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数百年来,人们把三国时期著名的长坂之战的长坂定位当阳玉阳镇,并在那里造碑纪念,几十年前还为之修造了一座“长坂坡公园”,给人凭吊与缅怀。其实,经考证,大量史料说明,三国长坂不在今当阳而在今荆门的响岭岗、掇刀一带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的长坂之战发生在“当阳”境内,因“当阳”之名及所辖地域历史上经常变换,以致在今当阳自明代起就附会出了“长坂古战场”和“长坂故事”。汉末三国时期的当阳在今湖北荆门境内,今当阳时称临沮,故长坂古战场自当也在荆门境内。  相似文献   

3.
一、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整体描写匀称和谐,重点突出《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最成功的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次战役对天下局势的形成有重大的作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袁绍而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战斗,在此战役中,刘备在痛失关羽和张飞两员大将后,不听劝谏,为兄弟报仇,结果自己也在战争中身亡。二、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注重描写战前形势的分析、力量对比,参战各方之间以及某方内部的矛盾层次,战争过程中主观人为对于客观形势的转化作用。斗智与斗争相交错,在…  相似文献   

4.
<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对我来说无比熟悉的开篇,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对,就是《三国演义》!自从我家"引进"了一本《三国演义》,我便再也闲不住了。清晨,我一睁眼,眼前出现的仿佛全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孙权、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我理了理思绪:昨晚看到哪儿了?哦,对,是长坂坡之战。赵云冲出长坂坡的重围了吗?刘备成功逃脱了吗?……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枕头旁的《三国演义》,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有些读累了,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在一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从此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佳话。乱世出英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从遇到了刘备,他的三顾茅庐让我诸葛亮感激涕零,心知终于遇见心中之名主,扬名立万指日可待,从此出山助刘备成就鼎立三国之霸业。手足情深。主公与关、张二人情同兄弟,出生入死几十载。关张二人忠心耿耿。关云长号“美髯公”,在刘备落难时用锦囊护须,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送二嫂。张飞长坂坡一战,早已扬名立万,为不可多得之虎将。但我与他二人及…  相似文献   

6.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6月前后,是三国时期吴蜀争夺战略要地荆襄九郡的一系列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积极防御的著名成功战例,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该文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三国志》等正史作适当点评和分析,以求以全新视觉看夷陵之战.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襄阳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优势,成为三家争夺的焦点,逐渐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作者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概括了荆襄地区战略枢纽地位的形成及三大集团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与争夺。三国群雄逐鹿,征战江山的军事活动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地理环境在冷兵器时代军事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用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历史经验表明,选贤任能、广聚英才,重在做到"三有"。求才有心聚纳人才,首先需要尊重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具有真诚的求才之心。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真诚求才,方得到"旷世奇才"诸葛亮,继而"三分天下有其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吴、蜀两方战略策略上的得失胜负.荆州是三国形成时期政治地理的焦点,赤壁之战后三分荆州的局面以及吴、蜀在战略策略上的胜负得失不仅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更进一步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其战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图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除了客观条件之外,对敌斗争策略正确与否,也是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在运用对敌斗争策略方面,孙权是值得称道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和读者。一、赤壁之战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凭借不战大胜的隆盛军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进击孙权,企图一举占领江东,统一天下。孙权联合刘备,共出兵五万,与曹军战于赤壁。孙权利用曹军长途进军,疲惫劳顿,不服水土,多患疾疫,又不习水战等弱点,采取火攻,尽毁曹军船隻,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但决定于作战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和自然等客观条件,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刘备故事具有了相当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为《三国志平话》一书的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之前的有关三国及刘备故事都是零散、片段式地见于典籍,《三国志平话》最大的意义是以编年的方式连缀了较为完整的三国及刘备故事。刘备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塑造成一位平民化的草莽英雄和理想化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13.
三国故事和关于三国故事的表演由来已久,至宋元时期已传播广泛。讲史之“说三分”与杂剧之三国戏为三国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二种艺术形态,二者同生共长,关系密切。元杂剧之三国戏所演故事基本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戏多截取平话中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平话的全知叙事方式、人物性格形象、超越史传的艺术思维、以及尊崇刘备集团的叙事倾向等,都对三国戏的演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汉末到魏晋跌宕起伏的三国文化全景图中,襄阳处在群雄瞩目、星汉灿烂的核心地位。襄阳是三分源头的战略思想库,造就了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战略设计师,他们与刘备、孙权等政治家联手,将三分天下的战略策划变成了现实;襄阳是三分天下的战略支撑点,是三分天下的起点与支点,是天下归一的基地与圆点,"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襄阳是三国文化的战略策源地,是汉末三国初年的文化中心,孕育发展起来了独具特色的荆州学派,造就了叱咤风云的人才团队,产生了纵横驰骋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三国因襄阳而起,襄阳凭三国而名。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的情况。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历史上就有“人才莫盛于三国”之说。在刘备,曹操、孙权属下众多的谋士战将之中,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文化”,都热情讴歌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能运筹椎幄,决胜千  相似文献   

16.
张飞用计     
诸葛亮被刘备请出茅庐,就到刘备驻军的新野指挥练兵。这时,曹操派大将文聘率领十万人马杀来,结果,这一仗刘备败了。张飞保护着刘备冲出包围圈,但赵云和不少人都不知去向。不久,大将糜芳跌跌撞撞地跑来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不信,大声说:“不要瞎说,他是我的患难朋友,绝不会背叛我的!”张飞在一旁听了,说:“我去找他!”说完,就带着二十几个骑兵,赶到长坂桥。到了长坂桥,张飞想,要是遇到曹军,那就糟了。突然,张飞的眼光扫到了长坂桥东面的一片树林子,他心生一计,连忙叫几个骑兵到小树林里去,每人砍下一捆树枝,拴在马尾上,不停地来回奔跑,…  相似文献   

17.
孩提时代,读三国故事或看戏剧时,尤其爱听爱看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精彩故事。其中,猛张飞“大喝三声水倒流”的传奇故事,尤为令我激奋、崇敬。史料载,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曹操选精锐铁骑五千猛追刘玄德,“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坡”。刘备见曹军追至,迫不得已,命张飞二十骑断后。张飞领命,拒于当阳桥头,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阻止曹军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定军山,三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诸葛(zhu ge)亮就长眠(mian)在山脚下。在这里,还发生了一场三国时期著名的定军山之战。这里四季如画,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是专门用来讽刺无能之人的。为何?原来,在三国时期,阿斗是蜀汉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君主。作为刘备的儿子,他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才,一个亡国之君,历来受尽世人的嘲笑和唾弃。  相似文献   

20.
夷陵之战诸葛亮何以未能与谋薛军力三顾茅庐,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一直创业未果、颠沛流离的刘备看到了事业发展的前途。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刘备自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下凡引自《三国志》者,不再注书名)。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