网”中寻找新的出路,探索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而报纸副刊作为纸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变革中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重塑副刊的阅读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