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牛顿第一定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始终是一个难点 ,因为在进行此项规律的教学时 ,学生尚未形成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形下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因而无法真正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只好被动地接受有关解释。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呢 ?很显然 ,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出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起源 ,将这一认识路径提供给学生的话 ,问题就将得以解决。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他擅长于动手制作各种实验仪器 ,具有高超的数学演绎本领 ,精于思想实验的逻辑思辨手段 ,在有关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体运动、相对性原理和天文学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理化》2011,(2):36-36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罗伯特·克瑞丝、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布鲁克,曾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2005年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选出的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托马斯·杨的双缝电子干涉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罗伯...  相似文献   

4.
一、外推法。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时,因为当时实验水平所限,无法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论断,只好求助于间接证明。由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做匀变速运动,外推到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外推法”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但应指出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都要经过实验的证实才能得到承认。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推理方法有较高评价,他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的功绩不仅只在天学,在力学和机械学中,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发现了自由落体的规律。他还发明了绘图仪。更重要的是伽利略创立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即实证的方法。现代科学的所有成就都可以说源于实证科学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子》2004,(8):43-43
“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但是,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教授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564-1642)却对它提出怀疑。因为他通过钟摆的实验发现,在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为了证实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伽利略和学生在室内做了各种实验。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让他的学生,登上比萨斜塔,去做一个公开实验,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律”。学生分别登上斜塔的二、三、五层和塔顶,伽利略指挥,学生依次让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往下掉。出乎人们…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实验总是有误差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去面对有误差的结果.在"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中,因为仪器的限制,实际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值与标准值差别较大,甚至于学生觉得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所以有时候实验中的误差是致命的."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实验中有摩擦阻力的存在,包括空气阻力和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阻力,它们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韩柏林 《物理教师》2008,29(6):23-24
钱毛管实验又叫牛顿管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2章第1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首次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的错误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从而推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物理的先驱伽利略之所以能建立起加速度、惯性的概念以及发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与单摆的振动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而得出的.牛顿在物理学上的光辉成就也是建立在惠更斯、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实验的基础上的.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同样是建立在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等人的实验基础之上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是中学物理  相似文献   

10.
在自由落体教学中经常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由伽利略公式s=1/2gt~2可知,路程是时间的二次函数,为什么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轨迹是直线而不是抛物线呢?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定律时所进行的思想实验为例证,提出了思想实验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理想性和似实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习题是高中《物理》(实验本 )第 43面第 12题 ,题目如下 .题目 已知一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为 a.试证明 :在一段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 t2 时刻的瞬时速度 .这道题在以前使用的高中《物理》(必修本 )第 78面也出现过 .因为题目出现在直线运动内容后 ,所以 ,教学参考书把物体的运动作为直线运动处理并给予了证明 .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这条规律对所有的匀加速运动都适用 .现就一般情况证明之 .一、证明1.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 ,加速度为 a,初速度v0 与加速度 a之间夹角为 θ.如图 1所示 …  相似文献   

13.
谁先落地?     
把重量不同的物体从高空同时丢下,谁先落地?现在人人皆知是同时落地。可在四百多年前,人们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为此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登上比萨斜塔,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丢下,结果同时落地.  相似文献   

14.
一、单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说法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物体速度不增大也不减小,但加速度不为零。 B.物体加速度减小,但速度却继续增大。 C.物体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同时保持不变。 D.物体加速度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2.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在时间Δt_1内速度由零增大到v_0,在时间Δt_2内速度由v_0增大到2v_0,设F在Δt_1内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50面在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写了这样一段旁白:后人在用伽利略的器材重复他的实验时发现:铜球沿斜面滚下,如果斜面倾角超过5°就很难准确计时.伽利略把他的结论外推至90°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后来,他的外推被实验证实了.学习到这里,学生都很想知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其加速度越大2.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1后,受到一个与v0同向的恒定外力作用而继续运动。在图1所示的各图象中能3正.两确个定性相描互述垂这直整的个共运点动力过F程的是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如果F1对物体做功3J,F2对物体做功4J,则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A.5JB.1JC.7JD.12J4.已知声波从空气…  相似文献   

17.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要用有力的事实证明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同时落地;第二,要设计实验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中自由落体一课,分析了传统教学中打点计时器法和频闪摄影法两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介绍了通过手机慢动作视频录制探究自由落体规律的新的教学处理方式,实验中通过利用手机慢动作录像记录物体运动路径、运用Camtasia Studio8软件采集数据和Excel软件分析运动规律,克服教学中自由落体过程可视化较弱、实验数据和结论相差较大的难点,以达到形象、直观、准确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种语言. 400多年以前,意大利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名叫伽利略(公元1654~1642),他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并在比萨斜塔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后来又写出了巨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可称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这位物理学家对数学有一个绝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大多数教师的教法是:讲述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重点演示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最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课堂平淡无奇,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少.笔者听过几次这节内容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有的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物体由高处滑到水平面上时,水平面粗糙程度对物体滑行距离的影响;有的改进了伽利略斜面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直观.但是伽利略是怎么想到将两个斜面对接呢?为什么要先研究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小球会运动到等高点,然后把另一侧斜面倾角变小直至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