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方面,公然允许小学生用红领巾做"抹布";一方面,近乎苛刻地要求小学生上学必须佩戴红领巾,否则"班级扣分"。这是《红领巾二题》揭示的学校德育的现实。这一倨一恭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反德育,令人忧虑,令人震惊。 也许有人说,用红领巾擦玻璃可能是个特例。但透过这个特例我们关注到的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享受     
从表面看来,享受孩子这一理念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仿佛真的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我认为,这种提法恰恰暴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弱点,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享受孩子”的主体是谁?是老师,是家长!而孩子成了什么?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正因为要“享受孩子”,所以不少老师总喜欢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叫学生对他们掏心掏肺,为此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倘若学生真的有话想说,而且愿意说,他自然会主动  相似文献   

3.
享受幸福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品尝几道幸福“佳肴”,享受幸福吧! 第一道,“水煮大虾”。在家中,妈妈的唠叨就是幸福,每天早晨妈妈总会不厌其烦地说:“一定要把红领巾戴着。队旗别忘了带上。上课一定认真听,不懂就问。下课好好玩,上课别开小差……”妈妈这一讲就是一大串,我无可奈何地说:“妈妈,我都知道了,这段话你已经讲了N遍了!”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孩子     
每天清晨,校长都会站在校园门口,迎接着回校上学的每一名学生。“小朋友,你的红领巾戴歪了。”听了校长的话,小男孩马上整理好胸前的红领巾,嘻嘻地笑了:“校长,你怎么还叫我小朋友?我已经读四年级了。”校长也笑了:“在我面前,你永远是个孩子。”“兴荣,你的衣领能翻整齐一些吗?”校长边说边上前帮读一年级的兴荣摆弄好衣领。兴荣眨着大眼睛奇怪了:“校长,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校长回答道:“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啊!”“那您不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喽?”校长慈爱地望着他,点了点头。校长原型:广州市海珠中路小学校长李文萍校长悄悄话:看着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责任编辑吴昕颖永远的孩子@叶子  相似文献   

5.
乐曼 《生活教育》2011,(4):81-82
在我女儿进入小学前,我就跟她说做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多么光荣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那里能让你交很多的朋友,能学会很多的汉字,这样就可以自己看书,而且还可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所以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向往小学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红孩子     
范永昭 《下一代》2011,(3):34-34
清明节,捧花束, 少先队员来扫墓。 雨花石,脚下铺, 好似血染英雄路。 红领巾,红孩子, 先辈路上迈大步。 踏着红色足迹走, 星星火炬映征途。  相似文献   

7.
一次,学校里一个一年级小男生,胸佩戴着崭新的红领巾,拿着扫把在教室门前扫地,我从他面前走过时,他匆匆举起那只拿着扫把的手,向我说:“老……老师好!”不知是慌张还是本来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江苏教育》编辑部推出特稿--《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并以此展开话题讨论,十分及时,也很有意义。作为曾庄重地佩戴红领巾6年,参加工作后又16次见证了红领巾飘扬在新队员胸前这感人场面的我,面对话题,所思颇多,不  相似文献   

9.
曾经不少次听到过“享受快乐”、“享受生活”;而“享受孩子”,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几个字让我的心灵为之震颤!一个教师能做到“享受孩子”的时候,岂止是成功了一半! 我以前的理想是做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理想与我擦肩而过。在流了许多委屈的泪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与小不点们为伴。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由学生投票,要求学生不记名把选票投到“红领巾信箱”里。那一天孩子们走过门厅的信箱时都很认真地投进自己的一票,老师们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是渴望最后结果的。大队辅导员带领四个孩子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统计出了最后的结果,有十名老师以票数过半当选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冒琴 《教师》2012,(34):70-70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让孩子爱上语文学习,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找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兴奋点”,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感知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之旅。让学生享受语文,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人文环境;享受语文学科的美;享受参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同孩子一起创作是种享受,同孩子的作品对话是种幸福。顺着孩子的每一笔,去设想作品最后的效果。孩子们收笔的瞬间,也是我收获的一刻,与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享受陈钟梁     
李镇西 《师道》2003,(12):7-10
姓名:陈钟梁出生年月:1937年9月毕业学校:上海师范大学童年大事:1951年《人民画报》封面刊登了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敬献红领巾的大幅照片。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我大学毕业刚踏上教坛的导师聂国彦老师,今已80高龄,定居西班牙。事:1979年冬,我在上海为全国中语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的全体代表上了两堂公开课:一课教的是魏巍的《我的老师》;另一课用的是物理书中“帕斯卡原理”一节,教的是“限制”。书: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给演员谈话》。最成功的是:与青年教师的闲谈。最遗憾的是:静下心来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最愤怒的是:小偷窃去了我的包,竟然不把笔记簿寄还给我。人生箴言:不把眼前当作未来,更不把暂时视作永恒。对青年老师的忠告:当代人需要的不是克隆,而是纳米。要像纳米那样,具有可变性,承受力。其他想说的话:如果你不想明天生活在过去,就让我们今天生活在未来。  相似文献   

14.
入学前的儿童是很羡慕当学生的哥哥姐姐的,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背上书包上学,成为一名戴上红领巾的学生。因此,初入学的儿童热爱学校生活,崇拜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做的一切。但到了二三年级,有些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了。上课时,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他们  相似文献   

15.
现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技能,往往替孩子选特长,定兴趣,找补习班,结果,有的孩子跟家长顶牛,横竖就是不干;有的孩子敢怒而不敢言,阳奉阴违。孩子厌学,家长生气,这样的苦恼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学会享受并非追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也不是向他人索取丰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依赖,而是一种乐观自信的态度、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学习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恩。在享受得到成功和幸福的同时,又能享受艰辛和挫折带来的收获和财富,还要能享受自己对别人的奉献和给予之  相似文献   

17.
《解放孩子》是著名少先队教育家段镇的传记,也是一部新的教育诗篇。对于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这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形象的教科书。我一口气读完了著名少先队教育家段镇的传记《解放孩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在日本侵略军巡逻声中宣誓加入共产党的少年革命者,将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倾注在少先队的事业中,即使蒙冤20年之久,仍对红领巾一往情深。他实践了自己的格言:甘为红领巾的孺子牛,誓当少先队的“敢死队”,创造了多彩的人生。我认识段镇同志已经好多年了,对他一生热爱少先队事业的精神一直怀有敬佩之情,并常常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可是现在,红领巾的特殊意义似乎渐渐被淡忘,红领巾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出汗了,一些同学把红领巾解下来,当手帕擦脸、擦脖子、擦前胸后背;用红领巾蒙着眼睛玩捉迷藏的游戏;用红领巾绑住双腿,做障碍赛跑的游  相似文献   

19.
<正>在展览馆的大厅里,并排摆着几面哈哈镜。参观展览的人们走来,照着,说着,笑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来到一面哈哈镜前。这面哈哈镜逗孩子说:“小朋友,你不在课堂里安分上课,到这里来凑什么热闹呀?”这个孩子一听,急忙分辩说:“不是凑热闹,我是走出小课堂,来到大课堂参观展览,增长知识呀!”  相似文献   

20.
和孩子们在一起,首先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童心使我放下权威,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童心使我俯下身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用孩子们的眼光去发现,用孩子们的心灵去倾听;童心使我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