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一线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变,推进科学课堂教学的变革,本文主要从社会属性、知识属性、人格属性三维视角检视了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属性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2.
非学历证书考试属性是其本质的外在表现。作为一项检验或甄别考生是否达标并授予相应证书的活动,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科学属性、教育属性和产业属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是教育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教育的二重性。“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二重性的全面概括和科学表述。  相似文献   

4.
李艳军 《考试周刊》2013,(96):23-23
推进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具体到电视上就是推进电视事业和发展电视产业。电视是一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其性质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具有双重属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要充分发挥电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既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政治性,又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经济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决定着电视的发展变化,思考政治与市场的博弈,就是在思考传媒政治与经济属性的博弈,就是在思考电视发展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是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针对后IT时代开放复杂巨系统的三大特征,从教育的社会属性、科学属性以及管理属性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慕课”可能对未来高等教育变革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具有两方面属性 ,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精神的自然属性是求真 ,即追求真理。它首先表现在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及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尊重与严格遵循。其次 ,又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树立 ,即求真务实的处世原则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的社会属性是求善 ,即以关怀人类、造福人类为宗旨。人是地球的主人 ,也是社会的主人 ,更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力军。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造福于人是社会实践的最高目的 ,也是科学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 ,科学精神始终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是真与善的统一。一方面 ,善为尺度…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科学坚实的基础上,论证建立武术科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武术科学的属性,设想出武术体系拟议图,以便使武术科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江南"的文学故事难以计数,它们构成中国文学最有情致的,也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江南"实际早已突破单向地理学意义的框制,它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符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材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整合、应用、拓展江南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科学构建语文教学的文化平台,势必能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光"专题中的不少文本并不是典范的说明文,而且其说明方法也不够典型。如果以"说明文单元"这一概念来界定这一专题的文体特性,以"学习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来确定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是失之偏颇的。"科学之光"专题中的文本应当属于科学内容的理论类、实用类文本,该专题的人文性教学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工具性教学目标是探究科学表达。  相似文献   

10.
执政资源属性是当代中国党报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否有利于执政,应成为衡量党报办得好不好以及对党报的领导方式科学不科学的新标准。承认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要求党报不断扩大读者群、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传播要有实效,真正深入民心。承认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要求各级党委不但要支持党报改革创新,而且要推动和督促党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要善于领导和监督党报,改善对党报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