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1868年3月28日,他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市),父亲是一个细木工匠。不到6岁时,父亲因害霍乱去世,母亲送他寄居在外祖父的家里。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希望     
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父亲那时三十六岁,三个儿女,我十二岁,妹妹八岁,弟弟四岁。  相似文献   

3.
也许有一天,我会告诉父亲,我知道那天他为我所做的一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0岁那年,我带着我的两个朋友来到了消防站,向他们炫耀着父亲的能耐,并想试试能否从他那儿给我们每人弄到一瓶汽水。在我带着他们参观了消防站之后,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要求。我察觉到了父亲的声音有些犹豫,但他还是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出手的懦夫,他不是英雄。那时候,我经常跟哥哥打架。每当我们兄弟俩发生冲突的时候,父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常常跟我和哥哥说到一句话:"打还是不打?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你必须学会选择。"我觉得父亲简直不可理喻。他是我们的父亲,他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说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     
<正>父亲口吃,时重时轻,关键看什么人在场。小时候听过父亲做报告,记得我站在礼堂门口,听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他结巴一句,好生奇怪地回了家。父亲行武出身,但有些文化。据父亲讲,五岁时他的祖父天天背他出岛去读书。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顶端,有一狭长的间歇半岛,叫镆铘岛,名字古老而有文化,取自宝剑之名。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从那座奇妙的岛屿中走出来,当了兵,参加了革命。因为有点儿文化,一直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干到政委。父亲曾经轻松地对我说,他们一同出来当兵的人有39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出走     
佚名 《初中生》2009,(6):38-39
母亲第一次出走,是在我六岁那年。我五岁时,父亲煤气中毒,双耳血流如注,接连做了三次手术,家里欠下一屁股债,才将父亲从死神身边抢回来。父亲病愈后,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母亲对父亲说,她要出去打工。父亲不同意,但母亲还是走了。  相似文献   

7.
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这已经是1978年春天。父亲早已退休,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嘛这样难  相似文献   

8.
正刚过完春节,我哥就给我打来电话:他感觉父亲可能患上了大病。春节放假前后的一个多月里,我哥回到老家,守在父母身边,发现父亲身体有恙。他带父亲来到我生活的城市问诊,我们为父亲申请做了3次活检。报告最终显示:父亲直肠上的肿瘤是高级别腺瘤,属于癌前病变,尚未发展到癌症。每天晚上,我哥都睡在医院走廊或病房过道。他不愿让我替班,理由是:"你身子本来就弱,白天还要照顾孩子,写稿子。"看着我哥沉默寡言、行色匆匆的样子,想到他16岁就出去打工被人骗被人欺的那些过往,又想到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出走     
母亲第一次出走,是在我六岁那年.我五岁时,父亲煤气中毒,双耳血流如注,接连做了三次手术,家里欠下一屁股债,才将父亲从死神身边抢回来.父亲病愈后,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母亲对父亲说,她要出去打工.父亲不同意,但母亲还是走了.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父亲真的老了。记得我不到1岁的时候,他得意地抱着我四处向人炫耀:"嘿嘿,这小子是我儿子,聪明,将来肯定是个小神童。"上幼儿园时,我最盼望的就是周末了,因为父亲会从教书的小镇上回到位于县城的家里,母亲会做一周一次的青椒肉片。我的受虐生涯开始于小学。挨打,有无数的理由;被表扬,记忆中貌似没有过。《圣斗士星矢》热播时他不许我看,我就透过别人  相似文献   

11.
父亲说当时他真想把我接回家,但他不能那么做,他只能在寒风中送给我一顶木制头盔,因为他要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我16岁那年的冬天,父亲让我利用寒假到外面打工。他与做建筑承包商的朋友说好了,让我去建筑工地做帮工,每小时付给我95美分的工钱。我并不想去打工,好不容易才放寒假,我希望能和朋友一起开车兜兜风,或是站在百货商店的门前,  相似文献   

12.
苦痛会消失,唯有真爱永留心间。父亲与我谈话时,他总是会先说一句:"我今天告诉过你我有多么爱你吗?"从这句话我能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已迈入老年,体力大不如前,然而我们父女间的感情却是一日比一日深厚。到了82岁,他已有撒手而去的心理准备,而我也想让他早日脱离病痛的折磨。我们紧握彼此的手,笑着和对方告别,但眼中仍是忍不住充满  相似文献   

13.
瑞玉 《小火炬》2010,(1):58-58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一个穷苦的家庭。他的父亲在波恩的宫廷里担任乐手,靠微薄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贝多芬从小就展露出了音乐方面的天分。11岁时,贝多芬拜音乐家尼法为师,尼法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教法非常严格,贝多芬常常累得精疲力竭。  相似文献   

14.
书缘     
书缘徐幼平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于.我病在炕上.温暖的田光射进窗子.炕头铺满了光明的方格.我从父亲的枕头底下翻出了一本书-《备迅全集》,已记不清那时到底8岁还是9岁.但那本书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正文学作品.父亲原来有许多书.后来文革烧书,他将书藏在炕洞里...  相似文献   

15.
"爸,我要考大学。"我的哥哥大我6岁,如今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在我印象里,哥哥学习一直很好,老师说他是考大学的好苗子。那时候,父亲远在四川大西南当建筑工,月工资只有64元,他每月寄回家40元。一次,父亲的工友同情地对母亲说:"梁师傅太节省了,舍不得到食堂买菜吃,两分钱买一块豆腐乳,能吃3天。"这话被哥哥听到了,父亲的工友一走,哥哥哭了。见哥哥哭,母亲便劝他:"儿子别哭,家里的日子再难,妈也要想方设法供你到  相似文献   

16.
给父亲的礼物总是很难选,对父亲说爱你总是很难开口。6月的第三个期日是父亲节,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父亲——有段话这么描述儿子眼中的父亲:5岁时,儿子说“:爸爸什么都懂,真了不起!”15岁时,他说“:爸爸许多地方说得不对!”25岁,他说“:老头子什么都不懂,迂腐得很!”35岁,他说“:爸爸说得也有些道理。”45岁,他说“:爸爸当初的意见果然英明!”到了55岁,儿子感叹“:天哪!如果当时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就好了……”“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你和父亲,这两个互为身、影,又互为对手,因血缘而注定要联系在一起的男人,相处得…  相似文献   

17.
父亲七十多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脚蹭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八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做父亲的威严。  相似文献   

18.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青年叫尼沙巴尔,他爱上了一个姑娘———漂亮的伊妲沙丽,伊妲沙丽也很喜欢尼沙巴尔。他们日夜思念着对方。有一天,尼沙巴尔与伊妲沙丽去约会的地方,两个人坐下来后,尼沙巴尔说:“伊妲沙丽啊,明天我请媒人带着礼物去见你的父亲。”伊妲沙丽听了以后很高兴。她回到家里以后,但等待她的却是一个不幸,原来一个有钱的店主在向她父亲要债。这个店主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他对伊妲沙丽的父亲说:“你应该记得,你还欠我的钱吧!”伊妲沙丽的父亲说:“当然记得,我不会忘记的。”“那么,后天你把钱都还给我,要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林肯的父亲是鞋匠,在他当选总统首次 到参议院演讲时,有的参议员用他的卑微出身羞辱 他。林肯毫不自卑,他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做总 统可能永远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好。此时,总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画面     
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了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他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