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自由 ,其自由哲学的核心是伦理自由观 ,即自由伦理学。萨特自由伦理学的内容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入手,评述萨特“行动的和自我承担责任的伦理学。”论述先从他的自由观引出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然后评述他关于自我承担责任理论,指出这种理论与其自由本体论是格格不入的,无力掩盖其伦理观的个人主义实质,说明萨特的人道主义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互交织的、无法实现的。文章着力剖析、批判萨特的存在主义,纠正青年人“自我设计”的思想偏差,消除存在主义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其目的在于肯定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最后解放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萨特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学","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自由观是一种人道主义自由观。它在把人投向未来的同时,人也在不停的形成与创造中,人是人自己的未来。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自由问题是萨特哲学的中心问题,从前期的"绝对自由"到后期受到物质、社会条件限制的自由,萨特一生都在进行对自由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前后期不同的自由思想来追寻萨特探索自由的足迹,并以此阐述萨特自由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的自由观.指出萨特的自由观对反对法西斯、揭露资本主义的丑恶现象有一定的意义,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主人公盖茨比至始至终坚持在追寻财富梦与爱情梦的道路上,然而他自由的抉择最终换来的却是虚无的悲剧。本文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从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虚无化三方面重新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汪婷 《文教资料》2014,(29):24-26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特别注重对人的存在状态和意义的追问,而自由问题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自由也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自由是人无法逃避的状态,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0世纪现代派先驱作家卡夫卡对现代人存在的自由问题深有体会,并用他的作品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和萨特的自由观不谋而合。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者的自由观在大体相似之外,还有一些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在二者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那带有辩证色彩的自由观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后来的人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及至整个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十分关注人的自由问题,不少人把萨特的存在主义称为“自由哲学”。他的自由思想是现代西方人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对卢梭和萨特的自由观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们自由观的异同,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思潮已被学界所初识。借助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观之,50—70年代中国文学其实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反证式形态。这种反证式形态首先体现在艺术哲学理念上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的否定;其二是审美思维方式上呈现为文学反映论与主体间性写作之分;其三是历史诗学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悲观主义倾向的差异;其四在创作的人文价值立场上或人道主义话语内涵上两者亦表现出双向悖反的张力结构:群体共在世相的再现/个体此在本相的敞开,现世建构意识/现实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自由观经历了从本体论的自由观向认识论的自由观的演变过程,对此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分析、评价,并强调萨特的自由观最终未能给人们指出一条通向真正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性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理性认识永恒的是非标准并通过自由意志指导行为的结果。休谟将经验主义贯彻到底,导致了伦理学方法论上的非形而上学转向,认为理性不能认识超经验的是非标准,因而自由意志和理性的能动作用就失去了依据,他进而提出情感才是道德区别的标准和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休谟据此建立的以情感进步观为基本特征的德性伦理学对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3.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萨特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了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本文从萨特的自由观入手对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进行论述,进而评述他关于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责任的理论,最后指出其绝对自由理论最终走向了唯意志论,他的自我承担责任理论也是空设的、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4.
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文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理论在我国着实“热”了一阵,一些青年学生对其推崇倍至,甚至到了言必称萨特的地步,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在政治上也造成了不良后果。时至今日,一些人仍对其自由学说加以崇拜。因此,正确开展对它的评析,对于划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区别,澄清一些人的模糊认识,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教育管理学界,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是一种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而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是道德领导思想最主要的理论根源之一.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反理性主义立场是道德领导思想的认识论基础.道德领导主张"以价值为核心",这具有人文哲学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反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激发了萨乔万尼建立"邋遢派"的研究观,反理性主义的直觉观也在道德领导那里得到延续.道德领导秉承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教育管理学界,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是一种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而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是道德领导思想最主要的理论根源之一.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反理性主义立场是道德领导思想的认识论基础.道德领导主张"以价值为核心",这具有人文哲学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反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激发了萨乔万尼建立"邋遢派"的研究观,反理性主义的直觉观也在道德领导那里得到延续.道德领导秉承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以揭示小城镇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恶心"、"虚无"和"自由"思想,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阐释小说集所表现出人在工业化环境中被异化后的内心扭曲的"畸形"状态,传递出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去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彻底毁坏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