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玉 《初中生》2011,(2):40-4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是书伴随着我成长。孩童时代的我是在妈妈讲的故事中长大的。那时的我并不识字,却很喜欢"读"妈妈手中的童话书。少年时代的我,最爱的是校  相似文献   

2.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同学们,似乎特别容易受到孤独的侵袭。 一个17岁的女生,这样诉说自己孤独和渴望理解的心情:“现在我强烈地感到孤独,周围那么多人,却没有我的知己。  相似文献   

3.
王春 《宁夏教育》2009,(5):69-70
当教师多年,读了不少书,而最常读的一本“书”还是学生。别看他们是幼稚的孩童,在我眼里却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不读懂他们,就无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做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更要静下心来研究孩子并用心解读他们,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从3岁到6岁,从6岁到10岁,从10岁到12岁,再到如今的14岁。从无知稚嫩的孩童到现在的少年,一切都变厂。看似缓慢,感觉却像突如其来。回首14年,心情是复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7,(2):91-92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学习汉字的6岁至12岁新加坡孩童智商比英国、德国和澳洲的孩童为高,可能与他们学习有象形特性的汉字有关。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书     
从懵懂孩童到为人师表,这一过程中我读过一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属于母亲的书。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当然这书是不允许作为小孩子的我乱翻的。我第一次看这书,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  相似文献   

7.
"这才明白:能读懂童话的,并不是六岁的孩童,而是十八岁的我们。"这是十八岁的作者重新翻开尘封的童话书时得出的感悟。或许童年时代看不懂童话,是因为童年本身就  相似文献   

8.
重庆一名8岁小男孩经常凌晨起床,从书包里拿出书和本于,在黑暗中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孩子这是怎么了?经医院心理专家诊断,由于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度安排繁重的课外作业,导致孩童梦游。  相似文献   

9.
"十岁是人生的第一篇章!十岁,我们从一名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名阳光少年。十岁,红领巾陪伴我们成长……"江滨小学"小精灵中队"的队员们,为庆祝自己的十岁生日,举行了一次特别的集体生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17岁。17岁时你在做什么?是躺在母亲的怀里撒娇,还是一个人沉沉遐思做着花季梦?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这样一位17岁的成都女孩,前不久,她受联合国副秘书长的特别推荐,作为中国惟一的代表出席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青年环保论坛,在论坛上出尽风头,且凭实力力挫群雄当上了联合国的青年环保顾问!  相似文献   

11.
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当初为何会将这本《十七岁开始苍老》收入囊中,也许是书的名字颇具吸引力,或是这又是一本网络小说,又或是其作者的网名实在奇特……谁知道呢?世间有太多的事情都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是吗?如今的网络小说已经是遍地开花。“痞子蔡”的《雨衣》《爱尔兰咖啡》等都已在学生中传播。从学生们的反映以及其销售量得知,这些书果真是很受欢迎的。在我看来,《十七岁开始苍老》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他的语言特别的平静,像静静的河水一样从心头流淌过,他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却能让人有一次看完的冲动。在序言…  相似文献   

12.
千千阙歌     
17岁那年上大学,母亲本说好了要送我,但在临走的那一刻却变了卦,兴高采烈、满怀着闯世界念头的我,并没有注意到她挥完手转过身去时眼角的那一瞥闪光。父亲送我到车站,我还穿着那个夏天一直穿着的短裤和背心,脖子上挂着一串钥匙,满不在乎的样子,一种孩童似的想装潇牺的幼稚。父亲  相似文献   

13.
爸爸·书·我     
爸爸特别爱书。他每天至少有2小时看书的时间,老是看见他捧着一本书细细品读,读到精彩之处,就会念出声音来,有轻有重,津津有味。如果我和妈妈从他身边经过,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他很会利用时间看书,出门都要带上一本书。有一次,他在上海火车站等车,离开车时间还有3个多小时,他不看景,不逛街,在广场上,随便找个台阶坐下,周围一片嘈杂,可他却安安静静看了几小时的书。他看的书很多,有的书名字我都没听到过,什么《做个high大学生》、《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等等。他说话也“话里带书”,张口就是“书使人……”“书是…  相似文献   

14.
陈季良 《师道》2005,(7):9-9
这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虽没有徐力弑母般的惨烈,却也让人扼腕叹息,因为这发生在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身上。“我就是要让妈妈伤心!”这话出自于一个孩童之口,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也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反省。  相似文献   

15.
一卷书香 14个春秋转眼度过,我们已经由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青年,而书也一年一年地陪我长大。书架里罗列得整整齐齐。就是它让我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正>家里书满为患,每到年底,总要清理一番。我的方法特别简单,让妻子翻开内页找有没有写字。一般来说,没有写过字的书,肯定会被列入淘汰之列。记得去年年底搬家的时候,帮我搬家的人面对一大堆打包好的书,直接发怵。书多而不能本本都认真读,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遗憾,所以我仍然只算个藏书多过读书的人。从来没有整理过自己的读书历史,但是回头想想,有些事还真可能是冥冥中早就注定的。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对书有一种执念。常常问自己,这种执念来自于哪里?印象中,孩童时  相似文献   

17.
(一)一天,李强在去写字楼寻觅顾客的路上,看到游乐场有许多老人、小孩在尽兴玩耍时,他也不由自主地走进游乐场。“外婆,我要嘛!”一个约两岁半的男孩在恳求奶奶什么。李强想,这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怎能不满足孩童的愿望呢!李强将公文包放到水泥凳上,蹲下,微笑着地对孩童说:“小朋友,告诉叔叔你要什么?”原来,这位小男孩特别喜欢荡秋千,只是今天外婆的手关节风湿病又犯了,不便将小孙儿抱上坐板。李强毫不迟疑地将孩童抱起放到秋千坐板上,并扶着孩童跟随秋千前后荡动起来。看到孩童玩得十分高兴,李强又领着他玩了吊环、…  相似文献   

18.
平均年龄只有17岁左右的中职生志愿者,在世博这一广阔实践平台上迅速成长为实践职业技能和展现职业精神的社会人。一提起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人们总会习惯性地想起“小白菜”。其实,在世博园区、在虹桥机场、在上海很多个游客密集的场所里,还活跃着这样一群没有身着“白菜服”的中职生志愿者。他们基本都是90后,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然而,他们对于工作的热忱与认真却毫不逊色于其他志愿者。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现在正读高中一年级。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因为文学的宝库赋予我广阔的读书空间,而读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让我懂得书中只是个小世界,书外却有个大世界。我们在港湾的小世界里学凫水,正是为了到沸腾的大海中去破浪远行。正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可以准确地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2006,(6):51-52
陆永康跪着行走,跪着求学,跪着自修,跪着执教。虽是跪着,他却挺身而出,为山乡孩童撑起一片被知识和理想照亮的朗朗晴空。他跪遍大山深处劝得孩童返校;他身兼数职,清贫辛劳,数十年如一日,孤身执教整所小学;他跪教36年,硬是让全村乃至邻村的孩子一个个都上了学,脱了盲。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