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是一种运用背景材料,分析解释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由于解读性报道与社会现实接近性强、新闻信息含量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其传播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解读性报道出现的原因,总结了解读性报道的类型、做好解读性报道的方法,认为在当今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众媒体加强解读性报道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和引导舆论,还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品位和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陈斌 《新闻世界》2010,(8):83-84
由于经济类报道的专业性特质,往往造成新闻报道亲和力不够、报道手法单一的现象。本文以合肥电视台为例,提出了一条探索之路——增强城市电视媒体解读式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报道的"有用性、实用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是个富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存在诸多问题,如报道形式程序化、没有同期声、采访报道语言书面化等.时政新闻重点要改进创新典型报道、时事政务报道、发展成就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政策解读报道.  相似文献   

5.
解读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解读性报道综合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运用唯物辩证原理,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审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报道从单角、被动、说教、感性,变为广角、主动、启迪、理性地反映客观现实。解读性报道具有一般新闻报道所共有的特征,都是  相似文献   

6.
刘萍 《大观周刊》2012,(10):57-58
我国政策报道从报道内容上来看可以概括为政策文本报道、政策决策报道、政策执行报道;从报道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发布性报道、解读性报道、述评性报道。目前,我国的政策报道肩负着传递政策信息、宣传政策精神、营造政策环境、监督政策执行、发现政策问题等使命,同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艳君 《记者摇篮》2005,(11):21-23
媒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手段.帮助受众对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进行解释的报道,称为解读性报道。它应受众对信息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需求而产生并大行其道。作好解读性报道,对党报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服务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在当今依然呈现出新颖的形态特征,其中透露出的报道策略以及传播技巧的嬗变,包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本文尝试以25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对国内媒体(主要指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手法改革的关键事件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脉络和报道策略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5):28-31
以揭露为主题的调查性报道,在采制过程中更依赖于匿名信源的信息提供,而匿名信源使用本身是新闻界富含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本论文致力于从伦理学视阈去解读匿名信源使用问题,以动机效果辩证统一的伦理是非界定准则分析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使用中的种种矛盾,试图从伦理层面为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的使用提供评判依据与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中国梦”系列主题报道力求既有见人见事的生动故事,又有国际视野的分析解读,对内对外齐头并进,从不同角度深化“中国梦”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报道.新华社各业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设相同、相近或不同的专题栏目,多种形式报道有机统一,齐声唱好“中国梦”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叶秀少 《中国广播》2009,(12):34-36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广播应保持对重大问题的敏感,展开全方位地解读和报道,这是媒体在经济报道中应尽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通过精心策划,注重典型引导,开阔报道思路,突出民生视角,增强广播经济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4.
编辑力是一种创造力。编辑在处理经济稿件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编辑力,在对稿件价值作出判断后,运用编辑的各种手段,会使稿件的指导性、贴近性、可读性更强。找准作用点做好政策解读在编辑工作中引入“力”概念,会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和指导性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对于新闻编辑而言,既应具备极强的新闻敏感性,对稿件价值的判断能力和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并且要找准作用点,选准角度,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进行解读性报道,会对经济报道这块“难啃的骨头”起到软化作用。长期以来,读者心目中的经济报道,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教训人”的样子,造…  相似文献   

15.
表扬与批评是统一体的两部分,合二为一成为有机统一体:新闻的正确报道,这是作对“正面报道”“批评报道”的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6.
典型报道如何突破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是我国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和传统法宝,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遭遇了不少的尴尬.人们对典型报道的读解可分为三个阶段:偏好阶段、协商阶段、对抗阶段.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人们比较能接受典型报道中的先进人物报道.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阅读典型报道时赞同媒介的主导界定,但是对信息持矛盾心理,解读典型时保留了自己一定的观点.至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从某种角度讲,典型报道则受到了大众的抵抗.  相似文献   

17.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18.
地市报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般性综合报道多,鲜活典型报道少;专业术语、统计数字堆砌多,具体分析、深入解读报道少;枯燥乏味的公文语言多,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少。”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9.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或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完成的报道方式.由此可见,采写好这样的报道,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采写好调查性报道,笔者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