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性地位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下,中国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技艺术教育中的尴尬地位与处境,日渐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的认知有待深入。文章结合古今教育理念,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音乐文化具有的品格,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性地位的认知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加入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继承、弘扬与发展本土的民间音乐文化,保护区域艺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丰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审美等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在培养高校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史与欣赏、作曲技术理论与创作和音乐表演等四类课程。  相似文献   

4.
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种特定属性的文化,学校音乐教育肩负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具有辅德益智和审美的功能。本文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功用和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等三个方面,就音乐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音乐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密切联系,教育管理者应该善于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善于把握传统文化和谐理念的审美取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加强教育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音乐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梁寒 《儿童音乐》2013,(12):47-49
音乐课程改革以来,面对从结构到体制都全新的新课标,音乐教师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仅仅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这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8.
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是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目标和大学生身心特点而开展的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形式生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最为广泛的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平台,推动艺术教育在全校范围内的普及,营造浓厚、高雅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而且还在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优秀的音乐文化对于校园中的个体和谐、文化和谐以及集体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促进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姿多彩的宽阔平台和丰富高雅的精神食粮,能丰富学科体系,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使整个校园达到协调、和谐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重视构建符合校情、促进和谐发展的音乐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吉林教育》2009,(7):62-63
伴随着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多元文化应运而生,各民族国家都在为保护、传承和挖掘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艺术而做着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多元化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手段之一,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强调教育者应对学生的民族属性和民族文化影响予以重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中不仅应包括主流音乐文化,还应当体现非主流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特征,建立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异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宝藏,彰显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在全球一体化“和而不同”的共融文化环境中具有平等交流的话语权。毋庸置疑,多元化民族音乐教育是达到跨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其文化的发展也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我国理工科大学的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以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一门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声乐演唱的"民美结合""民通结合""美通结合""民美通结合"等演唱方法不但形成"声乐演唱跨界现象",促使声乐演唱和文化意识的多元化,而且对审美文化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化、宗教启蒙、大众消费三个方面,对构建当代传统文化,乃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和谐社会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表现和谐文化的最好形式之一。“爱国歌曲大家唱”以符合当代社会与时代整体审美文化需求的强大声势,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声乐文化视角探讨“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本质有:“共享性”、“艺术与社会的互融性”、“变化性与传承性”。它对先进文化持久地传承和发展,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丽水学院是浙西南唯一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植根于有着厚重的区域畲族音乐文化资源这一丰润的沃土,以民族学学科为依托,为传承畲族音乐文化搭建平台,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艺术教育中寻求自身的定位,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构建合理的教学机制,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真正求得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与"统一"。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师资队伍、音乐创作等方面都为畲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音乐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应成为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培养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提出了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依饭节是仫佬族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节庆活动.依饭节文化中蕴涵着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齐家爱国的美德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自觉自励的村民自治法则、神灵与世俗合一的精神境界、歌舞乐一体的民间艺术,这些都体现了较高的当代传承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饭节文化的认同受到了冲击.因此,有选择地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