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石潭记》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迁谪永州时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刻画了其凄清的境界,又抒发了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作为一篇流传千年的山水游记,本文在景物描写上也是独树一帜、颇具匠心的。在描写技法上,作者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石至奇、水至清、鱼至乐、境至凄。  相似文献   

3.
窦建丽 《现代语文》2011,(11):77-78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品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握柳宗元山水游记所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宝库中,山水游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立于伟岸的文学之林。南北朝郦道元。注重山川景物特征逼真的描写,以隽永传神的特点一开游记文学之先河。其《水经注》堪称山水游记文学之首。唐宋时代继承了这一优秀而且又有所创新,形成了山水游记文学的新的艺术高峰。这一时期的山水游记已不同于初期那种祖国山河纯客观的描写,而是显示了情景交融,文情并藏的写作特色,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柳宗元、欧阳修、苏  相似文献   

5.
欣赏山水游记散文,视角应该是多元立体的。从作者的景物描写到景物寄蕴的丰富情感,再到出世入世的哲理揭示,都是我们要欣赏的界面。中国文学史上,历代散文浩瀚纷繁,数量庞大,佳作卷卷,特别是山水游记作品,被世代文人奉为至宝,世代相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多个单元编入了这些精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独辟蹊径,成就突出,历来为人称道。他借写山水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寄寓自己对政治、现实、人生遭际的强烈感受,一篇篇山水游记中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折射出作者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本文试图探寻儒释道精神及影响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和谐统一:儒家的骨骼、佛家的经络、道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游记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走向完善的.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景物美好的句子,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但这些诗中的写景只是只言片语,起着比兴的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记大多只对山水作客观的摹写,只能说是不成熟的山水游记.直到唐代时期,游记才进入成熟时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种文学样式的成熟,从此,山水游记才开始大量的涌现.杨万里写了五篇以写景为主的山水游记,我们通过他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相比较,来体会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10.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创作于作者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淑文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作者因为政治上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于山水,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中寻找精神寄托。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 态”,突玻了六朝以来对自然景物作客观摹写的旧习,融情于景,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自然的人 化”,具有独特的特征。总起来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我国游记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要点学习这篇游记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使用凝炼的语言描写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二、自读指要 1、山水游记是以客观景物及环境为描写对象。大约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从描写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感情,但重在写景。第二种在描写景物中,又穿插写作者心情,使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揉为一体。下列文章属于哪种写法: 《小石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登泰山记》 2、登泰山,可记的东西很多。但作者把记叙的重点都集中在什么上?为什么要这样写? 3、句中加点的字为什么用得好?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一切色彩皆情之色彩,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他自身命运有一定相通性,景物寄托了他内心的压抑感、沉重感、荒废感和被弃感。所以,无论是文中散发出的色彩,还是印在读者心中的心理色彩,都被染上了幽冷浓重的青色。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游记作者群中,明代的袁中郎是个大家。他的游记表现了山水的自然美,从而在显示艺术的美质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体现了他的美学追求。同是擅长纪游的散文家张岱即云:“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宗元,近时则袁中郎。”中郎游记曾对晚明及其以后的游记产生过大的影响。中郎记山水,既不是刻板地摹山范水,也不是简单地融情于景、或淡化景物描写、强化议论色彩以显露作者的生活感受,而是把写山水美和人情美结合起来,充分地无所顾忌地写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身处山水之中的审美感受。如在《荷花荡》、《虎丘》等  相似文献   

17.
袁圆 《学语文》2005,(5):35-35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素有游记鼻祖之称。他的山水游记,特别是他在谪居永州十年中写下的山水游记,尤为后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既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写照。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即寓情于景,借写幽邃之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一、移步换景,依次展示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它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本文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表…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期政治家、古文家王鏊山水游记虽师法柳宗元,但又表现出与柳文明显的不同之处,究其原因,则与王柳二人的创作心态有关。柳宗元一生官运不佳加之执着敏感的性格,使得他的创作心态极其复杂,他的山水诸记多以景物来联系自身遭遇,显得渊深峻洁、意长情绵;王鏊一生仕途顺畅、性格豁达开朗,因而他以十分平和的心态游山玩水,他的山水游记多是对景物的客观描述、有时也会抒发哲学性的思考,表现得清丽闲适、自然流利。总而言之,柳宗元山水游记是敏感失意人最孤独的告白,而王鏊山水游记则是豁达游玩者最放松的姿态。  相似文献   

20.
明代既是武当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武当山游记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武当山游记创作,在景物描写方面注重对神韵的追求;同一景物在不同作者笔下,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神韵。在游记景物描写中又因作者们情感的不同,使他们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