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广播业也曾陷入低谷,但后来却又重新崛起,也就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美国广播界诞生了一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而在今天的中国,随着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车轮拯救广播"的神话再一次上演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复杂的广播媒体环境,文艺广播如何焕发生机、重现昔日辉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的成功推出和运作,再一次证明新闻与文艺并举是发挥国家级媒体传播主力军作用和重要文化载体功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盛开 《新闻窗》2013,(1):77-78
广播、电视、报纸是传统的三大媒体,但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倾向观看电视的图像和阅读报纸的图片,特别是网络等新兴传播途径的兴起,更是冲击了广播的地位,广播作为媒介的传播功能有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广播媒体。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充分发挥出广播优势,广播的价值仍是不可忽视的。下面就以地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河源广播电台在报道当地两次地震灾害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栾轶玫 《视听界》2008,(4):52-55
今年初,南方雪灾中,广播以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一次考验了广播的传播能力。广播是兼具大众传播功能与通讯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在大灾发生通信、电力中断后,它是实现社会动员与社会整合最有效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第25届奥运会的报道,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新闻大战,各种新闻媒体充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仅向世人全面报道了奥运盛况,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各自的新闻风采。在这场新闻角逐中,广播以其毫不逊色于报刊、电视、通讯社的态势,再一次证明了它具有其它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广泛而众多的受众。说起广播的优势,一般都认为具有时效快、有音响、容量大、覆盖面广、收听便捷等等,但是,如果要问其它新闻媒体都不具有的广播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再一次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而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风雪灾害中,广播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广播是兼具大众传播功能与通讯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它在大灾发生通信、电力中断后,  相似文献   

8.
张彩  曹璐 《现代传播》2008,(2):41-42
日本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年的多发性灾害提升了日本政府、社会、媒介和民众的抗灾救灾能力,从而使日本广播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了"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这样的提法.广播在重大突发灾害面前如何起到"社会的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广播在媒介功能理念、重大灾害报道运作规则及应对机制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广播界来说,2008年初那场冰雪灾害报道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因为凭借全国各地广播人创造性的工作,不仅充分展示了广播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中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也使政府和社会对这一传统媒体的价值与特性有了重新的认识。业内更从这样一次大规模宣传实战中收获颇多,我们不仅检验了现代广播的综合反应能力,更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极好机会。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无疑将为广播提炼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徐欣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08-109
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伴随性接收终端涌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似乎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瓶颈。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微博"这一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塑造起广播的品牌形象,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做好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泓泉 《河北广播》2007,(2):38-39
在刚刚结束的中广协全国城市广播2006年度好新闻评比中,河北电台生活广播四篇参评作品再一次全部获奖,其中《女子打井队唐山省亲》全票荣获一等奖,另外两篇作品获得二等奖,一篇获得三等奖。2007年创优工作,生活频道又一个开门红。  相似文献   

12.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无线收音机广播(radio)在应对突发大范围灾害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突出地显现出来。地震发生几小时后,中  相似文献   

14.
广播,这个在电视出现之后被认为即将消失的媒体,却奇迹般的因为汽车产业、车载广播的发展而重获新生。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却再一次威胁到了广播的生存。近来风靡全国的打车软件卷走了车载广播的大批受众,广播发展面临新的困局。本文通过论证打车软件与车载广播融合的可能性,探求车载广播发展的出路,也期为打车软件的进一步成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再一次得到充分肯定。七中全会又把农业放在重点产业的第一位。这给农村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节目有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  相似文献   

16.
第25届奥运会的报道,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新闻大战,各种新闻媒体充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仅向世人全面报道了奥运盛况,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各自的新闻风采。在这场新闻角逐中,广播以其毫不逊色于报刊、电视、通讯社的表演,再一次证明了它具有其它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拥有广泛而众多的受众。首先让我们看看广播的时效优势。新闻最讲时效,而广播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只要有技术保障,广播报道与新闻事物可以同时同步。报纸再快,也要有排版印刷的周期,与广播不可相提并论。不过,如果与电视来比,广播时效快的优势就没有那么突出了。从传播方式看,电视与广播的速度是一样的,从巴塞罗那赛场传回的广播或电视现场报道,没有快慢之分,如现场直播跳水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对电视来说时效优势并不存在。当然,目前电视的摄录制作较之广播要复杂得多,技术要  相似文献   

17.
何东 《中国广播》2013,(9):18-19
从5·12到4·20,从汶川到芦山,短短5年时间之内,四川经历了两次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广播,为抗震救灾指引着方向,为灾区群众送来了温暖。第一,第一时间反应,应急广播组建。由于在5·12汶川地震中有过应急广播的实践,这次芦山地震一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电总局党组指导全国广播电视战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头条建设,调整节目编排,开展公益展播,加强科普宣传,发挥广电5G、应急广播作用,广播电视媒体主阵地、主力军的地位再一次充分彰显,为争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引发新闻事件的客观事件已经给当事人或公众造成了物质或精神的第一次伤害,而通过新闻的报道又引起或造成当事人或公众物质或精神的再一次伤害。而无意中造成的“二次伤害”的后果可能比第一次伤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媒体事件与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事件营销之“借势”到“造势”2005年的夏天,湖南卫视和蒙牛联手打造的《超级女声》火遍了大江南北,收视率节节攀高,蒙牛的“酸酸乳”更是创下了25亿的销售奇迹。人们再一次见证了事件营销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