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名称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全国党员人数主要领导人中共一大1921.7上海1354陈独秀中共二大1922.7上海12195陈独秀中共三大1923.6广州30420陈独秀中共四大1925.1上海20994陈独秀中共五大1927.4—5汉口8057900陈独秀中共六大1928.6—7莫斯科1424万多人向忠发中共七大1945.4—6延安755120万毛泽东中共八大1956.9北京11331073万毛泽东中共九大1969.4北京15122200万毛泽东中共十大1973.8北京12492800万毛泽东中共十一大…  相似文献   

2.
1932年陈独秀被捕后没有被国民党杀害,而是被公开审判。这种结局是三十年代社会矛盾的产物。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并成为共产党反对派——"托派"的领袖,使国民党对陈独秀的处置变得复杂。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巨大影响使国民党利用对陈独秀的公审来进行民主,训政的宣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高一“试验修订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3页明确指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而此前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却从未提及陈独秀的名字。对此,高一新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把陈独秀作为起义领导人并排在首位,是对历史的尊重”。那么,陈独秀与这次起义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当时该刊并不显眼,作者来源亦很狭窄,发行量也并不大。《新青年》的名声鹊起,及至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全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其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以后的事,这与胡适的介入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探讨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示范意义,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当时该刊并不显眼,作者来源亦很狭窄,发行量也并不大。《新青年》的名声鹊起,及至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全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其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以后的事,这与胡适的介入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探讨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示范意义,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90年代以来,史学界同仁更注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陈独秀的评价、关于“二次革命论”思想、陈独秀的爱国思想和抗战主张、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问题、在党内实行家长制统治问题、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的研究和陈独秀与胡适、梁漱溟思想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实事求事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陈独秀早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陈独秀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认为妥协性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最大特征,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中国资产阶级将成为国民革命的对象;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作用,陈独秀给予了肯定;在对待农民阶级及农民运动问题上,陈独秀反击了社会上反动势力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倡导武装平民。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变迁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瑞金→陕北地区→西柏坡→北平。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立于上海,主要原因是:1.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心和工人阶级的聚集地,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地和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城市。2.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3.共产国际的作用。1920年4月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上海,参与…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及其前后,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虽然受到多次冲击,数度变革,但其制度终未脱离封建性质。陈独秀予以揭露的同时,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教育应成为改造社会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奴役的工具,特别强调教育要跟社会紧密结合;教育要成为平民教育。这些教育主张,对当时中国新文化教育启蒙运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人手,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取得的最伟大的政治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与陈炯明尽管分属不同阵营,但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20世纪20年代,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赴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与陈炯明短暂合作,并结下了不错的私人友谊。陈炯明与孙中山在广州决裂后,陈独秀与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支持孙中山,反对陈炯明的背叛行为,陈独秀与陈炯明由此成为势不两立的政敌。两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也为那个时代诸多重大事件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环境提供了别样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在陈独秀的关心、支持下翻译、出版的。陈望道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独秀从北大图书馆借来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供其翻译时参照;当译稿脱手后,他又亲自审阅把关。为及时印行《共产党宣言》,陈独秀积极筹措出版经费。陈独秀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传播者,而且把《共产党宣言》作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陈独秀病逝。对此不同政治派别和立场的知识分子与政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有沉默不言者,有哀声痛哭者,有暗自庆幸者。文化人对陈独秀思想启蒙的肯定,政治人物因为观点立场的分歧而措辞不同的评价,让陈独秀去世之评价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要不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以及如何中国化等方面。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构想,为起义运筹决策。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集中力量;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把握火候。为保卫起义的胜利果实,陈独秀主张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抵抗,准备防御战争。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1920年武汉和上海两次南下之行在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中起了重大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在行动上开始同情劳动者,积极参加工会活动,重视无产者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大学教育思想已有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对他在蒙学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原因或许在于资料的匮乏,也或许在于他的蒙学教育思想体系不完整甚至还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陈独秀对蒙学的思考并不亚于对高等教育的思考,他在蒙学方面提出的某些观点对今天的义务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