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据最新报道,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万人,现有吸毒人员已超过74万人。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青少年就占72.2%,并且大多是在不知毒品危害的情况下,被诱骗染上毒瘾的。尽管深处内地,毒品活动并非十分猖獗,但在禁毒教育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也不算是杞人忧天。况且促进“禁贩、禁种、禁吸”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笔者就本地情况在本校组织了“毒品离我们有多远”主题活动,进行了毒品知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据最新报道,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万人,现有吸毒人员已超过74万人。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青少年就占72.2%,并且大多是在不知毒品危害的情况下,被诱骗染上毒瘾的。尽管深处内地,毒品活动并非十分猖獗,但在禁毒教育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也不算是杞人忧天。况且促进“禁贩、禁种、禁吸”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笔者就本地情况在本校组织了“毒品离我们有多远”主题活动,进行了毒品知识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的形式题签笔试。考虑本调查涉及学生敏感、新奇话题,为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来,故明确可不署名。调…  相似文献   

3.
在毒品、爱滋病和恐怖活动这三大公害中,我国的毒品形势相当严峻.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卷入毒品?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对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的调查结果,从青少年吸毒特征、青少年吸毒成因、青少年戒毒心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迷幻的魔力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然而毒品这个“白色魔鬼”却以越来越快的脚步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滥用毒品比过去瘟疫流行还要可怕,如果任其发展,毒品将毁灭人类。所以,禁毒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吸毒,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毒品,看一看它们诱惑人的魔力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据国际禁毒署报道:“毒品”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大敌。我国是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目前,我国出现了吸毒低龄化的趋势。寄托着民族未来与希望的青少年正在面临着毒品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毒是控制新增吸毒人口的重点,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等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成瘾性的药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鸦片,通称大烟,是草本植物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经干燥制成的;吗啡是由鸦片经提取制成的白色结晶粉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5,(5)
同学们,你们知道6月26日是什么日子吗?是"国际禁毒日"!在庞大的吸毒人群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83.6%,其中最小的还不到10岁。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一个个娇小的身影因为毒品而日渐憔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因为毒品而无比苍白。面对无孔不入的"毒品",是强"堵"还是巧"疏"?我们当然会选择后者。党和国家本着对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怀,提出了"禁毒宣传,要从娃娃抓好"的号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目前毒品形势已相当严峻,毒品泛滥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毒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吸毒者中,涉及的层面较广,而更令人担心的是毒品正向青少年蔓延,向学校、向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渗透,2004年底有资料显示,全球吸毒人数占总人口的1%,我国记录在册的吸毒人员有90.2万,青少年所占比例为84%,最小的还不到10岁。与此相关联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群体成了承受毒品危害的最大受害者,同时又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警觉,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思考。1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吸毒现状崇明东部地区,在毒品泛滥的冲击下已早已不是一片净土,虽然东部二所初中在校学生中目前无吸毒行为,但还是有极个别行为不良学生踏上社会后染上了吸毒,本地派出所掌握的就有几例,而实际潜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机制的缺陷倒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崇明东部地区在禁毒、防毒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吸毒现象严重。1.1家长禁毒意识淡薄、社区禁毒机制不健全。调查中发现家长禁毒意识淡薄、社区禁毒氛围缺乏这些问题十分严重。如对某班级学生调查中92.5%学生认为自...  相似文献   

8.
七、决不能与吸毒者交往 (一)教师提问:1.吸毒者仅仅是毒品的受害者吗?2.吸毒者会因为自己身陷毒泽不能自拔而告诫他人“绝不能吸毒”吗?3.能与吸毒者交往吗?4.如果从前要好的朋友或同学吸毒,你认为应该怎么办?5.为什么说绝不能与吸毒者交往?6.你有交友的原则吗? (二)讨论与发言(同前) (三)教师系统讲解  相似文献   

9.
今天,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禁毒办联合举办全国职工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月暨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推进会,这对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遏制毒品危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贵阳南车辆段曾经是毒品危害重灾户,特别是在企业改制的重要关头,毒品给我们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段党委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帮教吸毒职工,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1998年至今,全段无新增吸毒职工,复吸率控制在10%以内,有效遏制了毒品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编辑老师:我有个同学,最近染上了毒瘾,据说他吸毒的原因是交友不慎。他有一个朋友经常请他吸食毒品,以致他染上毒瘾。请问老师,我那个同学吸毒是否构成犯罪?那个请他吸毒的人是否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一、建设“毒品预防教育”专题学习网站背景1.建设“毒品预防教育”专题学习网站是学校应对毒潮挑战的战略举措。2004年3月,国家禁毒委通报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统计结果:2003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05万人,现有吸毒人员已超过74万人。同时,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及Rugg等实验中的新/旧再认实验任务,考察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被试对吸毒相关图片(毒品实物、吸毒场景、吸毒工具)的认知偏向。结果发现:(1)判断任务中,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吸毒场景和吸毒工具图片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图片和吸毒场景图片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判断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图片;(2)再认任务中,实验组对所有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的再认正确率都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组对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和旧的吸毒场景图片正确再认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正确再认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图片,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对吸毒相关线索存在认知偏向。在戒毒工作中可以结合替代类药品的使用,对毒品成瘾者进行神经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干预,调节其注意功能和认知加工机制,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孩子在孤独与不理解中长大,没有丰富的情感财富,遭到失败时,大概就要杀人或吸毒了。当我们谈到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毒品可能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在下面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是怎样在白色毒魔下丧生的。这里我们不是一般地讨论吸毒问题。吸毒的人不是不知道毒品的厉害,为什么就不能痛下决心?有不少人是已经戒了又复吸,除去毒品的作用外,心理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吸毒的人以青少年居多,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在日益泛滥的国际毒潮的侵袭下,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59.6万人,遭受毒品侵害的县市占全国县市的 71%。吸毒人员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其中近82%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如此严峻的现实,令我们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深思:必须在青少年中开展禁毒教育,使之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远离毒品。笔者认为,必须在初中生物课本中增设禁毒内容,使其成为初中生的必修课,以确保禁毒教育落到实处。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卫生”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毒品祸国殃民,原来只是人们对旧中国历史创痛的一种记忆。然而现在,毒潮正在步步逼近国门。据统计,全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已超过68万,涉毒地区达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已由毒品过境国转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更值得警惕的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几乎不知“毒品”为何物。毒品由于其种类不断翻新,各国还没有在毒品定义上形成共识,目前较为通俗的定义指“以各种方式吸收进入人体并最终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各种非食物的自然物品或化学合成物品”。具体讲,主要包括海洛因、吗啡、罂粟(鸦…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最后十年起,吸毒在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界关于吸毒现象的研究,以定性研究和政策评估为主,且大多从吸毒者个体层面出发,去理解这一成瘾行为获得和戒除的社会机制。本文则尝试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县级建制区层面,究竟哪些结构性因素决定了区域内毒情的发展趋势。利用公安部禁毒局网络数据终端“禁毒效果评估平台”中“区县信息”板块2006—2008三个年度的相关信息,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以“新增吸毒人口数”这个反映区域毒品流行趋势的高效度指标为因变量,本文对理论假设的多组自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有助于毒情扩散的)风险因素和区域毒品社会控制力度———进行检验。作为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位的一个尝试性定量研究,为毒品控制这一研究领域贡献了初步的可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每年有二十万人死于吸毒,一千多万人因吸毒而丧失劳动能力,每年全世界在毒品上的消费金额高达一千六百亿美元。毒品,已危及人类的生存。与此同时!随着吸毒者年龄的下降以及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普遍存在,禁毒已成为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严峻问题。为了使人们能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由义乌市婺剧团、公安局、、文化局等单位组成的送戏下乡小组给我校师生带来了现代剧“黑色惊叹号”。该剧以生动的事例、科学的道理和演员精湛的表演,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禁毒教育。“黑色惊叹号”一剧讲述了一个名叫何小初的失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我国西南、东北、中部四所工读学校初中部的264名学生为被试,深入探讨工读生毒品使用行为的特点以及各环境因素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工读生毒品使用率为32.2%,呈现出低龄化、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和女生吸毒率较高的特点。(2)父母、同伴因素和工读生吸毒行为显著相关,父母、同伴吸毒行为越多,对毒品态度越开放、亲子互动越差,工读生越容易出现吸毒行为。(3)同伴吸毒行为与态度在父母吸毒行为与态度、亲子互动和工读生毒品使用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御毒品侵袭,坚决与毒品犯罪活动作斗争。同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反麻醉品的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也就是常说的国际反毒品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