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11):74-7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老人所接受,保健品消费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老人养身保健的最佳选择。随之而来的则是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各商家的推销手段更是千奇百怪。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推销保健品时采取不法手段,处处设置陷阱,并以种种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巧立名目骗取老年人钱财。许多商家甚至邀请"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实则为了推销"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近年来,类似这样的骗局更是纷纷瞄准老年人,让很多老年人口袋里的养老钱打了水漂。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这仍然阻止不了他们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5000多家保健品企业中,每年约有500家新保健品企业诞生,每年也约有500家倒闭。保健品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透露:中国保健品公司中70%的企业处于“亚死亡”状态,20%的企业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非典启动了部分市场需求,给保健品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商机面前,保健品产业一直存在的问题也再度显现:一些保健品企业搭车“非典”,大肆宣扬自身产品“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类产品。 行业“冲动”背后,一度乱花迷眼的保健品产业的真实现状是:这个发展不足20年的朝阳产业正遭遇低谷,去年我国保健品行业整体缩水20%。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市场上将看不到“健字号”药品。从长远看,卫生部要求取消“健”字号、还保健品以食品本来面目势在必行。自从保健品问世以来,其市场份额年年递增,但近一二年来却遭遇严寒。先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925种中药保健药品批准文号,之后零点调查发布结果,保健品的销售下滑,其  相似文献   

5.
赵寒 《百科知识》2009,(19):7-8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保健品。不过,身体强壮者一般很少用,真正服用保健品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被某些商家戏称为“老皇帝”和“小皇帝”。据卫生部披露,中国有2亿多人超重,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国人不乐观的健康状态给医药卫生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颖婷 《科学生活》2013,(6):61-63
随着岁月流逝,慢慢变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之后,骨骼变“松”了、关节变“硬”了、肌肉变“少”了、心脑血管也变“脆”了,一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能成为老年人的安全隐患。一些老年病学、康复和健身方面的专家建议,老年人日常动作宜缓不宜猛。  相似文献   

7.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3,(5):116-117
秋燥己过,冬季又走,来了春燥。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现急躁、上火等春燥反应。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火”?中医学认为:第一,老年人正气虚弱,各种病邪容易侵入机体,病邪滞留体内,容易“郁而化火”;第二,老年人易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升。因此,老年人“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一起上,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颇为困难;第三,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如老年人的口味差,  相似文献   

8.
黄欧 《科学生活》2013,(3):72-72
面对眼下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不少消费者被天花乱坠的作用功效打动,欣然打开了钱袋。然而,很多人不仅应该有的效果没看到,反而给自己惹来病症,比如长期服用哈士蟆油等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就是其中之一。哈士蟆学名“雪蛤”,产于中国东北地区,外形类似蛙类,必须历经严寒冰雪气候3到6年才能发育成熟。哈士蟆油具有丰胸、美容等奇效,长久以来被喻为“美容圣品”。  相似文献   

9.
李华 《知识窗》2008,(7):12-13
20世纪90年代“三株”与“红桃K”作为保健品的两大巨头,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三株”后来出现了品牌危机,导致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心,使得“三株”日渐衰落。“红桃K”也由于同类产品竞争激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现代化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长寿。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应运而生,许多人争相购买。然而那些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未必是您的“健康之宝”。而黑色食物确是你名符其实的生命之侣。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自然界天然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它们的颜色体戚相关,其营养价值最佳的是黑色食物。因而,国内外许多营养学家倡导“黑色食物”。所谓“黑色食物”主要是指黑米、黑玉米、黑芝麻、黑枣、黑豆、豆豉、黑木耳及香菇、乌骨鸡、海带、紫菜、发菜等食物。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休斯敦诞生了一所“老年人医院”——只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医院是以开“运动处方”、“营养处方”为主、药物处方为辅的医院;大门口,还镌刻醒目的大字“老年健康标准”:1.思维敏、耳目灵。2.睡得着,“深”而“香”。3.吃得进,大便通。4.腰板挺,步子稳。这四条标准,看得见,感觉得到,受到老年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保健品一直是人们馈赠亲友、看望长辈的首选礼品之一.其中有一款号称能够明显改善睡眠的保健品,被称为送礼“神器”.然而,这款号称有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功效的保健食品宣称的助眠成分其实是褪黑素.褪黑素到底是什么?服用后对人体又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3,(10):32-33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修订草案第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一修订草案的实施也就意味着“不常回家看看”将构成违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保健"已成为城市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各种名目繁多的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尽管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媒体不断曝光各种形式的销售骗局,但一些医药公司打着"义诊"、"专家讲座"、"免费赠送"的牌子迷惑中老年人的现象仍屡有发生,这类陷阱主要以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销售,甚至一部分人假扮为医生、专家、教授等,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引诱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其产品,近年来,此类非法义诊案例不断增多,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5.
金鑫 《金秋科苑》2008,(5):107-107
常言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由于老年人不再以通常的劳动形式直接创造财富,他们主要的生财之道就是“钱生钱”。而老年人理财,不仅对老年人自己及家庭有好处,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理财切记不能让情绪所左右,必须时时刻刻理智清醒地理财,而且无论采取哪种理财方式,都应该把握住一个原则:“稳”为上策。  相似文献   

16.
保健品如今已被取消了“健”字的批号,改为“食”字的批号了,这就意味着保健品已不再是游离于药品与食品之间,而是地地道道地归入食品。既然是食品,那它就不再是用来治病的药品,只能说对某些慢性病人有益,但却无法取代药品的治疗功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些厂家打出夸大其功效的虚假广告,使不少人、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将其视为治病的“灵丹妙药”,使患者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还可能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7.
寰宇 《金秋科苑》2012,(4):97-97
老年人保健,保健食品食用要谨慎一些!冬季是进补的绝佳时节,也是老人养生的好时节。但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药品,而且保健食品也并非人人有效。保健食品并非人人有效从广义上说,一切促进人体健康的东西都是保健品.  相似文献   

18.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一则成语,语见《旧唐书·韩滉传》:“今日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成语的大意是说,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者发愤有为。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现今许多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也“闻鸡起舞”。“闻鸡起舞”以现在的时尚词语来说,又称“晨练”。许多老年人早晨早起投入“晨练”,有的甚至比古人“闻鸡起舞”的时间更早。老年人“闻鸡起舞”的晨练习惯,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可取。因为,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空气不新鲜,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心肌梗塞和缺血,以及心律紊乱等病变,在一日24小…  相似文献   

19.
近日,方舟子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世界上有解酒药吗?》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市场上的解酒药、解酒保健品没有一种已被证实确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袁珂香 《科技风》2012,(15):197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已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对象从单纯的护理“病人”扩展到“健康人护理工作范围”,也从治疗扩展到“预防”“保健”,为病人服务将不断走向家庭和社会.在对老年人心理护理中要求做到:摸清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环境优美、饮食护理、精神与神经的护理、休息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