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期二十多年间发生的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又都对当时历史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比较一下这三次大战役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胜负不单纯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战争的性质以及主观指导的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名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笔仅就以下三点略微谈谈《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以赤壁之战为例,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巧妙地改变了描写的侧重点,在战争的细节描写上轻吴重蜀,把赤壁之战的大部分功劳归给刘备君臣,从而贬低了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吴军.从情节上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的赤壁一战中,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蜀军的主要情节描写有舌战群儒等六处,而对吴军的主要情节描写只有群英会等三处.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6.
固陵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淮阳县的柳林一带。垓下之战是固陵之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鹿邑县太清宫乡之隐山。从战争形势上分析,垓下应在今鹿邑县境内;从各参战诸侯进军的终点分析,垓下亦应在今鹿邑县境;从刘贾、英布的进军路线看,垓下应在今太康、淮阳、鹿邑三县之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赤壁之战》是从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节选来的。它记叙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始末。这次战争是曹操挑起来的。他在公元199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之后,接着在公元201年攻刘备,备奔荆州投刘表;公元203年曹操击刘表;第二年入邺,自领冀州牧;公元205年曹操攻南皮,斩袁绍之子袁谭;公元208年曹操为汉丞相,他乘当时威望和得胜之师,追击刘备,东窥孙吴,自以为纵横决荡,攻无不胜,大有不可一世之概。这就爆发了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这场战争中,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之赤壁一带打败了曹操。我们讲《赤壁之战》,最主要的要让学生了解处于劣势的孙权和刘备为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富有小说因素的素材、编年体为主纪传体为辅的编写体例、叙事艺术,无不为"陈述百年,该括万事"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所继承,并有所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在战争描写艺术手法上,更是一脉相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战略、战术描写出神入化,从而勾勒出精彩而生动的战役,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巧妙地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阶级内部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他善于通过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以人物为中心,有主有次地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来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赤壁之战”一节就充分地显示了作者驾驶材料、安排情节的深厚功力。 “赤壁之战”,是决定魏、蜀、吴鼎立局面的一次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作者从第四十三回开始,一直写到第五十四回,前后用了八回,对这次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详尽描写。作品一开始就显示两条矛盾线索:主线是吴、蜀与魏的矛盾斗争,辅线是吴、蜀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二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但又主次分明。首先,作者用大量事实作为铺垫,描绘了战前的形势,暗示了战争的必然性。曹操经过十多年的征战,诛张绣,败吕布,除袁绍,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拥有雄厚实力。这时曹操尚未征服的对手,就只有刘备和孙权。而刘备兵微将寡,势单力薄,且值新败之后,不得不退居江夏,无力与曹操单独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例,并且还是一战定三分的局面,结束东汉,形成由魏、蜀、吴三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历史上赤壁之战研究的最大悬案便是其战地始终未能确指。本文通过赤壁之战前的军事态势和曹军的攻击目标,曹操进攻刘备的进军路线和军事部署,赤壁之战的水陆战场和火烧环境三个部分的分析,认为赤壁之战战地是著名的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13.
<正>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场举足轻重的战役——赤壁之战,奠定了曹刘孙三分天下的大势。战役中孙刘联军以弱胜强,为后人们津津乐道,并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而对于赤壁之战,大多数人的认识来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又和《三国演义》中又有哪些不同呢?刘表引发蝴蝶效应说到赤壁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曹操军队南下进攻,孙刘联军抵抗,双方在长江两岸摆开阵势隔江对垒。然而,曹军南下,最初的军事目标,真的是刘备与孙权吗?  相似文献   

14.
汉末建安时期的长坂坡位于今荆门漳河新区响岭岗、掇刀一带。长坂之战以前,鲁肃和刘备在此相会,确立了联合抗曹的方针,长坂坡是孙刘联合的起点,随后的长坂之战是赤壁之战和三分形势的前奏和序幕,是刘备集团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整个三国时期,长坂坡是魏、蜀、吴三方势力角逐荆襄地区的地理中心,是三分形势的重要地标,在天下三分格局形成和三国文化演变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课在教材中的体现基本上落实了初中历史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前后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两大历史事件跳跃性较大,教材对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其战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图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除了客观条件之外,对敌斗争策略正确与否,也是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在运用对敌斗争策略方面,孙权是值得称道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和读者。一、赤壁之战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凭借不战大胜的隆盛军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进击孙权,企图一举占领江东,统一天下。孙权联合刘备,共出兵五万,与曹军战于赤壁。孙权利用曹军长途进军,疲惫劳顿,不服水土,多患疾疫,又不习水战等弱点,采取火攻,尽毁曹军船隻,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但决定于作战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和自然等客观条件,而且还  相似文献   

17.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原东汉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江夏、武陵等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荆州首府襄阳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移治公安,故称“刘备荆州”(以下仍称“荆州”),以与原荆州有别。荆州的占有,打通了进军巴蜀的道路,不久刘备便攻占了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孙、曹三分天下.鼎足而峙的战略设想,呈现出从荆、益兴师中原,消灭曹氏,一统天下,完全实现《隆中对》战略设想的可能。然而,事隔不久,荆州却被孙权夺走,刘备仅存益州一隅之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吴“彝陵之战”,蜀军几尽覆没,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复兴汉室”了。为此,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惜之余,作了种种评说:或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群英会蒋干中计》讲的是赤壁之战中一个重要事件。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着力描写的一场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五十回写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当时曹操是汉丞相,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用武力吞并天下。他在建安十三年趁刘表刚去世,便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先夺取了荆州,进一步准备征服刘备和孙权。刘备刚败于曹操,势孤力单抵当不住,就采纳了军师诸葛亮的计策,要同东吴的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实力也远不如曹操,而且内部又分成主战、主降两派,各有所据,争论不休。最后孙权听从了以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派的意见。决定全力应战。周瑜就在这种兵临城下的紧迫气氛中被任命为都督。他凭着卓越的军事才干,指挥了东吴的五、六万军队,在赤壁(现在的湖北嘉鱼县东北)一带击败了号称“水陆百万”的曹操大军。这次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2012,(24):58-59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本期"微阅读"书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英雄不问出处,良知不分贵贱。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时,刘备不过以织席贩履为业,关羽张飞也只是市井间的贩夫走卒。然而,身份低微,却心系朝廷。在汉末的乱世中,这几个"匹夫"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最终名垂千古。诸葛孔明躬耕隆中,不出茅庐,却胸怀天下。一介布衣终刘备托孤重臣、蜀汉顶梁之柱。而成就这些草根之英雄伟业  相似文献   

20.
《殽之战》是《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名著。它写了秦、晋、郑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主要的却是在写秦晋争霸的一场战争。秦晋本是姻戚之国,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又是并肩作战的盟国,晋郑两国又是姬姓之国,理应友好相处。但是,秦伯背信弃义,乘晋侯治丧之机出师袭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